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两晋南北朝 > 第114章 使命与归宿

第114章 使命与归宿

这场巅峰对决,虽然尉迟迥落了下风,但也不是没机会,因为,老天送了他一个优势:先准备。

准备工作包括两方面,一是政治,二是军事。

政治方面,先拥戴个少主,好有个旗号。这个少主是老王爷宇文招的小儿子,当时正在邺城,就被抬出来,不清楚给的啥名分,但没敢称帝。

因为,尉迟迥反杨坚,不反皇帝宇文阐。再敢立新帝,那就是造反。

同时,北边与突厥结盟,南边与南陈结盟。接着,与响应起义的各州郡联络,好拉赞助。

军事方面,设置了两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在永城桥东南,是一处要塞,跟玉壁城一样,城小人少,但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第二道防线,在沁水河东岸,派儿子尉迟惇挂帅,领兵十万,隔河拒守。尉迟迥坐镇邺城,全盘指挥。

韦孝宽先到永城桥,手下将士立功心切,纷纷请战。可韦孝宽打过“玉壁之战”,知道攻城难度,就对大家说:“别看这城小,但很坚固。如果攻不下,既伤元气,又挫锐气,划不来。我们可以绕过它,等消灭了主力部队,这小城不攻自破。”

于是,绕过小城,到了沁水河边,与尉迟惇隔河相望。尉迟惇无论谋略、经验、能力都跟韦孝宽不是一个档次。尉迟迥无人可派,也不敢乱派,只好让儿子挑这个大梁。

尉迟惇领兵10万,沿河20里守住河道。韦孝宽在河上架桥,尉迟惇就在上游放火筏烧桥,韦孝宽填土设篱拦截火筏,破了此招。

烧桥失败,尉迟惇又想搞个“半渡而击”,让军队稍稍后退,给河边腾点空地,诱惑韦孝宽渡河。

这招当年苻坚用过,就是着名的“淝水之战”。大概尉迟惇不爱学习,不了解这段历史。可韦孝宽爱学习,不但知道这段历史,而且知道“适时而动”的道理。

趁尉迟惇正退的起劲,韦孝宽突然下令,全军火速渡河。等大军渡完,又火速烧桥,自断后路。

可怜尉迟惇,要后退也得后半夜悄悄的退,就这么大摇大摆的退,不找死才怪。

这场仗,既像“背水一战”,又像“淝水之战”,没悬念,没难度,打得尉迟惇单枪匹马逃回邺城。

韦孝宽乘胜追击,赶到邺城。老将尉迟迥也不防守,13万大军列阵城外,等着韦孝宽。

这场仗的最大看点是吃瓜群众,听说自家军队互掐,不伤百姓,都来凑热闹,围了好几万人。有没有人下注不知道,但肯定没人害怕。

也不知哪个缺德鬼造的谣,说不伤百姓。就这句话,可把吃瓜群众坑苦了。自古用兵,那都是诡道,悄悄下死手。百姓不懂,就看表面,凭两个老帅的口碑,就信了。

开始交战,也确实挺讲究。都按儒家打法,君子战。可几轮切磋之后,韦孝宽败多胜少,落了下风。

于是,旁边的宇文忻开始不讲究了,玩起了诡道。宇文忻善用奇谋,善使阴招,跟西汉开国的陈平一样。

眼看战局不利,宇文忻就打起了百姓的主意,领着几百弓箭手,悄悄绕到侧面,打算借助吃瓜群众去冲击尉迟迥的军队。

弓箭手选好位置,一通乱箭射向百姓。几万群众顿时惊慌,集体冲向尉迟迥的军队,因为军队后边是城门。

韦孝宽抓住机会,发动总攻。老将军尉迟迥一声长叹:“唉,技不如人,我认了。” 说完,拔剑自刎。

“尉迟迥之乱”持续了两个多月,虽然韦孝宽赢了,但也累的够呛,回到长安,没多久就死了,只比尉迟迥晚走了一个月。

尉迟迥败亡后,其他州郡也没了底气,该逃的逃,该请罪的请罪。杨坚借助此战,顺利完成了全国官吏布局。此后,杨坚彻底掌控北周。

公元581年,周静帝宇文阐退位,杨坚登基。杨坚是随国公,所以,新朝叫做“随朝”。可“随”的中间是个“走”字,不吉利,于是,去掉这个“走”字,定国号为“隋”。

第二年,杨坚开始大兴土木,在京城旁边建了个大兴城,作为国都。

杨坚倡导节俭,况且隋朝刚立国,就劳民伤财,咋看都不太合适。可从政治角度看,却很有必要。一是老京城年代久远,几经战火。二是杨坚志在天下,要扩建领导班子。三是断了大家对北周的念想。

唐朝开国后,又把大兴城名字改成了长安城。

隋朝开国之初,杨坚的治国模式跟宇文邕差不多。宇文邕的治国能耐是家传的,早先,苏绰的《六条诏书》就为北周的治国方向定了调。

杨坚的治国能耐是跟宇文邕学的,只是青出于蓝而已。

当然,俩人也有区别,最大的区别是起用汉人,宇文邕有顾忌,而杨坚没有顾忌。

没顾忌的杨坚,身边人才济济。等乔迁新居,就召集人才开会,主题是消灭南陈。

人才大多是汉人,憋了几百年不被重用,这时候都放开了表现,说出的全是谋略,一个比一个深。

杨坚贼高兴,都不用自己去想,只管甄别谋略好坏就够了。

可高兴到一半,突然来个扫兴的,报告说突厥来犯,正在攻打幽州。南陈的事只好先搁置,转向征讨突厥。

突厥是北边的游牧民族,被柔然带出道的,但这个民族要追根溯源,就是一笔糊涂账。

早先,柔然在草原上到处乱窜,西亚、欧洲都去过。后来,不知从哪抓来一批奴隶,都是铁匠,专门帮柔然打造兵器,这些铁匠就是后来的突厥。

等到柔然势弱,突厥趁机吞并高车,壮大自己实力。为了摆脱柔然,突厥就和西魏结盟,请求庇护。

公元554年,柔然基本被消灭,突厥又和西魏联手,对付北齐。等到北齐势弱,就去贿赂突厥,突厥得了好处,就饶了北齐,掉头去打西域,使突厥的势力不断向西蔓延。

北齐灭亡后,上贡中断,突厥就去找北周要。碰上霸气的宇文邕,不但没要到好处,还差点被灭国。幸亏老天爷帮忙,才让突厥保住了香火。

等隋朝立国,正赶上突厥老可汗过世,沙钵略继承汗位,成为新可汗。老皇后也被继承,成了新皇后。

这皇后是北周的公主,早年和亲和过去的,眼瞅着娘家没了,伤心的不行,就怂恿新可汗沙钵略攻打隋朝。

沙钵略想搞掉有威胁的皇叔达头,就让他挂帅。战争很快结束,突厥大败,达头挨顿胖揍。回来交差,还得扛下全部责任。

达头预感不妙,没等沙钵略举起屠刀,就逃回了自己的部落,并建立西突厥。至此,突厥分裂成东、西两国。

西突厥立国后,达头为报诬陷之仇,不断袭击东突厥。这边,杨坚也派出重兵,不断攻打东突厥。沙钵略实在扛不住,干脆低头认错,依附了隋朝。

降伏突厥后,话题再次转向南陈。要灭南陈,荆州是必取之地,于是,伐陈之前,先收回了盘踞在荆州的西梁。

西梁又称后梁,宇文泰灭了萧绎后,为了和南梁有个缓冲,就帮萧詧建了个傀儡国西梁,定都江陵。

萧詧是萧衍的孙子,萧绎的侄子,早先镇守湘州。可萧绎不讲武德,趁着“侯景之乱”,赶跑萧詧,占了湘州。

萧詧无处可去,就投靠了宇文泰。可没想到,世道轮回,自己眨眼就做了皇帝,住的还是萧绎的老巢。

西梁虽是弹丸小国,可本本分分,又有大哥护着,皇位妥妥传了三代。

第三代皇帝是萧琮,能文能武,智勇双全,谋略和见识都远超常人,正想摆脱束缚,开疆拓土,造个盛世,可偏偏碰上一代雄主杨坚。

公元587年,萧琮被召回长安,封了个莒国公,西梁就此灭亡。

收回西梁后,长江以北几乎尽归隋朝,包括上游的四川。南陈仅占据江南,跟早先亡国前的东吴差不多。

不同的是,东吴的末代皇帝是个败家子,而南陈的末代皇帝是个巨婴。但历史不同情弱者,只要无能,就会被取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