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方腊起义
“官家恕罪,臣本不善领兵,此次更是被那邓州节度使王焕架空兵权,致使平叛大军覆灭,臣罪该万死。”
“啪···”
“十万禁军就这么没了?我大宋有多少禁军,也经不住你们这些庸臣如此败坏,来人将高俅押到大理寺受审。”
赵佶把手中的画笔摔到高俅脸上,这一刻他真的怒了,他在心中不断地反问自己,当初为什么会把这个泼皮,提拔到太尉的高位。
高俅被值守武士带走了,他并没有向赵佶求情,现在赵佶正在气头上,他知道现在说的越多,越会使官家生气。
幸好进的是大理寺,看来官家还是念旧情的,要是进了皇城司,估计他就真的完了。
“官家,高俅虽然有错,但也冒死从南方带来了叛军的情报,这些情报关乎到我大宋的安危。
据高俅所说,这股叛军不是一般的草寇,他们不仅有精锐的军队,还有完善的行政方针。
官家,他们已取得整个福建路地区,要是不尽快平叛,微臣担心,他们会继续扩大控制范围,到那时候就尾大不掉了。”
蔡京说出他对当前局势的看法,顺便帮高俅减轻一下罪责。
“已经到了如此地步吗,爱卿认为,朕该再用谁前去平叛。”
赵佶听到蔡京的描述,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这叛军已经成气候了,不剿不行。
“臣推荐领枢密院事童贯前去平叛,他从西夏手中收复四州,是真正会统兵的人。
西军能苦斗,敢牺牲,是天下闻名的强军,敢于深入瀚海戈壁千余里野战,为我大宋开疆拓土。
派如此精兵前去平叛,方能一战定乾坤。”
蔡京此时已顾不得,前些时间与童贯的不愉快了,他现在最大的心思就是平定叛乱。
“爱卿所言有理。”
“来人拟旨,拙童贯复西北监军,折可求、种师道为上将军,统领西军即刻南下平叛。”
这一次轮回者要面对,大宋真正的名将与最后的精锐部队了。
两浙路,睦州,青溪县。
“诸位是时候起义了,黑旗军已经占领整个福建路了,我们再不起义,说不定两浙路就被他们占去了。”
方腊在自己家中,秘密会见他的手下骨干。
“此时起义实在不是好的选择,禁军大败后,黑旗军已经实际割据一方,朝廷一定会派遣西军南下平叛,我们这个时候起义很可能会直面西军精锐。”
吕师囊紧皱眉头,现在起义不仅时间仓促,更要面临朝廷一方的巨大压力。
“等不了了,时机稍纵即逝,黑旗军已经吞并了福建路,他们下一步的进攻方向无非就是江南路、广南路、两浙路。
若他们进军两浙路,以他们的治理手段,我们再无起义的可能,并且朝廷就算派大军平叛,也得分个轻重缓急。
他们必定会优先讨伐黑旗军,以我们搜集到的情报来看,黑旗军是块硬骨头,朝廷想打败他们,可不是容易的事。”
方腊准备提前起义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起义后迅速尽占两浙路,到时候黑旗军败,就进军福建路。
若朝廷大军败那更好,到时候可以趁朝廷元气大伤,直接进军淮南东路,进逼汴梁。
最后方腊敲定了起义时间,让手下的骨干回到各地准备起义。
而此时的宋江已经进入了梁山,三股反贼势力开始蓬勃发展,大宋的最后余晖也将要日暮西山。
“石统领,汴梁发来情报,童贯已经奔赴西军,要不了多久,西军就会南下来征讨我们。
两浙路的潜伏人员也发来情报,最近方腊势力在频繁调动,想来他们即将起义。
另外我们的两位情报人员,以医师的身份加入了梁山,他们发来情报,宋江上梁山了。”
张翠山拿着刚收到的各地情报,向石绍汇报。
“哈哈,看来我们的起义很有效果,这些不安分的人都动起来,让他们跳吧,等我们腾出手来,就是他们的末日。”
“赵奎(石绍手下的调查官),新军训练的如何了,接下来的大战,能保持正常的战斗力吗?”
“统领放心,新军已经组建完毕,我们以经历过大战的士兵充当伍长、什长,每名调查官统帅50名本地士兵,足足十万人的军队已经搭建完毕。
我们自己锻造了一部分兵器,加上禁军丢弃的辎重,这十万新军已经武装完毕。
只是基层底层军官换成了本地士兵后,我们的战斗力与组织度,不可避免的降低了一些。”
赵奎做调查官前原本就是军方大校,对于组织士兵很有经验,轮回者的整体军事指挥系统都是由他搭建的。
“好,接下来,我们先出兵江南西路,让新军拿地方厢军练练手。”
当出兵的命令传递到各级部门后,各级军官与行政人员,开始动员地方民兵运送物资。
十万新军分成五部,每部两万人,向江南西路扑去。
新军出了刚开始进入江南西路的时候,遇到了一些抵抗,后面简直像进入了无人之地,一路武装游行就占领了不少县城。
之所以发生这种情况,是各地的厢军成分复杂,很多都是各地闹灾后,被吸纳到厢军的难民,然而上层军官一贯的吃空饷。
使得这些厢军一个个面黄肌瘦,说他们是难民都比士兵合适。
另一方面,是前段时间,高俅把各地还算能看的厢军吸纳到了禁军中,这使得整个江南西路彻底没有了防御力。
加上,江南西路的刺史与县令,一听黑旗军打过来了,纷纷带上细软出城逃难,整个地区行政系就此统崩溃。
面对这种局面,黑旗军本着来都来了,不能空手而归的道理,优先任命了一批当地名声不错的人,暂时充当管理者。
然后,快速从后方大本营,抽调民兵团与行政人员,进行江南西路的整合工作。
黑旗军的战果,狠狠地刺激了隔壁的方腊,让他认识到大宋的虚弱,这让他对自己的起义更有信心了。
宣和一年八月,方腊提前在睦州帮源发动起义,自号“圣公”,年号“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建立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