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更完善的军事改革
所有繁杂多样的兵种都被大幅简化,仅留存下炮兵、骑兵和火枪兵这三大主力兵种。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与进步,如今的火枪制造技术已然成熟到足以大规模地装备众多军队。
正因如此,那些曾经繁琐复杂的武器和战术似乎已显得多余且累赘。毕竟,漫长的历史长河早已用无数次血与火的较量证明了这一点——简单而高效的力量才是主宰战场的关键所在。
而在这支以火枪为主力的军队中,火枪兵又细分为三个不同的种类。
首先登场的是最为常见的一类火枪兵,他们每人皆装备着一杆崭新的燧发枪。这种燧发枪不仅性能卓越,其枪身还特别设计了一个巧妙之处:
可以套上一把锋利无比的三棱军刺,以便在近距离遭遇敌人时能够迅速展开近身肉搏战。
此外,每位火枪兵都会随身携带整整五十发经过精心定装的弹药,确保在激烈战斗中有充足的火力输出。同时,他们还会配备一把统一制式的军刀,以备不时之需。
第二类火枪兵则相对较为特殊和精锐,他们所携带的燧发枪更是与众不同——枪膛内部刻有精密的膛线,配备特制的米尼弹。
这类火枪兵凭借着手中独特的武器,成为了整个火枪兵队伍中的翘楚,堪称战场上的狙击手。
他们通常身负重任,专门负责精准打击敌军的高级将领,从而对敌方指挥系统造成致命性的破坏。
由于任务艰巨且对射击技巧要求极高,因此这类火枪兵的数量并不是很多,但每一名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神枪手。
最后要介绍的便是那令人瞩目的多管火枪兵。他们往往并非单独行动,而是以两人、三人甚至更多人为一组协同作战。
其所使用的武器乃是一种多管火枪,其外形类似后世人们熟知的机关枪,能够在短时间内连续喷射出密集的弹雨,给予敌人以致命的打击。
这种强大的火力压制能力使得多管火枪兵成为了战场上令敌胆寒的存在。
骑兵大致可划分为两类:其一为重甲骑兵,其战马与士兵皆身披厚重铠甲,宛如移动的钢铁堡垒,主要用于冲锋陷阵、撕开敌军防线;
其二则被称为龙骑兵,他们乃是装备着火枪的轻装骑兵,相较于重甲骑兵而言,此兵种具备更强的机动性,能够迅速穿插于战场之上,执行迂回包抄等战术任务。
尤其针对蒙古骑兵那种以骑射见长、灵活多变的作战风格,龙骑兵无疑将成为克制对方的利器。
至于火炮部队方面,除了原有的常规火炮之外,又新增添了一类被称作“字母炮”的武器。
这种炮类似于明朝时期的弗朗机炮,具有射速快、火力猛的特点。
不仅如此,兵工厂内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两项机密研究项目——新型战车与火箭炮的研发工作。
一旦这两项成果成功问世并投入实战应用,必将极大提升我方军队的战斗力。
与此同时,新军的军制也迎来了一场全面而深刻的变革。
此次改革完全参照现代化军制模式进行构建,具体层级划分依次为班、排、连、营、团、师以及军。
一个班十人左右,一个排三十人左右,一个连百人左右,一个营三百人左右,一个团一千人左右,一个师三千人左右,一个军不限人数,可以一万,也可以十万,看战事而定。
军长往上还有指挥全军的元帅。
并且,自连队级别起便会配备指导员一职,专门负责关注并安抚战士们的内心世界及其思想动态。
而对于团级及更高级别的军队单位,则会进一步设立政委与参谋人员,前者主管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军队始终保持高度的凝聚力和忠诚度;
后者则凭借自身专业素养为军事指挥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新军制发生了重大改变,但军衔制度依旧维持原样未曾变动。
所有这些职位暂时还没有定下来,团以上的职位赵桓要亲自任免,而团以下的职位赵桓打算来个全军大比武,能者居之。
如今新军的规模目前有十万左右,除了仅存的七八万之前的新军,赵桓回来时又从降兵里挑了两万。
很快新军比武举行,经过一番激烈的争斗,一大批优秀的军官脱颖而出,再经过赵桓以及参谋部的人商量一番后,赵桓亲自在校场上任命这些人官职,下面的人看得眼都红了。
在军事部署妥当之后,赵桓开始着手处理朝堂之上错综复杂的事务。
首先要提到的便是人事任免,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步,便是赵桓不动声色地秘密拉拢了宗泽。
这位能臣不仅得到了赵桓的青睐与信任,更是被委以重任——顶替昔日高俅所占据的太尉之位。
对于此等重要职位的变动,令人意外的是,太上皇赵佶竟然并未表现出任何反对之意,仿佛默认了儿子赵桓的决策。
与此同时,童贯这个原本立场模糊之人,如今也坚定地站在了赵桓一边。自从上次他公然替赵桓发声之后,朝中众人便心领神会,自然而然地将其视为太子党的核心成员之一。
而另一位重臣李纲,在完成赈灾后归来,亦选择了暗中归附赵桓。除此之外,赵桓还巧妙地将张叔夜调任至京城,进一步增强自己在京中的势力。
如此这般运作之下,越来越多的大小官员纷纷向赵桓靠拢、投诚。一时之间,赵桓麾下人才济济,实力大增。
然而,随着这些人的聚集,一个新的政治格局逐渐显现出来:以赵桓为首的新兴势力,与以蔡京为首的旧派力量针锋相对。
尽管蔡京在过往也曾做出一些实际功绩,甚至曾担任过赵桓的老师,但这丝毫无法掩盖他身为奸臣的本质。
面对这场即将掀起的朝堂风暴,各方势力皆屏息以待,不知最终鹿死谁手。
赵佶知道朝堂出现的变化,但他并不在意,只要不妨碍他享乐,国家大事不耽误,随便你们怎么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