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献俘
听到老人的这一句感叹,李蒙便看向了受伤的将士。
他们脸上的表情都不是很开心的样子,甚至有人还在流泪。
看着这些受伤的人,李蒙也是不由的想起来看过的抗战影视剧,心中难免有些感慨。
他们的年龄都不是很大,甚至还有一个和他年纪相仿的人,手臂上绑着一个绷带。
对于和外族作战的战士,李蒙从来都是怀着很高的敬意。
正是他们的流血牺牲,才换来的家国安稳。
在伤兵路过李蒙面前的时候,他对着将士们深深地鞠了一躬。
看到他的动作,其余的官员和百姓们也纷纷向路过的将士行礼。
他们是为了大义而战的,是为了家国平安而受伤,值得大家的致谢。
“想不到子育还是个性情中人,能对将士们行礼。”魏征回头对李蒙悄悄说道。
“他们值得我们尊敬。”
李蒙注视着一个个受伤的将士说道,“只要是为了保卫家国,驱除鞑虏的人,他们都应该得到大家的尊敬。
“正是有了他们的存在,我们才能安然无恙的生活,才会去关心柴米油盐,而不是活在战乱之中。
“若是没有了他们的流血牺牲,国家将会遭受到外族或者敌人的侵略,百姓将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他们虽然身份平凡,却是在做着很伟大的事情,只要他们为国家和百姓做出了贡献,就应当受到礼遇和嘉奖。”
尽管李蒙未曾亲身体验过突厥南下的苦难,但在出征过程中,他听过许多关于突厥给大唐百姓带来深重灾难的悲惨故事。
这些故事让他的脑海中回想起抗战时期无数军人奋勇杀敌、保卫家国的英勇事迹。深受感染的他,对待军人的敬佩之情也是油然而生。
“冯翊侯高义!”
魏征听了李蒙的解释,也深有感触地回道。
面对这件事情的夸奖,李蒙很是心安理得接受:“多谢魏公称誉!”
在两人说悄悄话的时候,可以进城的将士都过去了,留下了剩下的大部队在城外,他们要在城外驻扎几日,受到奖赏后才会散去。
也有其中一部分回到城中,继续轮番守卫长安城。
李蒙也跟着百官开始回城,入城后李世民还会亲自迎接。
对于这种大型活动,李蒙一直都不是很感兴趣。
因为这种类型的活动,不仅过程十分繁琐,耗时很长,更重要的是必须占着。冬天这种天气下,虽然有太阳,但是还会让人感到寒冷。
不过这是一直以来的礼仪,大家都在按照规矩行事,李蒙也不好特立独行,跟着百官混在一起。
得到传国玉玺后,李世民就显得十分高兴,接见李靖的时候嘴角就一直弯着。
在献俘虏的庄严时刻,突厥的贵族们被引领至台前,跟随颉利的步伐,向李世民鞠躬致歉。
“颉利,两年前你可曾预见今日的局面?”李世民以高傲的语气询问台下的颉利。
曾经充满自信、气宇轩昂的突厥可汗,如今已不再有往日的风采,他的精神状态明显下滑,整个人都显得颓废了许多。
颉利跪拜在地上回道:“陛下,我当初并未料到今日的局面。我曾自负地以为,凭借突厥的铁骑,可以征服一切。我曾预见到我们可能会战败,但我并未想到我会败得如此彻底。然而,我错了,大错特错。”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疲惫和懊悔,“我承认,我对不起我的子民,对不起大唐。我愿意承担一切责任,接受陛下的惩罚。”
李世民瞥了他一眼,挥挥手道:“你也知道你有罪?那便抬起头来,看看你的族人,看看你的子民。”
颉利顺从地抬起头,看向台下。他的眼中满是痛苦与懊悔,视线在人群中游走,似乎在寻找什么。他看到了那些被俘虏的突厥士兵,看到了他们疲惫而沮丧的神情。他也看到了那些昔日与他并肩作战的贵族,如今都成为了大唐的俘虏,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怨恨和无奈。
这一刻,他深深地自责。他意识到,自己曾经的决策和行为,给族人和子民带来了无法挽回的痛苦和灾难。他跪在那里,双手紧紧握拳,眼中泪水模糊了视线。
李世民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曾是那样一个骄傲而自信的可汗,如今却跪在他面前,承认自己的失败和错误。
颉利低头道:“罪臣愿意承担一切责任。只求陛下能够给予臣一个机会,让臣有机会弥补过错。罪臣愿意会承担之前错误带来的后果。罪臣希望,陛下能够给突厥子民一个机会,让他们在大唐的庇护下过上和平安宁的生活。”
李世民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他不确定颉利是否真心悔过,但他知道,无论大唐还是突厥的百姓,已经受够了战争和动荡。也许,这是一个让他们重新开始的机会。
“好!”李世民缓缓说道,“朕会考虑的。但你必须记住,你要为你当初的行为负责。朕也会让你活着的。”
颉利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感激之色,“罪臣多谢陛下!”
李世民注视着颉利,沉声道:“颉利,知道朕为何让你活着?”
颉利略显迷茫地抬起头,看着李世民。他摇了摇头,道:“罪臣愚昧,不知其原因。”
李世民道:“朕让你活着,是因为朕希望你能以自己的经历,告诉世人:背叛我大唐,的下场是何等悲惨。”
颉利默默无语。他知道,自己虽然成为了俘虏,但至少生命得以保全。而这,或许就是李世民对他的恩赐。
李世民继续道:“我会将你留在长安,让你亲眼看到我大唐的繁荣昌盛。”
颉利默默地点头。他心中虽然痛苦,但也不得不承认李世民所说之言的真理。他再次鞠躬致歉,然后站起身来,在士兵的看护下,带领着突厥的贵族们默默地离开。
所有的突厥贵族都为颉利的决定而感到无可奈何,但他们也明白,这是他们唯一的出路。他们将在这个新的国度中,开始一段全新的生活。
他们的离去,标志着突厥的没落和唐朝的新篇章。
这一刻,献俘虏的仪式达到了高潮。
“大唐万胜!”李世民看着颉利远去的身影,忽然高声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