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从苏德战场开始的元帅之路 > 第82章 祝我们都能活过今天

第82章 祝我们都能活过今天

“嗨,同志,祝我们都能活过今天。”——美好的一天从这一句话开始。

然后从——“祝你有个宁静的夜晚,同志。”——这句话结束。

为了能够缓解士兵的疲劳和提升士气,沃特噶对前线部队的供应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即使是前线最普通的一个士兵,他都有领到满满一瓶沃特噶的机会。

即使这个部队可能每人每天只能领到二两面包,但沃特噶绝对管够。

如此做法固然是一定程度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可也培养了士兵们的酒瘾。一旦后勤出现问题断水断粮,那他们的酒瘾就会成倍的提高。

当酒瘾无法被满足时,前线就普遍出现了喝医用酒精的情况。甚至有的人会把工业酒精和防冻液用防毒面具的滤嘴过滤后饮用,以满足自己的大脑,缓解战场带来的压力。

然而我们知道,这种东西对人体来说都是有毒的。或许偶尔喝一口不会出事,或许喝了之后不会立刻出事,但随着时间推移,喝这种东西的人那都是必死无疑。头疼脑热,拉肚子那都是小问题,失明和瘫痪也都是常有的事情。

再严重点,那就像沃特噶的名字一样,人直接噶了。

而且由于医疗资源的匮乏和指挥员们对士兵生命的漠视,前线几乎是只要负伤就约等于死亡。就算是马马耶夫岗这样的烈战区,也只有不到100名卫生员存在。码头区域也就不用提了,一个卫生员都没有。

许多时候也需要卫生员亲自将伤员从战场背回,这也导致卫生员的伤亡率居高不下。而且需要输血的时候,卫生员就需要抽自己的血来救治军官,这更造成了医疗资源的匮乏,有的卫生员就因为失血过多直接倒在了战地医院。

就像斯大林同志自己说的那样:“厨房最重要,医生排第二,司机第三名。”

一整船一整船的伤员被送到窝瓦河东岸,接着又一整船一整船的新兵被送到西岸。船上也会有委员会的士兵手持冲锋枪维持秩序,如果有人试图跳船逃走或者在船里散播恐慌,就会被直接射杀。

————————

9月28日,卡图科夫的部队彻底丢了铁路线,全军退入红军区。这也导致马马耶夫岗侧翼暴露,崔可夫两面受敌。

与此同时,德军将第24装甲师投入到了城市战斗之中。开始配合德“艾莉卡”战斗群猛攻马马耶夫岗西部居民区。

随着马马耶夫岗北部制高点被德军夺取,崔可夫也终于有些支持不住了。他对卡图科夫说:

“卡图科夫同志,我觉得我可能再过不久就要被德国人扔下窝瓦河喂鱼了。”

“不会的,崔可夫同志。我们还有城北拖拉机厂区可以作为后路撤退。马马耶夫岗的确很关键,但是也不是必不可少的。”

崔可夫叹了口气:

“唉,我就怕上级不给我后撤的机会啊。”

事情也正如崔可夫所想的那样,马马耶夫岗制高点失守当天,斯大林同志的电报就送到了红军区的司令部。

电报中要求崔可夫全力反攻,一定要保证马马耶夫岗制高点不丢失。

全力反攻四个字,之后就是四万条人命。

崔可夫不敢不从,只能将新到的两个师的新兵,娃娃兵都扔到前线去。

次日,崔可夫又对卡图科夫开口要援军,他的表情很是窘迫,生怕卡图科夫不愿意再把装甲部队给他。

因为从斯大林格勒城市内的战斗开始到今天,崔可夫已经报销了卡图科夫手下两个旅的装备。

消息送到卡图科夫手里时,卡图科夫也不禁摇头感叹:

“崔可夫同志可真是消耗士兵的一把好手啊,我敢说斯大林格勒期间一半人是在他手下被耗死的。”

此时房间里只有卡图科夫和叶卡捷琳娜两个人,叶卡捷琳娜听卡图科夫这样说,便也问了一句:

“那另一半是被谁耗掉的呢?”

“这还用问吗?当然是现在还在反攻敌人的朱可夫将军了。”

事实也的确是这样的,崔可夫在城内艰难抵抗的同时,朱可夫仍然没有停止城外的反攻行动——这与传统的印象不同,大多数人都以为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一个德军进攻红军防守的战役。

其实不然,德军在进攻的时候也在进行防御战斗,红军在防御的时候也在执行反攻命令。

叶卡捷琳娜问卡图科夫:

“那我们要再给崔可夫将军援兵吗?”

“给吧,可能没两天就打没了。但是不给,恐怕红军区也要很快沦陷了。”

“那给还是不给呢?”

“给,当然给,但是一定要叮嘱他小心使用。城市战中坦克是给支援的,不是冲锋陷阵的。”

卡图科夫命令下达,29辆SU-76和ISU-122就从红军区开赴马马耶夫岗。这个自行火炮团编入了崔可夫的指挥,并且按照卡图科夫的嘱咐,在远处进行火力支援。

时间来到了9月30日,德军和红军都在这里再次展现出了疯狂的气质。就如同几天前在火车站反复拉锯的战斗一样,马马耶夫岗附近一座普通的民宅也会被反复几十次的争夺,直到哪边火力支援先到然后将房屋轰塌。

这天崔可夫从后方拖拉机厂要来了40辆t-34的装甲支援,这些坦克在一天之内被全部报销。

大炮,飞机,坦克,火箭炮,各种各样的声音交织出现,此起彼伏,将正片城区炸成废墟。就连马马耶夫岗上的浮土都被整个的翻了一遍,

如今的联盟,不管是师长还是普通士兵,也都逐渐认清了一个现实:斯大林同志希望不惜一切代价包围斯大林格勒,而他们这些普通人,都是代价。

当这个现实被认清后,前线就会出现两个极端:要么非常卖力,不要命一样的向前冲锋;要么就消极怠战,一有机会就投降。

针对这样的极端情况,斯大林同志的解决方法是更多的委员会成员。

我们不能否认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军民一心抵抗侵略者的精神,但是更不能否认当时斯大林同志的错误命令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伤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