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大明:人在诏狱,我给朱标讲国运 > 第23章 东宫会议。

第23章 东宫会议。

洪武七年,十月初八。

东宫,詹事府。

“户部先说一说,大明开国至今,每年的盐巴消耗是多少?盐价多少!”

朱标坐着椅子,下边的各部堂倌站在两侧,倒是多为文官,武勋并没有来参加这次集会。

“回殿下,去岁大明总出货盐巴,二百二十万石(石:120斤)因地区不同,运输消耗不同,各地价格或有差异。”

“但户部标准,最高不超过十两每石。”

户部尚书颜熙哲躬身回答道。

在来东宫议事之前,他就得到今天的会议内容,自然是提前做了准备,不然总不能太子这边问,他在下边找账本吧…

“一石十两银子,二百二十万石就是两千两百万两银子,户部报一下,大明去岁盐税多少?”

朱标吞了吞口水,怪不得汉武帝要把盐铁官营,这里边的利润…太特么大了。

大到没有人能把持的住。

“大明去岁盐税收入合八十三万两。”

颜希哲快速回答道。

“两千万两百万两的财富,朝廷只收回八十万两?”

朱标眉头拧紧,这差距,忒特么大了吧。

这落差,也是没谁了吧。

“回殿下,北方各镇,皆需朝廷运粮供给,朝廷给盐商盐引,盐商需要替朝廷运粮才能在盐场拿盐,所以…”

颜希哲的话刚说一半,朱标摆手打断了颜希哲道:“所以这丰厚的利润都落在了运粮的路上?”

“孤且问问爱卿,两千万的利润,朝廷能往北方运多少粮食?”

朱标开口追问道。

颜希哲愣了片刻,暗道:“这文书上没有这条啊…”

心中快速运算着,以粮价再加上人吃马嚼,半晌,颜希哲回答道;“殿下,两千万利润,朝廷能往北疆运输二百五十万石粮食。”

“但这里边还有各地贩盐的损耗,实际利润并没有那么多…”

颜希哲连忙开口补充着。

毕竟盐商拿盐也是要到指定的地方去卖的,不是拿了盐直接就可以变现的啊。

“那盐商每年替朝廷往北疆送多少粮食?”

朱标继续追问道。

“去岁盐商向北疆运输粮食约八十万石。”

颜希哲爽快的回答道。

摇了摇头,朱标开口道:“也就是说,即便盐商运送到一半,吃了一半,他每年从江南拿的粮食,也只有不足两百万石。到了北疆更是只有八十万石。”

“而孤所知的,从江南启程,八十万石粮食送到北疆,只要一百三十万石足以沿途吃用。”

“所以说,这里边盐商运输盐巴,需要耗费一百三十万石粮食的财富,才能维持不亏?”

朱标开口追问着。

颜希哲心中狂呼麻麻批:“别问我啊,我特么又不卖盐…”

但脸上却不敢有丝毫不敬,躬身回答道:“应当吧…”

“不应当,昨天在诏狱听的经济学,供给和需求,颜大人理解的如何?”

朱标直接否定了颜希哲那模棱两可的回答。

“臣资质愚钝,钻研昼夜,也未能吃透…”

颜希哲话音落下。

周围的其余六部堂倌,大眼瞪小眼的看着对方,似乎都在说,颜希哲去诏狱了?

进了诏狱还能出来?

他去诏狱听经济学?什么是经济学?

怎么殿下也知道?

“你慢慢理解吧,孤今天召你来,只为了一件事,你回去之后,好生准备,从洪武八年起,朝廷不用盐商往北疆运粮了。”

“户部行文各地盐场,通知盐场以宝钞和盐引为主,盐引划定数额地区,宝钞支付盐巴款项。”

“盐巴和宝钞的定价,就定在八贯五钱宝钞合一石盐巴、”

朱标面色平静,不用盐商运粮,这是朱标和朱元璋经过深思熟虑,考虑了一晚上的结果。

兵部尚书孙克义连忙出声道:“殿下,若不用盐商运盐,北疆每年所需百万石粮米,又当以何种方式运输?”

孙克义察觉到了油水,如果能把这个运粮的事情揽到兵部身上…那绝对是发财了。

“北疆今年的粮食够用了,明年三月开春,中山候会从太仓取一百三十万石粮食,沿海北上,运抵海津卫(天津卫)”

“其中一百万石留于北疆,三十万石随中山候远航。”

朱标面色淡然,孙克义的那点小心思,不要太明显了。

而朱标和朱元璋之前就考虑过,运粮的事情如果交给兵部,那必然会蔓延成贪污横行,在朱元璋看来,被官员贪污了,还不如留给盐商了…

虽然都不怎么被朱元璋看好,但朱元璋更恨官员…

“中书省已经拟旨,召曹国公返京,待曹国公返京主持大都督府(五军都督府前身)事宜后,兵部和户部协助大都督府完成卫所精选。”

“各地主战卫所四十八数,守备卫七十数,各卫挑选一千壮卒,日夜操练,洪武九年四月初三,于各布政司举行会武。”

“各布政司头筹卫兵,于洪武十年正月初四于紫金山举行会武,另户部筹办将各卫所产出进行统计,入库,卫所产出交由大都督府支配。”

“户部要在洪武八年十月二十一日将各卫所产出统计完成,入库交于大都督府,这是父皇要的寿礼。(因为古代的老黄历和现在差距过多,采用现代阳历日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