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绣色倾城:乱世红颜的逆袭 > 第9章 萧家少爷

第9章 萧家少爷

萧景深坐在新开张的上海大学堂门口,看着来来往往的学生。身上的西装革履让他显得格格不入,但他丝毫不以为意。作为萧家第一个选择去西洋留学的子弟,他早就习惯了这种目光。

\景深少爷,\管家老陈气喘吁吁地跑来,\老太爷让您回府一趟。\

萧景深合上手中的英文书籍:\又是为了什么事?\

\听说是为了工厂的事。\

萧景深叹了口气。自从他从英国留学回来,就一直在和家族关于企业改革的事情争论。作为新一代的企业家,他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抱负。

---

十年前,十五岁的萧景深还是个深居简出的富家少爷。那时的萧家,靠着祖辈留下的丝绸生意,在上海滩也算是一方豪门。

\景深,\父亲常说,\咱们萧家百年基业,就靠你继承了。\

但年少的萧景深对家族生意并不感兴趣。他更喜欢看那些从洋人那里传来的新书,对西方的科学和文化充满好奇。

\这孩子,\祖父萧老太爷常常摇头,\整天看些怪力乱神的东西,怎么能管好家业?\

转机出现在他十六岁那年。一个英国商人来萧家谈生意,带来了一台蒸汽机。萧景深被这个神奇的机器深深吸引,从此对工业革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父亲,\他对父亲说,\我想去英国留学。\

这个提议在萧家掀起了轩然大波。老一辈人认为,萧家的子弟就该老老实实守着祖业,而不是去学什么洋人的东西。

但萧景深的父亲却出人意料地支持了他:\时代不同了,也许该让孩子去见见世面。\

就这样,萧景深踏上了去英国的轮船。临行前,父亲拉着他的手说:\去吧,好好学,学些真本事回来。\

在英国的四年,彻底改变了萧景深的人生观。他不但学习了先进的工业技术,还亲眼见证了工业革命给西方带来的巨大变革。

\中国也需要这样的变革,\他在日记中写道,\不能永远停留在手工作坊的时代。\

回国后的萧景深,立刻着手改革家族企业。他提出要把传统的丝绸作坊改造成现代化工厂,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这太冒险了!\族中的长辈们反对道,\咱们祖祖辈辈都是这么做的,为什么要改?\

但萧景深坚持己见:\正因为祖祖辈辈都这么做,所以才需要改变。现在是新时代了,再不改变就要被淘汰了。\

在父亲的支持下,萧景深终于说服了家族,在郊外建立了第一家现代化的丝绸工厂。这个决定,让萧家在随后的几年里尝到了甜头。

\景深说得对,\连老太爷也不得不承认,\机器织出来的绸缎,不但质量好,产量还高。\

但萧景深并不满足于此。他看到了更大的机会:随着新式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接受新思想。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于是,他开始在工厂里推行新的管理制度。不但给工人提供更好的待遇,还设立了学堂,让工人的子女能够接受教育。

\这是在浪费钱!\族中又有人反对,\工人就是工人,何必给他们这些?\

萧景深据理力争:\工人也是人,只有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企业才能真正发展。再说,这些孩子将来都是我们的员工,让他们接受教育,对企业也有好处。\

正是这种超前的理念,让萧景深在上海滩的新派企业家中渐渐有了名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年轻的企业家,其中就包括了沈清韵。

第一次见到沈清韵,是在一场慈善晚宴上。这个知书达理的女子,不但对新式教育有着独到的见解,还对社会改革充满热情。

\萧先生的想法很有意思,\沈清韵说,\我也认为,教育是改变社会的最好方式。\

萧景深惊喜地发现,在这个传统与现代激烈碰撞的年代,竟然还有人能如此理解他的理念。

\清韵小姐,\他忍不住问,\你觉得现在的上海,最需要改变的是什么?\

沈清韵思考了一下:\是人心吧。很多人囿于旧的观念,不敢改变,不愿改变。但时代在前进,我们不能永远停留在原地。\

这番话说到了萧景深的心坎上。在此之后,两人常常就社会改革的话题展开讨论,渐渐地,一种特殊的情感在两人之间滋长。

---

\少爷?\老陈的声音把萧景深从回忆中拉回现实。

\知道了,\萧景深站起来,\我这就回去。\

路上,他想起了今早看到的一则新闻:程远山的企业正在大肆扩张,但手段却越来越激进。这让他想起了沈清韵曾经说过的话:\商业发展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还要考虑长远影响。\

回到萧家,老太爷正在书房等他。

\景深啊,\老太爷开门见山,\工厂的事,你还是要多考虑考虑。\

萧景深知道老太爷指的是什么。最近他提出要扩建工人住宅,并且要在工厂附近建立一所新式学校。这笔投资不小,族中很多人都反对。

\太爷,\萧景深正色道,\我们萧家能有今天,靠的就是改革创新。如果连对工人的基本投入都不愿意做,将来怎么能吸引更多的人才?\

老太爷叹了口气:\你说的这些,我都明白。但家族中有些人接受不了这么大的变革。\

\那就让他们看看改革的成效。\萧景深说,\等工人们的生活改善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他们自然就会明白这些投入的价值。\

老太爷看着这个年轻的孙子,突然笑了:\你这孩子,倒是越来越像你父亲了。他年轻时也是这么固执。\

萧景深也笑了。是啊,正是父亲的支持,才让他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虽然改革的道路充满艰辛,但他相信,这是正确的选择。

走出书房,萧景深遇到了弟弟萧景文。

\哥,\萧景文欲言又止,\族中的长辈们都说......\

\我知道,\萧景深打断他,\但这是必须要走的路。你也在工厂工作,应该能看到这些改革带来的好处。\

萧景文点点头:\我明白。其实,很多年轻一辈都支持你,只是碍于长辈的面子,不好说出来。\

这句话让萧景深心里暖暖的。是啊,改革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重要的是要让更多的人理解并支持这种改变。

晚上,萧景深在书房写日记。窗外的月光洒在书桌上,照亮了他坚毅的侧脸。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他选择了一条充满挑战的路。但他相信,只要坚持下去,终究会看到改革的曙光。

想到这里,他提笔写下:

\变革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我们必须坚持。因为我们不仅要对得起这个时代,更要对得起未来的世代。我相信,终有一天,人们会明白,改革不仅仅是为了利益,更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写完这段话,他的目光落在书桌上的一张照片上。那是前几天在慈善晚宴上和沈清韵的合影。照片中的两个年轻人,都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也许,\他轻声说,\这就是命运的安排吧。\

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能遇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人,本身就是一种幸运。而他相信,有了这份理解和支持,改革的道路一定会走得更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