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深宫甜宠,禁欲皇帝是宠妻怪 > 第93章 江水不深山不重

第93章 江水不深山不重

一怀孕,整个孕前期宋钰又什么都干不成了。

原以为第二次怀孕会比第一次好点,结果还是一样会孕吐,看来这玩意跟体质有关,跟多少次无关。

有的人怀了孕只有轻微不适,有的人反应特别大。

很悲催的是,她就是吐得连饭都吃不下的那一类人。

怀太子那会儿,皇帝在行宫给她变着花样做饭,亲自照料她月余,陪她度过最艰难的那一段时间。

同样的套路这回却不太奏效,即便是皇帝亲手做的东西,宋钰也还是吃不下。

眼看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削瘦下去,皇帝心疼又心焦。

宋钰总觉得嘴里快淡出鸟来了,忽然非常想吃辣子鸡,她对小豆子道:“要把鸡肉炸得香香的那种,辣子要多多的那种。”

因为皇后闻不得油烟,所以小豆子特地跑到御膳房去叫人做。

上好的鸡腿肉用葱姜水腌制过,切成小块,放进热油里炸,那香味儿瞬间就飘散开了。

小豆子吞了吞口水,御厨特地多炸了些,留了一小份儿包在油纸里,“奴才听说姑姑是天津人,吃不得辣,这刚炸好的鸡肉正好儿焦香有嚼头,还没放辣子。”

都殷勤到这份儿上了,小豆子哪儿还有理由拒绝。

她叮嘱道:“娘娘闻着油烟容易吐,你想个法子把这鸡丁上的油再吸一吸。”

“奴才省得。”

其实吸不吸的关系并不很大,再怎么吸,这道菜都是油炸过的,那味儿散不掉。

炒辣子鸡的时候,小豆子被呛得直咳嗽,心道:这么辣,皇后娘娘能吃得了么。

不过她显然是低估了皇后的吃辣能力。

宋钰一方面想吃辣的,一方面又怕自己会吐,吃第一块的时候,她都是捏着鼻子吃的。

吃了一块,辣感就从舌根一直传到胃里,太爽啦!

食欲大开之后,好像就没那么想吐。

靠吃水果维持了十余天之后,宋钰终于找到另一种自己可以吃的食物。

御膳房又做了手撕牛肉,手撕兔肉,手撕鸭肉,这几道菜也不必时时去热,可以当成零嘴,随时拿出来吃。

宋钰只有把自己辣得“嘶哈”“嘶哈”才能暂缓孕期的难受。

皇帝没忍住尝了一口,直接被辣得上了火,他喝了三天的清火茶才降下来。

根据太医的把脉,宋钰算了算,好像这一次又是在外面怀上的,应该是在凤阳的时候……

又熬了一个多月,总算是把头三个月熬过去了。

几乎是在一夕之间,她就从恶心易吐转变为食欲大开。

不吐了之后,世界变得清明起来。

太子这两个月进步飞快,不仅走路更稳了,连三五个字的短句都会说了。

时至七月,天气热起来,宋钰开始教他自己用筷子吃饭。

对于宫里的阿哥公主来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家常便饭的事。

可宋钰却觉得,让太子学着自己穿衣吃饭,更能培养他的独立意识。

在这事上皇帝和她却是看法不同。

因为他小时候就是这么过来的,也不影响他现在变成一个勤政为民的好皇帝。

可皇后一句话就说服了他,她说:“你这样是很好,但你不想煦儿比你变得更好吗?”

宋钰知道,在这个朝代,为人上者容易产生一种天生的优越感,他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怎么体谅百姓的艰辛,学习怎么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

所以,与其等长大了花精力去学,不如从小就让他体会懂得。

弱者不只是需要被怜悯,他们更需要被共情。

她想在这个朝代里,为身为弱者的女性,谋得更多的权益。

培养太子,就成了她的重中之重。

太子身穿一件薄纱衣,坐在皇后特别为他设计的餐椅上,小手握着筷子,艰难地挑起碗中面条。

只是他手腕还不够灵活,所以常常没法儿将食物送到嘴里,宋钰便一直在旁鼓励和引导他。

“煦儿能自己拿筷子啦,真棒!”

“煦儿吃到面条啦,真棒!”

“煦儿,我们用手这样抓饼好不好?”

有时候太子把粥弄得满头都是,勺子摔在地上碎成两半,她也并不生气,“我们煦儿吃饱啦,皇额娘带你去洗澡好不好?”

尝试让太子自主进食的这些日子,他每天要洗三四次澡,吃一顿饭就要洗一次。

翠洗看太子一身狼藉,有些心疼,“娘娘,太子殿下还小,以后有的是时候教,您何必非让他现在就学着自己吃饭呢,就是让人喂饭,也费不了什么手脚,宫里的阿哥都是喂饭喂大的。”

“你看到的是太子把自己弄得一团乱,我看到的却是他在探索世界。”

翠洗不解,“把粥都弄到头上也是探索世界?”

“嗯。”宋钰用手腕试了试盆里的温度,方才示意宫人继续,“他现在做的每一个动作,丢勺子,拿筷子,拍桌子,都是在探索世界,等过几天,你就会发现太子大不相同。”

翠洗将手里的胰子擦在棉巾上,替太子仔细搓洗,对于皇后的一番话,她还是觉得难以理解。

为什么丢勺子,拿筷子,拍桌子都是在探索世界。

这难道不是说明他现在还不懂事,需要大人的帮助么?

起初十几天,太子常常弄得满地狼藉,可后面某一日,他忽然不再乱丢食物。

虽然用筷子还不甚熟练,有时候会用手去抓吃食,但一顿饭还是吃的十分安生。

吃完饭,他还学着皇后的动作,将两个碗摞起来,把勺子筷子放进去。

“我们煦儿真棒,你能把这两个碗递给皇额娘吗?”

太子会意,将两个碗递到皇后手里。

“你应该说‘谢谢皇额娘’。”

太子学着说了句:“谢谢皇额娘。”

宋钰摸摸太子的头,“我们煦儿学什么都快,煦儿棒不棒?”

“棒。”太子笑着露出新长出来的几颗牙齿。

不仅太子笑了,连在一旁的翠洗、竹息、小豆子、傅姆全都笑了,这才多久的功夫啊,太子殿下就能自己吃饭,看着像个小大人似的。

自此之后,每天一到饭点儿,他就乖乖坐在餐椅上等候,样子看着喜人极了。

皇帝不免为之震惊,才一岁多的孩子就能自己吃饭了?

他印象中,这么大的小孩子都不爱吃饭,总要被傅姆和额娘追着喂,怎么事情到皇后手里就变得这么简单。

“娇娇,你这法子是从哪儿学的?”

从哪儿学的,那自然是从网上学的,她上大学那会儿,最喜欢看的网络视频有三种:修驴蹄、cp撒糖、萌娃吃饭。

看多了萌娃吃饭,自然就想着以后自己生了娃也要这么办。

方法和逻辑她都很清楚,实施起来也没有太大难度,只需要一点耐心即可。

但这没法跟皇帝说啊,她只能道:“这法子是我自己想出来的,这样的育儿方法,我脑海里有许多,等我找个时间,慢慢写下来。”

不知道出一本育儿宝典,在古代会不会吃香啊。

宋钰想了想,觉得自己在现代社会里了解到的,都只是一知半解,况且也不一定适用于这个朝代,还是算了吧。

她要做的,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让太子尽早独立。

等他三岁开蒙,自有先生教她为君之道。

宋钰很清楚自己的知识边界,所以从没想过要去插手他学识上的事。

皇帝将拟好的太子太傅名单给皇后看。

“曹辅仁,王鸿绪,曾家藩。”

宋钰念到最后一个名字时觉得有点耳熟,她盯着这个名字看了又看,忽然一拍脑袋:若是把中间这个“家”字换成“国”字,可不就耳熟了么!

“这个曾家藩是不是湖南人?”

“是啊。”

“他是不是文章写的不错,对国家大事很有见解?”

“你知道他?”

她可太知道他了好么!以前她家里就有一本《曾国藩家书》。

皇帝见她笑而不语,“怎么了?可是这名单有何不妥?”

“没有,没有,妥得很,依我看,这个曾家籓未来会是个栋梁之材。”

“你怎么看出来的?”皇帝知道她一向对政务不感兴趣,忽然说出这种话倒令他很好奇。

皇后捻了捻手指,嘴里念念有词,“你看,我方才算命算出来的。”

皇帝:“……”

**

京郊的女子学堂已经建得差不多,皇帝这些年很少修建宫殿,工部好不容易接到一个任务,结果竟然是修学堂。

这任务太简单,根本不够工部发挥。

于是三个月的时间,这所女子学堂基本就要完工了。

只剩下些饰彩漆和安置桌椅板凳的活计。

工部将折子递上来之后,皇帝特地命画师将施工完成后的学堂样式画下来。

他把画拿给皇后看,“娇娇,这是你建的第一所女子学堂,你给取个名字吧。”

“寸金难买寸光阴,就叫凝晖堂吧,希望这里的孩子们,能珍惜每一份时光,好好读书。”

“好名字。”皇帝向来擅长捧她的场,“明日我就让人刻了匾,等过几日你生辰的时候,我陪你一起挂上去。”

“又要过生辰了,好快……”

学堂名字都取好了,牌匾不日将会挂上去,宋钰之前打算在太子开蒙时开学,但现在看来,明年春天就能开学了。

在此之前,学堂还有许多问题噬待解决。

比如招生的问题,学堂选在郊区,就是为了方便生活条件相对差一些的家庭。

可她并没有把握,那些家庭会不会愿意把孩子送去上学堂。

毕竟女孩子在家里,也能算个半劳动力,比如能帮忙看顾弟弟,或者帮父母干些农活。

而且送进学堂只是个开始,真正开学之后,家长每天都还要面临接送孩子的问题。

而这路上的安全又该如何保证?据宋钰所知,在古代也是有人贩子的。

学堂里都是招的女孩子,要是被有人之人盯上,那可怎么办?

要考虑的问题太多太多,宋钰虽有现代已经成型的教育方式可供参考,但有许多问题,还得结合朝代的实际情况来给解决方案。

她决定到茂元堂去找嫔妃们商议一下。

茂元堂里,嫔妃们已有月余未见皇后。

自从彤社步入正轨,皇后连每三日一次的请安都免了,先是改成每五日一次,后来又改成每十日一次。

最近更是因为她怀有身孕,皇帝不许人打扰,她们也不敢贸然求见。

宁妃每次都是最先迎出来的那个,“娘娘,皇上也忒狠心了,怎么只许他见您,不许我们见您呢。”

“实在是前些日子身子不适,让你们挂念了。”

“娘娘如今可觉着好些了?”

“好多了,我今儿来,是有件事情想与你们商讨一下。”

嫔妃们不再玩笑,各自落了座,“娘娘请说。”

宋钰将画着学堂式样的画纸交由靖妃,“这是京郊新建的一所女子学堂,叫‘凝晖堂’,你们先看看。”

靖妃将图纸传阅下去。

画上是一座算不上多气派的房子,只有一层,样式简单工整。

她们边看,便听皇后道:“彤社如今在京城影响甚大,不少官眷家属热衷于开这个诗社开那个画苑的,我想着,咱们也得给寻常人家的女孩子一点机会,所以就以彤社的名义,修建了这所学堂。”

“从前臣妾家里也有私塾,学堂嘛,好像只有男孩子才能上,不知这女子学堂可是专门为女子设的学堂?”僖昭仪问道。

“正是。”

殿中众人不由得大吃一惊,她们无法想象,女子可以自由地出入门庭,到学堂上书是种什么场景。

她们之中的大部分人,在进宫之前连家门都没出过,进宫之后,要不是皇后带着出去春游,她们也是没机会出宫门的。

庄妃不由得问道:“这女子学堂……恐怕不合礼教吧?”

实在怪不得她们有这样的顾虑,确实名门闺秀都讲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农村的孩子就没这么多讲究了。

许多女孩子,从七八岁开始,就跟着父亲在田间劳作,等到了婚假年纪,就由媒婆引着跟相亲对象见上一面,看对眼就能定终生了。

从这方面看,她们比名门闺秀还要多一分自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