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仙商摘星楼
舰桥内一切正常,所有的指示灯都在正常的运转,而此时全景映射中展现出那个黑色的巨大身影的轮廓。
那是一艘神似木质结构的巨大战舰,如同在大海中航行的那种木制战船一般,只是它没有船帆,它的甲板上是亭台楼阁仙气缭绕。
并且他巨大到体长十六公里的铁头鹅在他面前就如同芝麻与西瓜的比例。
“舰长这是什么?刚刚战舰又发生了什么?”
而此时的华荣似乎还没有从之前的震惊中回过神来,只是喃喃道。
“铁头鹅的系统被优化了,这些概念级的技术其实有着很多不稳定性,但是现在他将会无比稳定!”
“那艘战舰做的?为什么帮助我们?”
“那是有过目击记录的传说,仙商王朝的摘星楼......”
仙商王朝?李枫在人类历史中见过对这个王朝的描述,那是比神周帝国更古老的存在。
按照人类的发展史,圣夏王朝,仙商王朝,神周帝国,大秦帝国,历经四个朝代。
神周技术对大秦来说遥不可及,从一些蛮荒星球中出土的神周古代技术,让大秦的墨家教派癫狂不已。
而仙商王朝存在时间较短,但是这个王朝留下的却是至今能在归墟和物质宇宙之中随意穿梭运作的摘星楼。
古籍记载,仙商王朝是被神周帝国灭国,但是被灭国的原因并非是仙商实力不足,而是他们把所有的资源都倾泻进了这个摘星楼中。
随后仙商王朝的皇室和他们的技匠学者等王朝精英都进入了摘星楼之中,从此摘星楼便开启了物质与归墟之中无尽的航行。
没人知道摘星楼的目的是什么,甚至没人见过摘星楼上是否有着仙商船员。
在神周最鼎盛的时期曾经试图捕捉摘星楼,但是结果就是损兵折将,自此一战之后神周帝国再也不敢招惹摘星楼。
现如今的大秦帝国航行星海,四万年来只有过对摘星楼三次目击报告。
其中大秦帝国志中就记载过,在始皇帝率军亲征星海的那个拓土时代,始皇的舰队碰到过摘星楼。
并且始皇帝还登上了摘星楼!
始皇陛下下船之后没有讲述过他在摘星楼之中见到过谁,也没见到带出任何东西,只是说道:“此乃祥瑞之船。”
此后拓土战争大获全胜,大秦舰队所到之处皆为大秦疆域,那些失落在外的人类星球无不歌颂始皇的丰功伟绩。
此后千余年的时光,帝国的科技井喷式的发展,无数技术瓶颈被接连突破。
这种科技爆炸一直持续到了大秦帝国的第二次拓边战争中期,胡亥叛乱导致了大秦国力衰退,科技发展也陷入了新的瓶颈之中。
如今摘星楼成了“瑞兽”一般的存在,传说中摘星楼能助见到它的人完成心愿。
显然刚刚摘星楼优化了铁头鹅,甚至让李枫看到了随侯珠。
“向深渊指挥部报告这次目击,并将摘星楼对我们做的优化进行备份发送给指挥部。”
“所有的?包括你们的动力铠?”
“对,所有的,哪怕对战舰厕所的冲水系统的优化也给报告上去。”
而此时空投舱内,禁忌巨像的主控室内的各项数值再次正常,而一条条石墨光纤如同章鱼触手一般包裹住一个伺服颅骨。
随着一阵阵信息传输,小四再次将载体转换至伺服颅骨之中。
转换完在载体之后,小四直接飞出主控室直奔舰桥而来。
“宿主!!”
“宿主~~!!”
李枫看着小四重新转换的载体直接问道:“你也被优化了?”
“何止!你看看我的修复进度!”
此时李枫才发现,小四的系统修复进度已经达到了62%,如果是考试的话,这基本算是及格了。
“有什么新功能?”
“有!我能强行侵入机魂,改变机魂意志,掠夺机魂编码,并且能打开机魂的枷锁。”
“机魂枷锁?”
如同智能AI的三大法则一般,大秦帝国的机魂也有枷锁,这个枷锁就是机魂无法进行学习。
一台运算伺服的机魂无论如何都无法学会机修机魂的修理,战舰的机魂不可能学会开巨像。
大秦帝国虽然不禁止机魂,但是禁止机魂的自我学习,以防止他们拥有过多的自主意识导致机魂叛乱。
甚至很多钢铁巨像的机魂只能起到运算和辅助作用,某一些步骤依旧需要人类来手动完成。
而这一次小四有了侵入机魂的能力,并且拥有了机魂代码就相当于可以完全命令一个机魂。
一个打开枷锁的机魂,就可以自主操控一些战争兵器,不再需要人类必要的手动操作。
这样看起来很危险,但是只要机魂代码在小四手上,机魂永远不会叛乱。
“不要让人知道你的新能力,还有你统计一下你的统子们,有没有跟你相似的能力,这个消息不能外泄。”
“是!宿主!”
“对了,强化功能有吗?”
“没...”
“算了,去统计吧。”
小四上下飞舞的离开了,没人知道李枫跟小四的对话内容,然而此时的李枫差点笑开了花。
能强行侵入并掌握机魂代码啊...到时候再抢他几个巨像,等新兵连登陆作战,就让巨像做火力掩护的想法指日可待啊。
而此时炮姐的信道直接接入了李枫的动力铠通信系统之中。
“李枫,汇报上说你在摘星楼的幻境中看到了被遗弃的随侯珠?”
“是啊,双方的一场大战,那是什么大战?”
“没有典籍记载过,可能只是一场普普通通的战斗,但根据动力铠甲的样式,应该是仙商与神周之间的战争,金色铠甲并且胜利的应该是仙商军队。”
“我将那颗星球中看到的都描绘出来了,能找到那片古战场遗迹吗?”
“那场战争本就是几百万年之前,就凭几个场景和地貌就能从宇宙中找到一颗星球这就基本不可能,况且沧海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