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强娃子请战杀敌
第一二九章 强娃子请战杀敌
李崇奎忧心忡忡地从里屋出来,也没有吭声。
强娃子从来没有见到过卫武全和高疯子那么神色严峻,也没有见过父亲这样心事重重的样子。他懂事地提起火炉上冒着热气的茶壶,给爹倒了一杯茶水,就一声不吭,恭恭敬敬地站在旁边。
李崇奎一手摸着茶杯,一手抚摸着强娃子的头,强装笑脸地对强娃子说道:“儿子,你还是同你妈连夜回去算了!”
强娃子不置可否地点点头,没有吭声。
“为啥呀?”翠莲却有些感到委屈,又小心地问李崇奎:“是要打仗了吗?”
今天黄昏,卫武全专程从两河口到金坝来探望周柄文。没有想到,他前脚离开两河口,“四太保”后脚就得到探子密报:施宜生组织了三路人马,将于近日进攻“太平大醮”。军情紧急,“四太保”便立即派人到金溪坝给卫武全报信。
李崇奎在金溪坝大营接到“四太保”送来的消息,晓得情况紧急,就马上派人去通知卫武全从谢家赶回到大营。刚才翠莲和强娃子进屋来,他还以为是卫武全和高疯子回来了呢!
卫武全、高疯子和李崇奎在里屋见面以后,卫武全什么也没有说,就直截了当地决定带上高疯子到两河口去阻击敌人进攻,把留守金溪坝的重任,就交给了李崇奎。卫武全要求他带领“太平大醮”的一百人和李家山的兵勇,一定要把这里守住。还特地嘱咐李崇奎,把李载豪请到金溪坝来坐镇,万一两河口失守了,金溪坝就是保卫李家山和子午山的最后一道防线,千万不能有任何闪失。
李崇奎听了卫武全的安排,既觉得责任重大,又对即将发生的战事担忧
李崇奎早已从送信的人口中得知,施宜生上次进攻子午山失败以后,又在马义高的怂恿下,重新纠集了三县、十乡民团,共一千五百多人,分成三路进攻两河口,企图一举歼灭“太平大醮”。
而“太平大醮”这边的兵力,总共只有五百余人,李家山也只有一百多人,两路人共加起来最多七百号人,从人数上就吃了亏。而民团的装备也比从前好了许多,施宜生向州府要了十门火炮,一百支快枪,几个县的民团也陆续购置了一批“明火枪”和火药。
李崇奎凭直觉预感到,眼下将是一场硬仗。所幸的是,“太平大醮”与李家山的合作,卫武全和李德权提早留了一手,他们没有对外公开,就是“太平大醮”内部,也只有留守金溪坝的人晓得“太平大醮”与李家山合作的事情。但是,李崇奎想到马家、谢家对李家山的仇恨由来已久,如果“太平大醮”一旦失利,势必殃及李家山。所以,守卫金溪坝就显得至关重要。
李崇奎在这个时候,无论如何也不愿意让翠莲和强娃子留下来,他便借故催着她母子俩赶快离开。
翠莲晓得他的心思,倔强地对他说道:“要打仗了,我咋个能和你分开?”
“爹,我也要留下来和你打仗!”强娃子见妈说话了,也跟着信誓旦旦地向爹求情。
李崇奎看着妻子翠莲坚定的神情、儿子豪迈的信心,晓得这时候,仅仅只是因为战事吃紧而劝她母子俩回去,比什么都难。
李崇奎是个有血性的男人,他在此时,宁愿自己牺牲,也不愿意妻子和儿子有一点点危险。
李崇奎犹豫片刻,转念一想,就对妻子说道:“我不是催你们回去,是要你们回去通知大爹赶快下山来!刚才‘大太保’说了,请他坐镇金溪坝,我这里派不出人手,你们正好回去,帮我通知他。”
“你呀!”翠莲娇嗔地对他说道:“老实人也学会了‘耍小聪明’,我就依你嘛!”
“爹,有我妈回去送信就行了!”强娃子见妈答应爹了,连忙向爹求情:“我留下陪你杀敌人。”
“儿子呀!你还小!杀敌人的事情还不需要你来做!”李崇奎抚摸着强娃子的头,眼里噙着泪水,慈爱对他说道:“你还是和你妈回去吧!”
“爹!我不小了!”强娃子捏紧拳头,向父亲保证:“我会骑马、射箭、又会打拳,我留下来,绝对不会拖累爹!”
“儿子,你就放心让你妈一个人回去?”李崇奎见劝不动儿子,就使出杀手锏,吓唬他:“天这么黑,万一你妈出个什么危险,你不担心?”
“好嘛!”强娃子必竟年纪小,听到爹的说的话,不得不点头答应。
翠莲晓得战况紧急,她要回去通知大爹下山,不敢久留,就麻利把装在背篼里的酸菜坛子取出来,把空背篼交给强娃子,母子俩就急急忙忙地往山上走去。
李崇奎站在门口,依依不舍地看着翠莲和儿子的背影消失了,才回过头去安排守卫金溪坝的事情。
翠莲和儿子踏着月色来到李家祠堂,径直敲开了李德权家的门。她一口气地向李德权说了山下的情况。
李德权晓得事情紧急,连忙叫老伴去把已经上床睡了的李崇品叫起来,他对儿子说道:“刚才翠莲和强娃子带信来说,官府又要进攻两河口了,我要到金溪坝去协助崇奎,李家山就交给你了。我给你留下五十个兵勇,你马上带着他们到后山的各个路口去修工事、挖陷坑、安大套、插竹签、下铁锥,准备柴草、擂石和火药,防止敌人偷袭。”
李崇品原来的任务是负责守卫前山的三个隘口,他无不担心地问父亲:“前山咋个办呢?”
李德权安慰他说:“现在我和崇奎守在金溪坝,只要金溪坝不失守,前山就安全。你可以暂时让那几个兵勇小头目,带几个人先守着。我到金溪坝路过那里时,还要给他们详细交待,你尽管放心去守后山好了。”
李崇品听了,觉得父亲的安排也有道理,就二话没说,扛起“明火枪”到后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