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隋炀帝杨广之过(二)
啪!啪!啪!听到每月二百万征调民夫营建东都和修运河,造龙舟等各种船数万艘,杨坚心中那个气哦!拿着手里的棍子,朝杨广身上啪啪的使劲打。
杨广身上打断了内骨,嚎了一声,一边连忙求饶,一边骂周依然:“父皇,别打了,那不是儿臣干的事情,您千万别听这个妖女的话啊!这一切都骗您的,不能信啊!”
杨坚听了杨广还在狡辩,手里的棍子又朝杨广打去,只不过,这次杨广躲过了,还想打的时候,被朱棣拉住了。
朱棣:“隋文帝,先急着打,还有呢!听完再打也不迟。”
杨坚:“行,听你的小朱,朕倒要看看,杨广这个畜牲还做了什么。”
朱棣满脸黑:神特么的小朱,说的他好像真是一头猪似的,难道他没有名字吗?这些人真的是。
“大业七年,隋炀帝杨广下诏征天下兵进攻高句丽,大业八年,隋军出动一百一十三万士兵,二百多万民夫,却败于辽东城,次年再发兵围攻辽东城,这时,在黎阳仓督运军粮的杨玄感看到“百姓苦役,天下思乱”,便乘机起兵反隋,杨广被迫从辽东撤军,杨玄感败亡后,杨广下令追究,杀了三万余人,并且籍没这些人的家人与财产,三分之二的人是被冤杀的,杨广还流徙六千余人,杨玄感围东都洛阳时,曾开仓赈给百姓,杨广命人将接受米的人都坑杀在都城以南。”
“大业十年,杨广第三次发兵进攻高句丽,因隋末农民起义已遍及全国,隋王朝岌岌可危,最后只好议和收兵。”
“大业十一年,杨广依例北巡长城,始毕可汗率兵将其围困在雁门,杨广派人向始毕之妻、隋义成公主求救,义成公主遣使告知始毕“北边有急”,加上隋朝援军相继抵达,始毕在九月撤围而去。”
杨坚气的的头晕,他现在懒得打杨广,朝着杨广大声怒吼:“杨广你这个废物,不会带兵打仗,你逞什么能啊!又是征调民夫修这修那,又是带兵打仗,再好的家底也会被你这个败家子败光啊!你这废物,一无是处的废物。”
朱棣最看惯这些什么不懂的皇二代:“哼,这有什么,他杨广才不管老百姓的生死活呢!他只顾着满足其骄奢淫逸的生活,在各地大修宫殿苑囿、离宫别馆,每天过着有人伺候的生活,那叫一个开心。”
朱元璋:“唉!其实,最苦的还是老百姓啊!好不容易生活好点,又被杨广搞着乱七八糟的,最后,百姓们生活不易,只好起义。”
“这时,农民起义在全国各地爆发了,迅速高涨起来的农民起义给隋朝统治阶级以沉重打击,同年六月,杨玄感于黎阳起兵反抗杨广,隋朝大军从辽东撤回,向杨玄感展开攻击,杨玄感的起兵很快失败了,杨玄感自杀,隋朝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击败卢明月、张金称、高士达、刘元进,坑杀农民起义军。”
赢政看到这里,有着同样的深深地感觉,他大秦,也是给胡亥败光,最后农民生活不易,起兵造反,唉!他现在深深体会到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看来,还是要把百姓的生活提高上去啊!等会完事后,问问周依然有什么办法,让百姓们的生活提高上去!
“而翟让瓦岗寨、窦建德、杜伏威、林仕弘等农民起义军则屡次击败隋朝大军,发展壮大,隋炀帝杨广想用血腥屠杀的恐怖政策恐吓人民,把抓获的人都杀死,却阻止不了更多农民起义的出现,反而使更多的人民参加到农民起义军中去,“所在蜂起”,“官军不能讨,以至隋亡”,农民起义发展为全国规模,隋炀帝杨广妄图遏止起义力量发展,下令各地郡县、驿亭、村坞筑城堡,将民众迁往城堡中居住,于近处种田,以图控制,他不愿正视农民起义蓬勃发展的现实,身边的佞臣也不以实情相告,谎称造反的农民“渐少”。”
看到这里,杨坚跌落在椅子,望着半死不活的杨广怒道:“都到这个时候了,你还想着屠杀,恐吓老百姓,这不是让百姓们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还有,佞臣的话,你也相信,不知道自己去打探消息,你这是个猪脑子吗?朕怎么生了你这个败家玩意啊!”
杨勇看到这一幕,心里很是开心,哈哈,这次,父皇饶不了你了,孤的好弟弟,这次,孤也要尝试尝试一下,刀口的滋味。
一边在心里吐槽,一边安慰杨坚:“父皇,消消气,二弟他……”杨勇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杨坚也揍了一顿。
一边揍杨勇,一边骂:“还有你杨勇,你不知道朕和你母后是多么节俭的人,可你是怎么做啊!带头沉迷奢华之物,没有当好大哥的榜样,朕有你们这个两个畜牲,朕是倒了八辈子的霉。”
杨勇……这还怪他?他怎么就没有当好大哥啊!他杨广在你们夫妻面前装,是他杨勇教的吗?
武德殿的大臣们看到杨坚揍两个儿子,都纷纷退后,没有一个人敢去劝杨坚。
而赢政等人,更是看戏一下看着,没有一个人劝说,不帮忙打,已经是最大的仁责了。
杨坚还想说什么,就听到外面太监大喊:“皇后娘娘驾到。”
孤独皇后走了进来后,看见地上躺着两个儿子,满脸怒火的朝杨坚骂道:“杨坚,你这是干什么,勇儿,广儿他们两个做了什么,让你这么打??”
杨坚的气本来就没有消掉:“哼,朕就是要打死这个两个畜牲,省得祸害我大隋的百姓。”
孤独皇后怎么越听越糊涂,不明白杨坚说的什么话:“怎么回事,本宫没有听明白,你再说一遍,还有,本宫听说,宫里来其他皇帝,还有什么后世之人,这是怎么回事,他们人呢?”
杨坚指了指坐在一旁六人:“那不是吗?都坐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