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援朝前夕,我创立军工五院 > 第55章 末端军工的顶层思想

第55章 末端军工的顶层思想

“我可以改进……”

叶知寒恳求道:“我可以再调整结构,我回五院可以争取再论证出耗钢量更少的结构。”

“三百万吨的预估值,能减少多少?”刘志民道:“这么大的基数在这里。”

“我不知道,如果你说尽可能的减少耗钢量,这个项目就可以尝试,那我就去做,”叶知寒倔强道:“但无论如何,这个项目不能压箱底。”

“你真偏执。”刘志民看着叶知寒,不是讽刺,而是褒奖。

这种极致的理想主义者,有着不撞南墙不死心的倔强。

但华夏要想摆脱冷气,往往需要这样倔强。

叶知寒平静的看着刘志民:“因为我坚信我做的事情是对的,所以我必须要这样去做。”

刘志民叹口气,心软了下来,语气也变得平和了很多:“知寒,你先不要着急,你听我和你说,

我明白你的话,也明白你的顾虑。”

“子弹、炮弹,能打退敌人,但不能打怕敌人。”

“用子弹、枪炮把敌人打退,往后我们的子辈、孙辈可能还要一代接着一代的上战场,赶走一批又一批的敌人。”

“是的,这样饮鸩止渴,南辕北辙,不是国防的正确道路,我也知道我们需要国之重器,像丑国的原子弹那样,可以震慑诸国,可以昂首挺胸的做人。”

“可就像我第一次见你的时候我们聊得那样,华夏现在不具备这个能力。”

“相比较于三百万吨的耗钢量,或许原子弹耗费的资源更少,还更适合我们呢。”

“可我们连原子弹都造不出来,去造这个把海拔一千六百米的高峰围起来的钢铁管道,不是舍本逐末了?”

“假如说中科院通过了你的论证,我们开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钢材进行制造。”

“万一,这个东西没有达到你的设计预期呢?”

“万一它在某个环节出错了呢?”

“那我们对前线战士的贡献,几乎为零。”

“要知道,在我们前线,还有几十万将士需要物资,需要子弹大炮,可能多一发子弹,多一门大炮,他们就能多歼灭几个敌人,我们战士的生存率就能多几个百分点。”

“你这个倾尽所有国力的设计,充满太多未知;但多生产一发子弹、一套棉衣,却是实实在在就可以给将士们产生增益。”

叶知寒看着刘志民,眼里有些失望。

“您无非是不相信我们能造出来罢了。”

刘志民眼眶微红,手指颤抖着夹着香烟,吧嗒吧嗒抽了一口:“我不是担心失败,我是担心他们白白牺牲,如果是和平时代,我可以放手让你赌一次,但现在,不行。”

叶知寒叹了口气,扶着桌子一角沉默了起来。

蚊香计划并不需要太高的工业化水平,只需要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在最初阐述的那几张草稿纸上,写的清清楚楚。

在丑国具有压倒性工业优势的情况下,丑国生产子弹,我们也生产子弹,我们想赢得这场战争,就要付出更多的阵亡。

丑国生产飞机,我们生产不出飞机,随着战争的持续,我们的阵亡数会不断的增加。

末端军工体系,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创新和差异化。

战争只是军人意志的比拼?当然不是,如果只拼军人意志,那华夏单挑全世界。

战争比的更多的还有工业和生产力。

比的是军备的迭代竞争。

德意志工业水平和军备实力增强最厉害的时期,是在一战和二战时期。

前线在冲锋陷阵,大量的纳粹科学家,在后方制造出一批又一批前所未有的军事装备。

可怕的军工创新力,让一个面积只有两个豫省那么大的国家,碾压欧洲诸国。

细思极恐的是。

一战结束后,德意志还是被一战战胜国限制了工业发展的。

……

叶知寒不愿意承认自己学习纳粹经验,但既然行之有效,为何不能借鉴呢?

是走钢丝,但收益也是巨大的。

更何况,百济战争难道本来不就是走钢丝吗?

常规的军工研发思路,不足以漂亮的结束这场战争。

所以我们需要创新,需要末端军工体系。

在刘志民看来,返程无人机,只是实现了中远程矩阵轰炸。

但他出现在战场上那一刻,当他成群结队如同鸟群一般涌向敌人阵地的时候。

带给丑国的,不单单是惨痛的伤亡教训,更是对未知军工的恐惧。

这份恐惧,是末端军工体系的深层目的。

为什么随着人类的进步,对于战争就变得越发恐惧?

因为可以致人死亡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当你什么也看不到,连反抗的能力都没有,就要死去的时候。

那么对战争的恐慌,也就会达到极点。

同水平或者更低水平的军工装备,要想打退敌人、打怕敌人,需要成倍的阵亡。

前世,无数华夏青年用自己的鲜血,震慑西方列强不敢再越雷池一步。

但这一世,他不愿再用同胞的生命,换取国际地位。

他希望他们活着,或者尽可能多的活着。

叶知寒和刘志民的研讨不欢而散,蚊香计划在中科院层面被驳回。

那基本就断绝了接下来的路。

但叶知寒并没有就这么放弃:“我回去会继续算下去,争取精简,也希望刘院长可以好好考虑一下,我们需要这个国之重器。”

刘志民目送着叶知寒离开,没有说什么。

等叶知寒走远了,在办公室中才传出了一道长长的叹息。

说不自责是假的,无论刚才怎样争吵,至少在刘志民心中更加认可,叶知寒是华夏难得一遇的人才。

可,现在的华夏没有可供这样天才大展拳脚的土壤。

何其心酸。

……

叶知寒快步离开院长办公室,不远处朱倩紧张的看着脸色凝重的叶知寒:“回……回来了?”

“走,回京师大学。”

回到车上,朱倩小声询问道:“刚才你和刘院长吵架了?”

“学术讨论,算不上吵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