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新朋友(二)
闫晓海对刘驰的自我介绍很是不满意,他撇着嘴说:“切!你干掉那个杀手的过程我看的是一清二楚,无业游民?无业游民哪有那么厉害的功夫!”
刘驰轻描淡写地说:“我以前当过兵,那都是基本功。”
闫晓海不以为然地说:“少骗人了,我哥也当过兵,他就比我强那么一点儿。”他似乎忘记了,又突然意识到自己正坐着轮椅,只好扭捏地嘀咕到:“那会儿我的腿还没出毛病。”
刘驰露出带有安慰性质的笑容,解释说:“你哥哥可能是勤务兵,我是特种兵,每天的训练就是打打杀杀,没什么奇怪的。”
“你说是就是吧。”闫晓海半信半疑地点了点头,然后极有兴致地问:“你怎么招惹上那帮杀手的,拍电影都没有那么大阵势,整个房子都炸飞了!”
刘驰耸着肩膀,敷衍地说:“这个,说来话长了。”
“没事!你慢慢说,我最不缺的就是时间,嘿嘿。”说着,闫晓海从桌上抓了一把瓜子儿,万分期待地盯着刘驰,瞬间就进入了准吃瓜模式。
少年强烈的好奇心令人难以招架,如果他没坐在轮椅上,刘驰一定会直接拒绝,但他现在面对的是一个瘫痪的孩子,拒绝的必须委婉一些,于是刘驰装出十分疲惫的样子说:“我今晚被杀手折腾的差点丢了命,整个人都要散架了,能不能让我先睡一觉。”
闫晓海看出刘驰有意敷衍,但话已经讲这个份儿上,再勉强对方就太没有分寸了,他面露尴尬之色,失望地说到:“哦,那你快休息吧,这儿有两间房,我和我哥各住一间,不过他很少回来住,你可以睡他那间。”说着,闫晓海抬手指向一间卧室。
少年的真诚与信任让刘驰有些汗颜,不过利用年轻人涉世未深、容易轻信别人从而鸠占鹊巢是可耻的,况且他只是想借宿一晚,于是指着厅里的破沙发,对闫晓海说:“我睡这儿就行。”
闫晓海驱动轮椅驶向卧室,到了门口,他对刘驰说:“其实我能猜到,你不是侦探就是特工,办的肯定机密大案,所以我不会再问了,对了,你要洗澡的话,卫生间里有淋浴,用完了记得把开关拧紧。”说罢,便关上了房门。
刘驰面无表情地应了一声,心里却在苦笑,笑的是这个孩子虽然涉世不深,但想象力还是够丰富的,八成是小说和电视剧看多了,
这一晚发生了太多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刘驰倒上的瞬间终于感到筋疲力尽了,于是刚闭上眼睛他就酣然入睡,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天色已然大亮,如果不是有人按门铃,他的美梦恐怕还要持续下去。
闫晓海打开门,来人是个谢顶的大叔,他把个个鼓鼓囊囊的塑料袋递给闫晓海,笑容可掬地说:“这是你要的两份早餐,拿好,知道你们爱喝甜的,两杯都多加了一勺糖。”
“谢了,林大伯。”
“嘿嘿,又跟你大伯客气了,晓峰也在家呢。”
“呃——是,我哥昨天半夜回来的,现在还没睡醒呢。”
“行,那我先下去了,你大婶自己招呼不过来,叫晓海有空的时候带你下楼转转,多呼吸点新鲜空气,再一个,你得尝试下地走走,越不敢站起来,越站不起来,你得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碍,那个叫——叫什么来着?哦对,叫医身先医心!这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大夫说的。”
“这话有点儿意思,谁说的?”
“我爸爸。”
“好嘞!我听您爸爸的,林伯慢走。”
闫晓峰回到客厅,见刘驰正扒在窗口向外望,他把早餐放到桌子上,说:“你醒啦,正好,我买了早饭,有豆浆、炸糕、还有包子,一起吃啊。”
刘驰轻轻地说了声“谢谢”,他没有回头,一直看着窗外,他不喜欢欠人情,一顿早饭、一张沙发,可以折现的都不算什么,刘驰可以加倍奉还,但救命之恩怎么报答,这让他颇有压力。
楼下停着一辆旧餐车,周围的座位上坐满了就餐的人,他们边吃边聊,气氛看起来挺融洽。刘驰抬头往远处看,类似的摊位在这条街道上还有几处,无一例外都生意红火。这种景象在市区里是难得一见的,尤其是城市管理越来越规范化的今天,这种明显具有逃税性质的占道经营模式恐怕只能在监管疏松的郊区才有生存空间,如果这种小商贩全部取缔了,那么本地区的穷人无疑是最受伤害的。
熙熙攘攘的人流穿过纷纷扰扰的街道,刘驰从中看到了些想象之外景象,这些居民多半为贫困所迫,按理说这样的人应该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无论是做生意还是出来闲逛的看上去都有几分悠然,即使是走街串巷收废品的大爷脸上也洋溢着轻松和睦的神情,此景此景令刘驰不禁感叹,城里的居民虽然享受着科技进步的福祉,却迫于生活的重压或私欲一路向前疾行,周围所有人都是潜在的竞争对手,于是人们相互撕扯、践踏、身不由己地陷入杀伐和争斗中无法自拔,逐渐失去人性中最本真的快乐,最后,甚至连人性的丧失了。
从某种角度来看“不争”是一种境界,对于高人而言是修行的成果,对于凡人来说是屈服于现实的无奈之举,刘驰认为眼前这些人属于后者,跟城里那些以勾心斗角博取微不足道的物质享受者比起来,他们只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所以尽管看起来生活挺悠哉,却不值得羡慕。
刘驰的想法令他在俯视眼前这些人的时候产生了一丝优越感,这种优越感有效地缓解了面对闫晓海时的心理压力,于是他坐到餐桌旁,跟闫晓海边吃边聊起来,他以年龄和学业作为切入点,逐渐展开了话题,虽然他无意窥探隐私,但闫晓海是个心怀坦荡孩子,对于自己还有家庭的情况几乎知无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