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军心不稳
刘备放下手中密信,神色凝重。密信上详细记载了荆州军中最新的异常情况:部分将领对关羽的命令阳奉阴违,军中暗流涌动。更令人担忧的是,有将领私下议论说关羽独断专行,不听劝谏。
\军心不稳,实乃大患。\诸葛亮轻摇羽扇,沉声说道,\若不及时处理,恐怕会影响军队战斗力。\
庞统上前一步:\主公,依末将之见,应立即派人前往荆州,安抚军心。\
\此事不易。\法正摇头道,\若贸然派人前往,反而显得我们不信任关将军。况且,军中将士各怀心思,一时难以安抚。\
正说话间,又一份军报送到。刘备展开一看,不由脸色一变:东吴趁机在荆州边境挑衅,已经发生多次小规模冲突。
\好一个东吴,打蛇打七寸!\马良愤然道,\他们是看准了我军内部出现问题,才敢如此放肆。\
诸葛亮分析道:\东吴此举确实用心险恶。他们既想试探关将军的反应,又想加剧军中的矛盾。若处理不当,极可能陷入被动。\
刘备沉思片刻,决定道:\传令下去,命黄忠、魏延二将率军增援荆州。既可震慑东吴,又能稳定军心。\
\主公圣明。\马谡赞同道,\黄忠将军德高望重,魏延将军骁勇善战,有他们坐镇,军心自然安定。\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乎众人意料。黄忠、魏延率军抵达荆州后,不仅没有缓解紧张局势,反而使情况更加复杂。
原来,魏延主张趁东吴尚未完全准备就绪,立即发动进攻。而黄忠则认为应当按兵不动,静观其变。两位将军意见相左,各自坚持己见。
关羽本想召集诸将商议,但军中将领却分成了三派:一派支持魏延主动出击,一派赞同黄忠按兵不动,还有一派则坚持关羽原先的部署。
\情况比我们想象的更糟。\马良向刘备汇报道,\现在军中不仅有了派系之分,就连基层将士也开始议论纷纷。\
法正叹息道:\若让东吴知道我军内部如此混乱,他们必定会抓住机会。\
诸葛亮提议:\主公,不如让我亲自前往荆州一趟。既可安抚军心,又能统一部署。\
刘备正要同意,忽有探子来报:东吴大将吕蒙已在江边集结大军,情势危急。
\来不及了!\庞统急道,\若让诸葛军师离开成都,敌人必定会察觉到我军内部出现问题。不如速派李铭前往!\
此言一出,众人眼前一亮。李铭不仅精通军事,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也极有手段。让他去处理这件事,再合适不过。
刘备立即派人请来李铭,将情况告知。李铭听完,胸有成竹地说道:\请主公放心,末将定会化解此事。\
李铭连夜启程赶往荆州。途中,他仔细分析了当前局势:东吴在江边挑衅,表面上是为了试探,实则是想利用荆州军内部的矛盾。若不能尽快统一军心,后果不堪设想。
抵达荆州后,李铭没有立即去见关羽,而是先暗中观察军营情况。他发现将士们虽然依然保持着军纪,但私下议论纷纷,军心确实不稳。
通过暗访,李铭逐渐摸清了问题的症结:东吴的挑衅行为,让将士们对当前的防御策略产生了质疑。有人认为应该主动出击,有人主张固守不出,意见不一。
更麻烦的是,黄忠和魏延的到来,反而加剧了这种分歧。两位将军各有各的主张,使得军中更加混乱。
李铭想了想,决定先去拜会关羽。
关羽正在查看军报,见李铭到来,立即起身相迎:\贤弟远道而来,可是有要事?\
李铭拱手道:\关将军,末将此来,是想请教几个问题。\
关羽抚须道:\但说无妨。\
李铭开门见山:\将军认为,东吴此次在边境挑衅,是何用意?\
关羽冷哼一声:\无非是想试探我军虚实,寻找进攻的机会。\
李铭点头:\将军说得对。不过,末将以为东吴还有一个更险恶的目的:他们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加剧我军内部的矛盾。\
关羽眉头一皱:\此话怎讲?\
李铭解释道:\东吴故意在边境挑衅,就是要看我军如何反应。若我们按兵不动,他们就说我军畏战;若贸然出击,又可能中了他们的诡计。将士们看到这种情况,难免会对当前的策略产生质疑。\
关羽若有所思:\难怪最近军中将士议论纷纷。\
李铭继续说道:\现在军中有三种意见:魏延主张主动出击,黄忠认为应当按兵不动,还有人坚持将军原先的部署。这种情况若不尽快解决,必然影响军心。\
关羽叹息道:\贤弟说得对。只是,该如何化解这个问题?\
李铭胸有成竹地说道:\末将有一计,可保我军既不失防御之势,又能震慑东吴。\
他建议:在军中设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关羽主持,各位将军轮流参与。每当发现敌情,立即召开会议研究对策。如此既能集思广益,又可以避免各自为政。
关羽觉得这个建议很好,立即召集诸将商议。黄忠、魏延等人也都赞同这个方案。
就在当天下午,斥候来报:发现东吴军队在江边活动。关羽立即召开联席会议,让各位将军发表意见。
魏延主张立即出击,黄忠则建议按兵不动。双方争执不下时,李铭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派出小股精锐部队,在暗中监视敌军动向,同时做好随时应战的准备。
这个建议得到了众将的认可。关羽当即下令:一面加强防务,一面派出斥候密切监视敌情。如此既不会打草惊蛇,又能掌握主动。
几天后,斥候来报:东吴军队见我军防备森严,已经撤退。军中将士见这个办法确实有效,对关羽的统帅能力更加信服。
这件事之后,荆州军中的矛盾逐渐化解。将士们不再私下议论纷纷,而是将注意力都集中在防备敌人上。
李铭向刘备报告了荆州的情况。刘备听完,不由感慨:\幸好及时发现问题,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诸葛亮说道:\东吴这一招虽然没有得逞,但他们必定还会有后招。我们要继续保持警惕。\
法正建议:\不妨将荆州的联席会议制度推广到其他军区。如此可以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刘备采纳了这个建议,随即下令在各军区推行联席会议制度。同时,他也给关羽去信,肯定了他的做法,并嘱咐他继续加强军中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