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最强穿越者在线戏耍三国 > 第4章 饥民之殇

第4章 饥民之殇

夜色渐深,李铭坐在村口的高岗上,看着远处星星点点的篝火。那是附近各个村子的流民营地,随着天气转冷,逃荒的人越来越多。

\大侠,今天又有三十多个流民来投奔。\张义站在一旁汇报,\其中有十几个青壮年,都说愿意加入我们。\

李铭点点头。自从上次劫了杜家粮仓,又得到那位神秘\陈大人\的资助后,他们的实力确实壮大了不少。现在村子里不仅粮食充足,还建立起了初步的防御工事。

但他知道,这远远不够。

\最近城里什么情况?\李铭问道。

\不太平。\张义叹了口气,\粮价一天比一天高,很多商家都在囤积居奇。小民根本买不起粮食,每天都有人饿死在街头。\

李铭的眼神变得深邃。他知道,这正是汉末乱世的缩影。豪强兼并、官府腐败、天灾人祸,种种因素叠加,让普通百姓陷入了生存困境。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嘈杂声。李铭站起身,就见几个巡逻的弟兄押着两个人走来。

\大侠,我们在村外抓到这两个贼,他们想偷咱们的粮食。\

被押着的是一对年轻夫妇,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男子还算镇定,女子则抱着一个包袱,瑟瑟发抖。

\打开看看。\李铭示意道。

巡逻的弟兄打开包袱,里面居然是一个婴儿,已经奄奄一息了。

\孩子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年轻女子突然跪下,\求求你们,给我们一点粮食吧!\

男子也跪了下来:\我们本是徐州人,因为连年灾荒,实在活不下去了,才出来逃荒。本想去投奔亲戚,谁知道路上盘缠用尽...\

李铭仔细打量着这对夫妇。从他们的言谈举止来看,应该是读过书的人家,只是被逼无奈才沦落至此。

\给他们粥。\李铭吩咐道,\然后带他们去见王大夫。\

王大夫是前几天来投奔的一个游方郎中,医术很不错。在这个缺医少药的年代,这样的人才非常难得。

安顿好这对夫妇后,李铭召集几个心腹开会。

\现在是什么情况,你们都看到了。\李铭环视众人,\再过几天就要入冬了,到时候会有更多的流民来投奔。我们必须做好准备。\

\可是大侠,我们的粮食够吗?\有人担心地问道。

李铭露出一个神秘的笑容:\放心,我已经有安排了。\

说着,他拿出一张地图,指着几个位置:\这几个地方都是大户人家的粮仓。根据我们的情报,他们不仅囤积居奇,而且...\他压低声音,\很可能和一些不法势力有勾结。\

众人顿时明白了他的意思。这是要故技重施,再来一次\检查\行动。

\不过这次要更加小心。\李铭叮嘱道,\这些人家的背景都不简单,我们要做得天衣无缝。\

接下来的几天,李铭开始着手准备。首先是整顿队伍,挑选出最精锐的三十人组成突击队。然后是收集情报,打探这些大户人家的底细。

这时,那个被救下的年轻书生却帮了大忙。原来他叫徐文,虽然家道中落,但好歹读过几年书,认识不少字。李铭让他负责整理情报,记录账目,很快就建立起了一个初步的情报网络。

\大人,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天,徐文拿着几份文书来找李铭,\这些大户囤积的粮食,数量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储存能力。而且从账目上看,他们的进货渠道很可疑。\

李铭接过文书仔细查看,越看越觉得有意思。这些粮食的来源错综复杂,但似乎都和一个叫\太平道\的组织有关。

\太平道...\李铭若有所思。作为一个历史研究者,他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太平道正是张角兄弟创立的教派,也是后来黄巾起义的发起者。

看来那个神秘的陈大人没有说谎,这些大户确实和某些势力有勾结。只是没想到,这么快就接触到了黄巾军的痕迹。

\徐文,你继续查,我要知道更多细节。\李铭吩咐道。

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骚动。李铭走出门一看,就见一大群流民正往村子这边涌来。

\发生什么事了?\

\报告大人,是城里...城里发生暴动了!\一个斥候跑来报告,\粮价又涨了,百姓们实在受不了了,把几家粮铺都砸了。现在官府正在抓人,很多人都往这边逃呢!\

李铭的眼神一凛。这种情况他早有预料。民变往往都是从粮食危机开始的,特别是在这个年代。

\张义,马上清点人数,看看能安置多少人。\李铭当机立断,\徐文,你负责登记造册。王大夫,准备药品,这些流民肯定有不少病患。\

很快,大批流民涌入了村子。李铭让人把他们分批安置,同时严格检查,防止有奸细混入。

处理完这些事情,已经是深夜了。李铭站在村口,看着那些疲惫不堪的流民,心中感慨万千。

这就是乱世的开端,无数普通百姓流离失所,成为时代的牺牲品。但对他来说,这也是一个机会。这些流民中有农民、工匠、商人,甚至还有读书人,都是可以收编的对象。

\大人,您看这些流民...\张义欲言又止。

李铭明白他的担心:\既然来了,就是我们的人了。明天开始,给他们分派任务。能干活的干活,能练兵的练兵,总之不能让他们闲着。\

\可是粮食...\

\放心,很快就会有着落的。\李铭神秘地笑了笑。

第二天一早,李铭就开始安排工作。他把流民们按照专长分成几个队。会耕种的负责开荒种地,会打铁的负责制作农具和武器,会织布的负责做衣服。

特别是那些手艺人,李铭格外重视。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一个好的铁匠或木匠,比十个壮丁都有用。

\这位大哥,听说你会做弩?\李铭来到一个中年匠人面前。

那人受宠若惊:\会一些,以前在军器监做过工。\

\太好了。\李铭大喜,\我这里正缺这样的人才。你去找徐文,他会给你准备材料。我要订做一批强弩。\

中午时分,徐文匆匆跑来报告:\大人,查出来了!那些大户不仅和太平道有关系,他们还在秘密建立军队!\

李铭眯起眼睛:\详细说说。\

原来这些大户表面上是在囤积粮食,实际上是在为太平道储备军粮。他们利用商队的身份,在各地收购粮食,然后秘密运送给太平道的据点。

\难怪那个陈大人如此重视。\李铭若有所思,\这些人就是黄巾军的地下粮草供应网。\

\大人,我们要不要禀报官府?\徐文问道。

李铭笑着摇摇头:\官府?他们早就被收买了。不然这些人怎么能这么明目张胆地囤积粮食?\

\那我们...\

\我们当然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李铭说道,\这些粮食本来就是从百姓手里搜刮来的,现在物归原主,理所应当。\

说着,他让人把张义叫来,开始布置行动计划。这次的目标是城南几家大户的粮仓,要同时动手,一举拿下。

\记住,这次行动要快、要准、要狠。\李铭叮嘱道,\但是不要伤及无辜。特别是那些仆役家丁,点到为止就行。\

当天晚上,李铭亲自带队出发了。这次他们分成五个小队,每队二十人,分别负责五个目标。

月黑风高,正是行动的好时机。李铭带着突击队,悄无声息地摸到了最大的一家粮仓外。

\action!\李铭一声令下,多日训练的队伍立即展开行动。

守卫们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制服了。李铭拿出那枚官印,冷冷地说道:\奉命清查囤积居奇,如有反抗,格杀勿论!\

这次行动进行得很顺利,五个目标同时被拿下。等天亮时,大批粮食已经运到了村子里。

\清点数目。\李铭吩咐道。

徐文很快就统计出了数字:\一共两千三百石粮食,还有不少布匹和铁器。\

\布匹和铁器先存起来,粮食要尽快分发下去。\李铭说道,\每家每户都要造册登记,保证公平公正。\

就这样,整整忙活了一天,才把粮食分发完毕。看着那些流民领到粮食时激动的样子,所有人都感到一种由衷的满足。

晚上,李铭召集心腹开会。

\诸位,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这么急着分粮食吗?\李铭环视众人。

没人答得上来。

\因为要变天了。\李铭说道,\这些大户和太平道的关系已经暴露,用不了多久,朝廷就会有所行动。到时候,咱们这些粮食就是最好的证明。\

众人这才明白过来。李铭这是在未雨绸缪,既救济了百姓,又为将来可能的政治风波做准备。

\不过眼下最重要的,是要度过这个冬天。\李铭正色道,\冬天是最难熬的季节,我们要未雨绸缪。\

说着,他开始布置任务:加固房屋,储备柴火,准备过冬的衣物。同时继续收集情报,密切关注城里的动向。

\大人,您说得对。\徐文说道,\我总觉得,会有大事发生。\

李铭看着窗外的月光,若有所思。他当然知道大事将至,但现在最重要的,是让这些百姓活下去,等到春暖花开。

因为他知道,真正的暴风雨,还在后面。而现在的这些准备,不过是为了在那场即将到来的大变局中,能有一线生机罢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