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军议定策
黄昏时分,中军大帐内灯火通明。李铭和核心将领谋士们正在进行最后的军事会议。地图上已经标注了详细的作战计划,每个人的神情都异常严肃。
\诸位,\李铭目光扫过在座众人,\经过这几日的准备,我们的计划已经基本成型。今天这个会议,就是要最终敲定每个细节。\
郭嘉率先开口:\按照主公的部署,我已经安排人在营地显眼处堆放了大量草料。同时故意让一些士兵表现得松懈。袁军的探子必然会上当。\
\很好。\李铭点头,转向贾诩,\文和,情报网络布置得如何?\
贾诩捋着胡须道:\已经在袁军内部安插了不少耳目。尤其是审配和郭图两人身边,都有我们的人。\
\他们最近可有什么动静?\
\确实有发现。\贾诩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审配主张速战速决,认为应该趁我军立足未稳之际发动总攻。而郭图则认为应该围而不打,等我军粮尽自溃。\
李铭眼前一亮。这正是他期待的情况。敌军内部的分歧,正好可以利用。
\袁绍本人的态度如何?\
\据密报,袁绍倾向于审配的建议。不过他优柔寡断的性格注定不会轻易下决心。\
李铭转向荀攸:\元俭,你负责统筹各项行动,可有什么需要调整的地方?\
荀攸走到地图前,指着几个关键位置:\目前各项准备工作都在有序进行。不过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其一,火攻物资的储备要更加隐蔽;其二,偷袭部队的路线还需要再细化。\
\这两点确实重要。\李铭认真思考着,\火油、火箭等物资可以分散储存,避免被敌人发现。至于偷袭路线...\他在地图上画了几道线,\可以准备三条路线,根据实际情况临机选择。\
张辽这时插话道:\末将率领的奇兵已经准备就绪。全都是精锐骑兵,随时可以策应。\
\好。\李铭满意地点头,\文远的这支奇兵很关键。要在适当的时机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程昱一直在默默思考,此时开口道:\主公,属下以为还要准备一个备用方案。万一火攻不成,该如何应对?\
这个问题让帐中众人都陷入沉思。确实,任何计划都要有备选方案。
李铭沉吟片刻,说道:\如果火攻不成,我们就实施疲兵之计。让袁军在官渡城下消耗,等他们后勤补给出现问题时再动手。\
\这个备案可行。\郭嘉赞同道,\袁绍虽然号称大军几十万,但粮草辎重的调度必然会出现问题。我们只要耐心等待,就能抓住战机。\
\不过...\荀攸提醒道,\实施疲兵之计,我们自己的补给也是个问题。\
李铭胸有成竹地说:\这一点我已经考虑到了。在过去几个月,我就一直在秘密囤积粮草。现在营中储备的粮食,足够支撑三个月。\
众人闻言都露出惊讶的神色。他们没想到李铭早有准备。
\除此之外,\李铭继续道,\我还在四周设立了多个秘密粮仓。就算主营的粮草被毁,也不至于断粮。\
贾诩赞叹道:\主公深谋远虑,令人佩服。\
\这些都是必要的准备。\李铭谦虚地说,\在现代军事理论中,后勤保障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
他说完才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不过众人似乎并未在意\现代军事\这个词,只当是他的某种独特见解。
\说到后勤,\程昱忽然想到什么,\我们是不是也该派人去破坏袁军的粮道?\
李铭摇头:\不必。我们要让袁绍觉得他的补给线很安全,这样他才会毫无顾忌地推进。等他的主力渡河后,我们再一举摧毁乌巢粮仓,效果会更好。\
众人恍然大悟。这确实是更高明的战术。
\现在,\李铭环视众人,\我们来确定具体的行动步骤。\
他走到地图前,开始详细部署:\第一步,继续麻痹袁军。要让他们相信我军军心涣散,战力不足。\
\第二步,密切监视袁军动向。特别是他们的渡河时机和部署情况。\
\第三步,等待袁军主力渡河。这时他们的后勤补给必然空虚。\
\第四步,派出精锐偷袭乌巢。火烧粮仓,断其归路。\
\第五步,趁其混乱,全军出击,一举歼灭敌军主力。\
说完,他看向众人:\诸位觉得如何?\
\天衣无缝!\郭嘉赞叹道。
\只要执行得当,必然成功。\贾诩也表示赞同。
\不过...\荀攸提醒道,\每一步都要无比谨慎。稍有差池,就会前功尽弃。\
\说得对。\李铭正色道,\所以我们要反复推演,确保万无一失。\
接下来,众人开始逐个环节地推演计划。从斥候的部署到火攻的时机,从兵力的调动到后勤的保障,每个细节都反复讨论,力求完善。
夜色渐深,议事仍在继续。李铭知道,这场仗的胜负,很可能就取决于今晚的部署。
\对了,\他忽然想到什么,\还要准备一支敢死队。一旦时机成熟,立即火烧乌巢。\
\末将愿往!\张辽立刻请战。
\不行。\李铭断然道,\你要统领奇兵,不能分心。这支敢死队...\他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夏侯惇身上,\就由夏侯将军统领如何?\
夏侯惇抱拳道:\末将必不负主公重托!\
\好。\李铭点头,\你立即去挑选精锐,组建敢死队。记住,要选那些骁勇善战,又机智灵活的。\
\明白!\
议事持续到深夜。当最后一个细节也确定下来后,李铭长出一口气:\诸位,计划已定。接下来就是等待时机了。\
\从明天开始,各自按照分工行动。记住,一切要小心谨慎,不得打草惊蛇。\
\诺!\众人齐声应道。
送走众人后,李铭独自在帐中踱步。他知道,这个计划看似完美,但实际执行时必然会遇到各种意外。关键是要随机应变,抓住战机。
他又回到地图前,仔细研究着地形。现代军事理论强调,地形是重要的战争要素。而在这场仗中,地形的作用将更加关键。
特别是乌巢一带的地形,他已经烂熟于胸。那里地势平坦,易守难攻。但只要火攻得手,敌军必然大乱。
想到这里,他唤来守夜的亲兵:\去把夏侯将军请来。我要和他详细说明火攻的注意事项。\
很快,夏侯惇来到帐中。李铭指着地图,详细讲解道:\乌巢这里有三个关键位置。第一个是粮仓集中的地方,第二个是守军营地,第三个是水源所在。火攻时要注意风向,同时要切断他们的水源。\
夏侯惇认真记下要点:\末将明白了。不过,火攻之后,我们如何撤退?\
\这里。\李铭指着地图上的一条小路,\这是一条隐秘的山路。虽然崎岖难行,但正因如此,敌人防守必然薄弱。你们可以从这里撤退。\
\另外,\他补充道,\张辽的奇兵会在这个位置接应你们。只要能杀出一条血路,就一定能安全撤回。\
夏侯惇郑重点头:\末将必定不负重托!\
送走夏侯惇后,李铭走到帐外,仰望星空。明亮的北斗七星清晰可见,这让他想起现代军事理论中的\七要素\:敌情、地形、天气、后勤、指挥、协同、时机。
这场仗,他要把这些要素都运用到极致。虽然没有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但军事原理是相通的。只要计划周密,执行得当,必能以弱胜强。
天色渐明,新的一天即将开始。李铭知道,从现在起,每一步都要走得异常谨慎。这场足以改变历史走向的大战,已经箭在弦上。
\来人!\他唤来亲兵,\传令下去,让各营将士都做好准备。随时等候命令。\
\诺!\
看着亲兵离去的背影,李铭的眼神变得无比坚定。是的,胜利属于准备充分的人。而这一次,他要用完美的谋划,创造一个历史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