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华帝写下传位诏书
玉青鸾还未说话,一旁的琼月公主,便愤愤地道:“还真是恬不知耻!威胁?那都是你们自己的心虚所致!那么多年,我因嫣然是自己的亲妹妹,而一再的忍让!结果,到头来,她却得寸进尺的,杀了我唯一的儿子,她的亲外甥!你们二人若还能得好死,那天理何在?公道何存?!”
玉青鸾见琼月公主情绪激动,怕她有个什么闪失。连忙扔下华帝,转身走到琼月公主的身边,为她顺气。
华帝脱离了玉青鸾的束缚之后,大口大口的呼着气。半晌才恢复了平静。
待冷静下来之后,他又莫名其妙地抬头问道:“你方才说,那个星目是朕的三弟?!这是真的吗?”
玉青鸾白了他一眼,道:“你觉得这种情况下,我有必要骗你吗?!”
华帝闻言点了点头,喃喃的道:“是没这个必要……”
玉青鸾见琼月公主的呼吸渐渐地平稳了下来,便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对华帝道:“好了!废话也已说了一箩筐了!你也莫再耽误时间,赶紧写诏书吧!笔墨纸砚都已经给你备好了!”
玉青鸾的话音未落,云庆公公便已转身去里间取出了一应物品。把桌上的饭菜挪了挪位置,将物品摆在了华帝的面前。
华帝扫了扫面前的众人,知道再也拖延不过了。今日若是不写下这传位诏书,怕是难走出这延寿宫啊。
自己方才问东问西,便是想找找看,有没有什么契机,可以帮助自己逃离这里。
虽然,玉青鸾说,京城早已完全在她的控制之下了,但不出了这延寿宫,亲自看看,华帝还是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可,方才他耐着性子观察了半晌,却始终未找到可以逃离的出路。
如今之际,还是先委曲求全。顺着他们的意思,写下这诏书。待他们放自己回去之后,再想其他的对策了。
想到此处,华帝便犹犹豫豫的提起了笔。
可真到了要下笔的时候了,华帝却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磨磨唧唧的又将笔放了回去……
玉青鸾见状,忍不住蹙了下眉头。冷冷地道:“怎么,是给你脸了是吗?!你若再不动笔,信不信,我即刻便送你去,跟你的家人团聚去?!”
华帝闻言一愕,连忙道:“一时没想好怎么写而已,别着急啊!”
玉青鸾闻言,忍不住白了他一眼。冷冷地道:“怎么,当了几十年皇帝了,如今连诏书都不会写了?要不要,我教教你啊?!”
华帝尴尬地笑了笑,道:“我写,我写。”
说完之后,华帝便在众人的威逼之下,写下了传位诏书。
云庆公公见他写好,立马拿过来,认真检视了一番。确定没有问题之后,才递给了玉青鸾。
玉青鸾看罢,点了点头,对华帝道:“你的任务这便算是完成了。跟着云庆公公先回你的永炎宫去吧!养足精神,明日的早朝,还有一场戏要演呢!”
华帝闻言,如获大赦。连忙抬头看向云庆公公。
云庆公公鄙夷地扫了他一眼,轻飘飘地道:“那还愣着干嘛?走吧?!”
云庆公公的语气虽然让人十分不快。但此时的华帝却早已失去了丝毫质疑的权利。灰头土脸的跟在云庆公公的身后,离开了延寿宫。
华帝和云庆公公离开之后,玉青鸾便对琼月公主道:“祖母,时辰不早了,您也早点儿休息吧。我让云海公公留下来陪着您。若是万一有个什么突发情况,也好有个照应。”
琼月公主点了点头,夸赞道:“嗯,好。你想的周全,倒是让祖母省了不少心啊!”
玉青鸾乖巧的将她搀进了寝殿之后,才放心的顺着密道回府去了。
回到上将军王府之后,玉青鸾并未就此歇息。而是来到杨将军在城外的大营,告知了事情的进展。
二人又简单的商议了一下,后续的计划之后,玉青鸾才回到自己府中,安心的睡下了。
第二日早朝,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早朝。
众臣上殿之后,发现玉青鸾也坐在高台之上。就在华帝的旁边。
一时间,便如炸开了锅一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了起来。
而左相父子,这两个知道内情的人,却始终低头不语,静静地立在自己的位置上。
不过,二人平时也是这般沉稳,所以,众臣倒也没有察觉出什么。仍然继续小声的议论着。
高台这边,华帝一改往日的飞扬跋扈,十分颓废的坐在龙椅上面。似乎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引起众臣的关注。
可玉青鸾往那里一坐,所有人的视线,便已被她的出现所吸引。哪里还会注意到华帝啊?!
云庆公公见众臣议论纷纷,华帝也迟迟不发一语。便挑了挑眉毛,上前一步,扬声道:“诸位大臣还请稍安勿躁!皇上因几位皇子的事情,整日里郁郁寡欢,精神也已大不如前。处理起国事来,也是多有力不从心之时。昨日借着中秋之际,便与青鸾郡主商议,将青鸾郡主改姓国姓,即日起继承大位。以期朝堂稳固,华国昌隆,国运绵延万年!”
云庆公公这一嗓子不要紧,朝堂上瞬间炸开了锅了——
“这怎么能行?!即便是没了皇子,也可以再等等看嘛!怎么能传位给一个郡主呢?!”
“就是,就是!这江山怎么能让一个女人掌管呢?!太离谱了!”
“哎,倒也不是!即便是再无皇子,要传位于女子,也应该传给公主们啊?!怎么能传给一个郡主呢?!”
“你说什么呢?没听云庆公公方才讲吗?改姓国姓,那自然就等同是公主身份了啊!你这个理由,根本不成立好吗?!”
“我倒是觉得青鸾郡主智勇无双。若继位的话,必然能够改变华国,一直以来重文轻武的弊端。让咱们华国更加强大,让那个金国再不敢越雷池一步!”
说这话的,是一向低调,不露锋芒的吏部尚书肖正方。
他此言一出,立马成了众矢之的。众臣纷纷凑过去反驳他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