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青鹿服饰
“这些都是我刚毕业的时候的设计,怪不好意思的……”
在秦昭的恳求下,姚瑶将她领到自己的房间里,打开柜子,从里面拿出了几套样衣。
以旗袍为主,有满绣花卉的古法旗袍,也有经过她自己设计改良的旗袍,还有一套则是她自己根据古书一比一还原的宋质衣裙。
从面料,花纹,再到款式、版型都无可挑剔。
苏绣讲究是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可是就是太费时间了,往往一套成衣做出来,就要耗费绣娘大半年,而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市场经济下,大家都喜欢又快又新,没有耐心去等待一件衣服的诞生。
姚瑶目前的困境,她当然知道。
“在周镇里还有苏绣工艺的有哪些?”
“不多了,大家觉得这东西挣不到钱,留下来的都是一些在家带孩子的妇女,靠着少数订单赚零花钱。”
姚瑶笑过之后,便是一叹,“其实我也知道自己坚持不了多久……”
她摇摇头,见到秦昭还算有几分兴趣便跟她多说了几句,但说一会儿就被自己目前的处境冲淡,忧愁不已。秦昭静静地听她念叨,倒像是一个聆听者,让她把她毕业以来一肚子郁闷吐了个干净。
“你有没有想过,若有朝一日拥有一家自己的工作室,甚至有由一个设计团队。你们能自行设计原创,创造品牌,不仅可以将苏绣这一项传统技艺传承下去,也能将我们的文化输送给国外,让无数人穿上你设计的衣裳。”
“……你这孩子,开什么玩笑……”
这是每一个设计师的梦想!
可是,对于她来说,实在是太难。
但对于秦昭来说,简直是瞌睡送枕头!
自从东方服饰被Et收购之后,就一直搁浅,没有进行正常的运行,一来,是当时买下东方服饰只是为了逼迫董家离开东市;二来,那段时间她太忙,根本就无暇顾及;三则是她没有找到合适的经理人,所以也没有想着有经营东方服饰下去的想法。
秦昭更多的是想的是将其倒腾一顿之后,卖出去。
但是今日看见姚瑶,一颗种子在她心底发芽。
奢侈品这种东西一直都被国外牢牢掌控在手中,被众人奉若圭臬。
进入二十世纪之后,单论mhLV的财务报表高达两千亿,市值近五千亿美元。
这些夸张的报价令无数人趋之若鹜,更是成为了保价品。
但这些工艺Z国做不出来吗?
我们没有这样的高定品牌吗?
当然有,只是国内起步太晚,没有抢占市场先机。而在90年代,人们往往对国外的东西更充满好奇,却忘记了自己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才是真真正正永恒流传。
“小姨,我没开玩笑。”秦昭唇边笑意渐深,从怀里摸出了自己的名片递给她,“我手中有一家停工的服装厂尚缺打理人,如果你有想法,可以给我打电话。”
服装厂?
姚瑶瞪大了眼睛,明显一愣,紧接着脑袋一晕,感觉不可思议。
这孩子才多少岁?
手中居然会有一间服装厂?
“您放心,我没有开玩笑。”秦昭朝她伸出手,微微一笑,“只要你愿意加入我的团队,我自然会给你最好的资源和机会,能让你的才华得到最先限度的开发。”
看着秦昭信誓旦旦地姿态,姚瑶心底一颤。
她从魔都纺织大学年级第一毕业,照理说找一个好工作并不难。但她的理论观念和当时市场上流行的观念相差甚远。在市场经济下,很多服装厂更关注的是服装的热度和时兴,对于服装文化不屑一顾,对于传统文化缺乏自信,传统文化的服饰根本打不开任何市场。
可是她坚信,总有一日他们的苏绣也会登上世界舞台。
小镇的生活就像是一曲漫长悠扬的长萧,没有过多的商业气息,更没有匆忙上下班的人们。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能安居乐业。
乘坐着小乌篷船,姚瑶给秦昭介绍了几个身怀绝技的绣娘,她们大多数都已经四五十岁,从未和外界接触过,也从来没有想过靠着自己这门手艺能赚多少钱。可是她们的技艺很明显要比姚瑶更加出众,所绣的花样几乎可以做到以假乱真,栩栩如生。
明明有技术本事,却被永远困在了柴米油盐中,秦昭有些叹然。因为苏绣被重新重视是在06年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在其之前,很多身怀绝技的绣娘们因为前途无望,而放弃了这一行业,到了之后继承人都寥寥无几。
只要事情被提上日程,很多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十月中旬,姚瑶孤身一人来到了东平市,找上了Et的总部。秦昭提前打了招呼,所以许淮书很快就接待了她,并且将东方服饰的具体情况也给她说了一遍。
秦昭和许淮书自然没有打算将东方服饰的经营权交给姚瑶,毕竟她专业不对口,而且还需要时间磨练。虽然只是将设计部交在她手中,可是姚瑶还是很知足了,她将自己大学期间所的设计和整理成册,从进入公司第一天开始就住进了设计部,开始没日没夜的整修。
十月二十一日,东方服饰以极低的价格被畅行收购,更名为青鹿。
青鹿秉承着“东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设计理念,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高级时装的设计之中,传承中国传统技艺和艺术的同时走顶奢路线。
而这一举措,也让同行业很多人不理解。
低端市场的需求源源不断,但高端市场却很难打开。
在这个服装行业遍地都是黄金的地方,为什么青鹿会选择这样一条路?
挣快钱不香吗?
而更多人却注意到青鹿的收购者居然是八竿子打不着的畅行。
人们怀疑,议论,不看好,只不过在如今风头正盛的畅行名下,青鹿还是吃到了一波流量,至少在东平和周边几城市打响了名头。
梳理好青鹿的工作重心和自己的方向已经是十月下旬,秦昭在ZERo的特刊报纸上,扫视了青鹿的名号。
做新闻就是有一个好处,自己能给自己打广告。
虽说是初出茅庐,但是青鹿在自己的logo上下了功夫:两只小鹿在祥云上竞相奔腾,周身萦绕着敦煌风格的彩帛,既展现了传统文化,也再次皆知强调了青鹿的重心。让人一见就耳目一新。
但比起青鹿的logo更让人觉得惊叹是是她的成衣。
青鹿主打工艺,所以在这套成衣秀列里面,姚瑶用五件精美绝伦的旗袍来向世人展示了青鹿的工艺和苏绣的历史,在南省刮起了一阵复兴华夏传统文化的浪潮,甚至引起了上面的重视和表扬。
而青鹿趁热打铁,将成衣以出借的方式送给了一些当红艺人出席活动。
这一招的效果比任何纸媒都有效,借助明星效应打广告,再加上秦昭运用后世的营销手段,青鹿这个名号几乎在以飞快的速度运行,实现了明星—企业—品牌三赢的局面。
但这些,都只是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