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梁山占据水门
杨林领着近五百人的军马牢牢占据着水门,闻达督领着两三千官军围杀上去。
奈何大水涌出,四下都是及腰深的积水,极大的阻碍了官军进攻。
便是闻达许下重利,官军也近前不得杨林半分。
反而杨林早有预料,将早就备好的船只竹筏纷纷放下,又在积水中藏有不少蒺藜,使得官军一时间竟是死伤惨重,奈何不得杨林部半分。
闻达见此情形,忙令大军齐射,以图将杨林等人射死,好尽快堵上水门。
可惜双方涉水战斗,杨林一方有船只备用,可以左挪右转,而官军只能爬上房屋高处,或是占据城墙,远远朝着杨林射箭。
官军又不是人人都是神箭手,哪里能对杨林军马造成有效杀伤,顶多是双方形成对峙罢了。
但大名府水门被毁,官军若不能及时堵上缺口,梁山军马就会涌入进来,闻达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心知大名府危在旦夕的闻达也顾不得麾下士卒性命,他强令部将带头冲杀,力求要不计伤亡诛灭杨林部。
为了彻底堵死水门,闻达又发人传信给王太守,希望王太守速度组建民夫担土挑石封死水门缺口。
可怜大刀军令连发,梁山却不会给他时间完成。
只见项元镇等五位好汉乘着船筏,领着五千战兵,好似水上踏浪般,风风火火从水道突进水门来。
水门上驻扎的官兵连发箭矢,却根本阻拦不了梁山前进的攻势。
圣水将单廷珪领着五百玄甲兵,火速冲进水门后,见有着两方官军在厮杀,他一时间竟有些摸不着头脑。
杨林、石勇二人充作内应赚取城门的消息梁山好汉都知道,可他们根本不晓得二人是混进了官军中,即便是刘玄也不曾预料到会有如此巧的事。
因梁山军马十分强势,为了守住大名府,官军戒备极其森严,没有帅令,根本就没有人能进出大名府,故杨林也没有办法传信告知刘玄具体消息。
至于时迁,他的轻身功夫是好,但大名府城墙可不是小县城,又有重兵固守,他也是无能为力。
虽然梁山好汉不知道杨林他们混进了官军队伍中,但还是有着准备心理的。
眼下猛一见到两方官军在厮杀,虽不知刘玄口中的锦豹子是如何在大名府聚集起四五百人夺城门,可单廷珪还是高声叫喊道。
“梁山圣水将单廷珪在此!哪位是锦豹子杨林兄弟?”
早见梁山旗帜的石勇当即回道。
“杨林哥哥在这,乘船的都是梁山兄弟,莫要误伤了!”
正和官军厮杀的杨林亦是听到叫喊,他头也不回道。
“锦豹子杨林在此!兄弟们,我们的援军到了,都随我杀将上去!”
喊罢,杨林一枪搠死个冲杀上来的官兵,当先朝着闻达处杀过去。
眼见杨林甚是凶猛,梁山一方无不是士气大振。
惟有似这般勇力拼杀的好汉,才值得他们叫声哥哥啊!
单廷珪亦是惊讶杨林的勇力,暗中自忖道:好一个锦豹子,丝毫不堕梁山威风,端的是勇猛至极!
为了不落后杨林,单廷珪也大喝一声。
“兄弟好本事,且看某家助你一臂之力!”
当下,单廷珪传下令去,教五百玄甲兵解出腰间葫芦,纷纷朝官军人多处冲杀过去。
那五百玄甲兵皆是黑旗黑衣黑甲,腰间别有一个内藏毒水的葫芦,甫一冲到官军近前,便将葫芦朝空狠狠抛去,洒出一片黑水。
官军虽不知其中利害,但人性使然,趋势避害下纷纷欲要逃散。
可惜那毒水来得极快,又兼地上都是积水,官军根本没有躲避的机会。
只见黑乎乎毒水顺水而发,霎时间就染开一片,直将尚在水中的这一片官兵都笼罩住。
圣火将魏定国的火车兵连关胜都吃过亏,那和魏定国齐名的单廷珪又岂是浪得虚名。
那毒水有着极其厉害的腐蚀性,堪称是见肉就消,遇骨就融,人若是沾染一二,不立即斩断沾染处,不出一时三刻,便会化为浓浓血水,更加恐怖的是那水还有着剧毒,没有单廷珪的独家解药,即便斩断躯体,也是难逃一死。
唯一的缺点就是制作不易,在战场上的作用弱了魏定国的火车兵不止一筹。
可眼下大名府水道暴涨,使得此地被水淹没,那毒水一洒出,霎时间就漫延开来,直将一两千官兵都陷在里面。
但见瞬息之间,沾染毒水的官兵便纷纷痛苦嚎叫起来,四下渗出片片殷红,教那处水都变成了红艳艳,端的是十分骇人。
面对如此狠厉手段,别说是官兵,就算是梁山战兵也不由得心惊胆颤。
谨慎保命的石勇本来还想随后冲杀官军,也好再混个功劳,可见此一幕,他直接就匆忙调转方向,远远避开单廷珪处。
真是太吓人了,这要是不小心沾染到一点毒水,那不是凉凉了。
死不可怕,似这般活生生痛死,连尸首都不能保全就太恐怖了。
幸得单廷珪不是什么变态杀人狂,他此举不过是为了破开官军阵营,好为大军开出一条路而已。
眼见官兵都被吓破胆,四下没有成建制的抵抗,单廷珪便传令五百玄甲兵抽刀挺枪,趁势向城墙杀去。
那些官兵都看到单廷珪的骇人手段,深怕又有毒水洒出,哪敢前去堵截。
单廷珪部只是前进一步,那些官兵不是弃械投降,就是四散逃开,使得梁山极其容易就占据下一处城墙。
顺着墙梯,梁山彻底攻下水门,牢牢把住了一道进出口。
闻达有心夺回水门,奈何杨林领军死死缠住他,根本不给他空闲机会。
面对猛攻猛打的锦豹子,大刀闻达第一次感到什么叫有心无力。
杨林深知闻达是官军主将,只要拖住闻达,使得官军缺乏指挥,那么梁山就能更快更顺利的攻下大名府。
所以杨林也不讲什么单打独斗,而是直接大喊道。
“兄弟们并肩子上,勿要放过闻达这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