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没羽箭扬名天下
数日后,安排完大名府事宜的刘玄领着军马来到聊城。
聊城是大名府东出的第一座大城,前方不远便是高唐州地界。
因大名府一战,聊城也曾派兵支援,故城内守军空虚,只有七八百人驻守。
没羽箭张清奉刘玄之命先行追击童贯时,途经聊城时,未及一战,聊城太守就已经弃城逃跑。
见此情形,张清想着聊城离郓州不远,索性就派中箭虎丁得孙拿下聊城驻守,以待刘玄大军到来。
待得刘玄领大军到达聊城时,丁得孙立刻前来相迎。
刘玄命三军稍歇,点起军帐,唤丁得孙上前答话。
“前方战事如何?张清兄弟可探得童贯踪迹?”
丁得孙欣喜答道。
“全赖哥哥神机妙算,那童贯老贼果是要逃往青州方向,张将军按照哥哥将令,只领兵徐徐相追,尾随在后,时不时叫阵一二,以逼迫童贯老贼疲于奔命。”
“现下童贯老贼已是进驻高唐州,张将军也不围城,单在城外叫阵喝骂。”
听得童贯竟是被张清堵在高唐州,刘玄都有些无语了。
为了放童贯入青州,刘玄可是在大名府盘桓五七日,才领兵追击。
可只是一个张清,童贯居然都摆脱不掉,反而还被张清拖住在高唐州,这是张清太厉害,还是童贯太废物啊。
刘玄环顾左右,不解道。
“我若是没有记错,张清兄弟麾下只有五千军马,尚且还留下两千军马在朝城驻守,追击童贯的军士不过才三千人,怎得童贯还会被拖住在高唐州呢?”
面对刘玄的询问,众位好汉都是忍笑不禁,纷纷出言道。
“别说是哥哥不知,我们也是想不通为何张清兄弟如此勇猛啊!”
“童贯领军退出大名府时的军马,据探马所报,应是有近万余,张清兄弟如何凭借三千军马将老贼拖在高唐州,当真是件稀罕事哩。”
“什么三千军马,你们是忘了丁得孙兄弟这里还有五百人嘛,张清哥哥麾下可是只有两千余军马才是。”
“额......那更是想不通了,莫不是张清兄弟有神人相助不成,不然相差几倍之敌,他是如何能将童贯老贼困在高唐州的呢?”
......
众位好汉你一言我一语,口中尽是对童贯的戏谑之意。
毕竟童贯领着万余官军竟然还能被张清的两千余人困在高唐州,端的是世之罕见。
随军的卢俊义听着如此消息,亦是深感震惊,不禁暗忖道:久闻梁山没羽箭威名,没成想竟是这般了得,以微末之军困守万余大军,若是我来,怕是也难做到,此人果真是好汉啊!
见众人都是一副不解模样,丁得孙急忙说道。
“好教哥哥和众位兄弟知晓,非是张将军逞凶邀功,实是童贯又有援军相助,这才没有离开高唐州。”
原来童贯和梁中书领军一路奔逃,初过聊城,便被张清追上。
见张清兵少将寡,童贯自诩大军在手,哪里能忍得了张清尾随在后,当即就摆阵欲和张清做过一场。
却不曾想,童贯本以为张清是个软柿子,这一交手,他才明白自己是踢到铁板了。
张清仅带两千余人就敢贴面童贯,自是有着一番打算。
一看童贯摆阵,张清当即就策马出阵,横枪阵前,叫挑诸将。
童贯哪里能受得了张清这般挑衅,当时就派军中将校出阵迎战张清。
让人吃惊的事就这么发生了,只见片刻之间,日不移影,张清就将童贯军中大小将官打落十三人。
正是:
祖代英雄播英武,义胆忠肝咸若古;披坚自可为干城,佐郡应须是公辅;非鞭非简亦非枪,阵上陨石如星舞;飞来猛将不能逃,中处应令倒旗鼓;刚勇骁将名张清,豪气凌霄真可数;天降将星大泊中,烨烨英声传天下。
任凭童贯军是单人斗将,亦或是群起围攻,没羽箭一手绝技飞石打出,那是人见人落,马遇马惊,鲜有一合之敌。
似张清这般凌厉手段,童贯军中何人曾经见过,纷纷都惊骇不已,对张清是后怕三分,哪敢有再战之心。
童贯亦是觉得惊为天人,他是万万没想到梁山除却一个神枪史文恭,居然还能有一个没羽箭张清,二人的武艺皆是给了童贯深深的震撼。
这哪是一方贼寇能有的本事啊!
有如此出神入化、神乎其技的本事,入朝为将享尽富贵不好嘛,为什么非得要上山从贼专门跟他作对,这根本就是明目张胆的欺负人好不好。
若是能给童贯再来一次的选择,他一定不会来惹梁山泊这桩子麻烦,真的是太凶险了。
面对武艺如此了得的张清,童贯军是难有再战之心,便匆匆退到高唐州,以防张清突袭。
至于什么人数优势,就张清那一手指哪打哪的飞石绝技,一旦不能困住张清,倒霉的可就是他们这些高官将校。
官兵死不死的不重要,可他们那是不想死的,谁也不想成为张清手中的下一个倒霉鬼。
于是,高唐州就有了滑稽的一幕,人数少的张清一方在城外耀武扬威叫骂,人数多的童贯一方却龟缩在城内不敢动弹。
听到丁得孙与有荣焉的道出张清日打十三将,逼得童贯军只能退守高唐州,众位好汉都是惊呼不已。
“好汉子,张清兄弟果是英雄豪杰!”
“张清哥哥竟是这般好本事,端的是天降神人也!”
“此般神技惊人,合该童贯老贼遇着张清兄弟矣!”
“哎呀呀!可惜啊可惜!怎得这般惊世场面,洒家却无缘得见,当真是教人心痒难耐啊!”
“智深哥哥讲的是哩,如此威风场面,我们却没有见着,可真是人生一大憾事,吃肉喝酒都没有什么滋味了。”
......
日不移影挑落十三将,张清此举绝对是大宋首例。
若是传扬出去,没羽箭之名定是天下传闻,管教谁人不敬张清一声好汉。
似这般出尽风头之事,在场好汉哪个听了不是心头火热,直恨不得亲眼见识才能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