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第一次虎祝关大战(完)
面对这种状况,阎苍当机立断做出决策:命令刘演带领第一阵的士兵暂且后退稍作休整恢复体力;
而他自己,则亲自率领第二阵的勇士们继续浴血奋战,与来势汹汹的晋军展开较量。
而这个时候,双方在最前线交手的兵力是三千对五千。
秦军已经通过第一阵付出不到两千人的兵力成功击溃晋军八千以上的兵力,以目前的形势来看,晋军的伤亡应该不会低于三千。
“启禀将军,目前前线伤亡的具体数据已初步统计完毕。到现在为止我军将士死伤人数已逾五千之众!
其中,不幸阵亡的校尉多达七人,而将领亦有五人之多,就连偏将军朱炎也未能幸免……”
此役至今,晋军于左翼和前阵所遭受的伤亡堪称惨重,且眼下右翼以及前阵的激战仍在持续不断地进行着,毫无停歇之意。
毫无疑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伤亡的数字必将如滚雪球般越积越大。
朱宣遥望着远方战场上那惨烈厮杀的场景,只见阎苍所率领的秦军犹如铜墙铁壁一般,一次又一次地成功抵御住了晋军如潮水般汹涌的攻势。
他不禁眉头紧蹙,满脸痛苦之色,缓缓闭上了双眼。
尽管自己麾下有整整四万雄兵,其数量乃是对面秦军的两倍有余,但残酷的现实却是,己方所付出的伤亡代价早已远远超出了这两倍之数。
再观右翼和前阵的战况,此刻更是不容乐观,其颓势尽显,败退之势已然难以扭转。
朱宣深知事已至此,这场鏖战若再强行坚持下去,只会让更多的将士白白送死。
于是,经过一番内心的挣扎与权衡后,他终于下定决心,沉声喝道:“传本将令......鸣金......收兵!”
刹那间,一阵震耳欲聋的敲击声响彻整个战场上空。
这清脆而急促的金鸣声仿佛一道催命符,无情地宣告着晋军此番征战的失利。
而一直密切关注着战局变化的阎苍见状,瞬间明白晋军已然溃败。
他毫不犹豫地振臂高呼道:“敌军已败,随我一同追击,杀他个片甲不留!”话音未落,
他便一马当先,率领着身后士气大振的秦军士卒如饿虎扑食般向着那些正仓惶撤退的晋军猛冲而去。
然而,朱宣绝非等闲之辈,这位沙场经验极为丰富的老将,在面对危机时展现出了非凡的指挥才能。
在他有条不紊的精心部署之下,晋军的撤退行动显得异常井然有序。
尽管阎苍率领的追击军队来势汹汹,给晋军造成了一定的伤亡,但还是让晋军大部队成功地脱离了危险区域,安然无恙地撤离了这片战场。
这其中固然有朱宣出色指挥的功劳,但不得不说,当地特殊的地形条件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由于此处地势复杂,并不利于大规模骑兵展开追击作战,这使得阎苍的追兵难以发挥其最大优势。
眼睁睁看着晋军逐渐远去,距离已超过五十里之遥,阎苍心知继续追击下去也是徒劳无功,于是果断地挥手下令,让身旁的旗令官打出停止追击的旗语。
“回营!”随着阎苍的一声高喊,秦军如潮水般迅速收拢,开始清理战场上己方同胞的遗体,并收集散落各处的部分兵器和盔甲。
经过一番激战,虽然双方都付出了一定代价,但主力部队均得以保存下来。这意味着这场战争仅仅只是一个开端,远未到终结之时。
可以预见,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双方之间必将爆发一场更为规模空前巨大的战役,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兵法中所说的确不假,然而率先出手的我们竟未能达成预期目标。”
撤回虎祝关后,朱宣并未急于筹谋第二次交锋的策略。
他缓缓打开随身携带的那本兵书,泛黄的书页上,一条条由先辈圣贤精心总结出的兵法要诀跃然眼前。
这些兵法之道,他曾在沙场上发挥到淋漓尽致,但此次却事与愿违,未能收获理想战果。
正当朱宣陷入沉思之际,一旁的元州都督缪滔开口道:“朱将军,兵法中也有言:‘五指之更弹,不如卷手之一挃;万人之更进,不如百人之俱至也。’”
闻听此言,朱宣猛地抬起头来,目光如炬地盯着缪滔,沉声道:“伯玉,莫非你认为我军的精锐程度不及秦军不成?”
面对朱宣的质问,缪滔略显尴尬地干笑两声,随后神色一正,笃定地回答道:“至少就目前的战况来看,事实似乎正是如此。”
身为元州都督,又是晋帝韦兴的亲信之一,缪滔对朱宣这位外来将领喧宾夺主、夺走自己指挥中州军队大权一事,心中充满了不满。
尤其是在前次的这场大战之中,朱宣竟然毫不犹豫地将缪滔直接排斥在了整个军事计划之外。
这一行为无疑如同一把利刃,深深地刺痛了缪滔的心,使得他内心对朱宣的愤恨愈发强烈起来。
如今这场战争终于落下帷幕,晋军这边的伤亡人数竟然接近八千人之多,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面的秦军伤亡却还不到四千人。
如此悬殊的差距摆在眼前,难道还不能证明秦军远比禁军更为强大吗?
“哼,这样的言论,如果不小心传入陛下的耳中,真不知道伯玉你这元州都督的位置究竟还能够坐稳多久?”
“你!”
听到这话,缪滔猛地看向朱宣,后者冰冷的目光犹如寒剑一般直直地看着他。
感受到朱宣眼神中的寒意和警告之意,缪滔心中虽然仍有不甘,但终究还是没敢再多说什么,只得悻悻然地闭上嘴巴,默默地退到了一旁。
此刻,朱宣同样感到十分头疼不已。
对于任何一支军队来说,都只能拥有一名绝对权威的指挥官。
他心里很清楚缪滔一直对自己心存不服,在这种关键时刻,他又怎么可能放心让缪滔参与到此次至关重要的战斗中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