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血枭出击
根据他们最初的计划,是悄无声息地潜藏于元州境内,默默地等待时机,为日后秦晋两国之间可能爆发的激烈战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然而,令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是,阎苍竟然以如此惊人的速度率军打到了这里。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那么血色堂的堂主——血枭,此刻应尚未从高平城中撤离出来。
面对接下来的这次行动,朱宣深知必须尽快掌握更多关键信息才行。
“立刻将消息传递给他们,要不惜一切代价彻查清楚,究竟云梦和吉首哪一地才是秦军囤积粮草的所在之处!
此事关系重大,直接决定着我军前线那六万将士们的生死存亡!”
“遵命!”
此刻,另一边的阎苍对于朱宣已然开始觊觎自己军中粮草一事尚且一无所知。
但正如朱宣所推测的那样,秦军在前线的粮草储备确实已经所剩无几。
望着眼前那份详细的统计汇报,阎苍眉头紧锁,心中暗自思忖着。
“最多还能够维持三个月左右…”
他担任过粮官,他非常清楚这批粮食所能支撑的最长时间究竟是多少。
然而需要明确的是,他口中所提及的这三个月,并不仅仅局限于大军在前线驻守的那整整三个月时长,实际上这里面已然将撤军所需耗费的时间也一并纳入了考量范畴。
换句话说,如果秦军依照常规操作实施撤军行动的话,那么眼下这支军队能够继续留在此地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就剩下不到两个月而已。
“将军,您觉得晋军是否还会主动向我们发起挑战呢?”
荣彦终究还是因为自身战场阅历相对匮乏,所以当他听闻大军粮草供应出现短缺状况时,整个人瞬间便焦躁不安起来。
依着他自己的见解,既然这一仗已经成功挫败了晋军的嚣张气焰,估计对方应该不太可能再贸然选择出兵应战了。
“他们肯定会的。只不过,目前这个时候并非最佳时机罢了……”
阎苍一边凝视着摆在面前的那张军事地图,一边若有所思地喃喃自语道,让人难以捉摸此刻其心中究竟作何盘算。
据来自秦国潜伏在晋国神都的密探所传递回来的情报显示,此次朱宣亲临前线战场可是立下了军令的。
无论如何他都必定会下定决心与秦军展开一场激战对决,绝对不可能像只乌龟一般蜷缩在那虎祝关之内坐以待毙。
如今,晋军已然与秦军展开过一场激战,但最终的结局是晋军小败一场。
面对这个结果,无论是晋帝韦兴,亦或是整个晋国朝廷,都决然无法接受这样的战果。
也许他们会暂时容忍朱宣采取暂避秦军锋芒的策略,但可以肯定的是,留给朱宣喘息调整的时间必定是有限的。
这场激烈的大战结束后,虎祝关一带的战事竟好似重新回到了当初阎苍和缪滔相互对峙的情景。
之后,双方均未出动规模庞大的军队展开正面交锋。
然而,有所不同的是,此次朱宣特意派出众多精锐骑兵,对秦军实施不定时的骚扰战术。
只可惜,这一举措并未取得预期成效。
阎苍对此迅速做出应对部署,他指派精力充沛的金淮负责处理此事。
在金淮所拥有的“奔袭”技能加持下,晋军前来骚扰的部队若想全身而退简直难如登天。
根据金淮传回的战报显示,短短三天时间内,他便率领自己麾下的军队成功阻击晋军的袭扰部队多达五次!
在此期间,更是累计斩杀敌军超过两百人之多!
这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已经彻底破解了晋军的袭扰之策。
然而,令人诧异的是,根据接下来数天源源不断传来的战报显示,晋军似乎并未就此罢休。
阎苍坐在营帐之中,凝视着眼前那堆一封封战报,不禁陷入沉思。
他的目光时而停留在某一页战报上,时而又游离至远方,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阎苍心中大致有了自己的推断与猜想。
================
在高平城的一角,有一座看似平凡无奇的小院子。
而就在这座小院内,那位令人闻风丧胆的血枭,此刻却正悠闲自在地躺在一把竹椅之上,享受着夏日难得的清凉。
在世人眼中,血枭不过是个常年行走江湖、四处经商的普通商人罢了。
自从济源郡被秦国军队攻占之后,血枭便肩负起一项新的使命——暂时隐匿于此,静候最佳的出手时机。
这段日子对于血枭而言,可以说是自他离开秦州以来最为闲适惬意的时光。
没有紧张激烈的战斗,也无需时刻提心吊胆地躲避敌人的调查,只需每日关注城中局势的变化即可。
正当血枭沉醉于这份宁静之时,突然间,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地传入小院。
“堂主,老家那边有消息传过来!”
原本还半眯着眼假寐的血枭猛地睁开双眼,其脸上的表情瞬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方才还是一副富贵商人模样的他,此刻却犹如一头嗅到血腥气味的猛兽,浑身上下散发出一股令人不寒而栗的气息。
尤其是那双眼睛,更是闪烁着冷酷无情且充满杀意的光芒。
“云梦和吉首啊……要前往这两处倒并非难事,然而如何获取详尽确切的消息可真是个棘手难题呐。”
血枭缓缓地将手中那份沉甸甸的情报搁下,那醒目的“不计任何代价”几字犹如一把锋利的剑刃,直直地刺向他的双眼,令其倍感压力与责任重大。
他在黑牢卫效力多年,深知一旦出现这样的字眼,那么代表着他这个堂主也可以随时为了任务牺牲。
“带上我们所有家伙事儿,此次由我亲自出马走一遭!”
对于国家的利益而言,个人的得失有时候显得微不足道。
为了大局着想,小小的自我完全能够被舍弃。而血枭早在很久以前便已有此深刻觉悟。
想当年,秦军席卷整个秦州之际,他就已然抱定必死之心,做好了英勇就义的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