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风云
一日之计在于晨。
孙小鱼在老娘的絮絮叨叨中醒来,开春之后天气暖和了不少,他整日在外面跑,鞋底都磨烂了,老娘一边给他纳新鞋底一边念叨。
“衣裳要备好,补丁我都打里头咧别人瞧不见,破洞的袜儿都补好了,你要绑裤腿里才保暖,还有早上刚蒸好的饼,多带几个路上吃……”
“娘!我这一趟跟着郑大哥出门,他还嘱咐我们要轻装上路,别带这么多了吧?”
“你懂甚么?外头什么东西都死贵死贵的,你那月俸够你活几日?听娘的,别顶嘴!”
孙小鱼捂了捂耳朵,闷声应是,心里想的却是出门前如何调包。
今日他要随郑前一道去荆州,许先生早些日子带人去了豫州,荆州这边就需要有人盯着,陆大人就让郑大哥去。
孙小鱼悄摸将饼倒回去一大半,趁着老娘穿针线的功夫又将两身衣裳放了回去,迅速将行囊打结背好。
“娘,我去县衙咧!”
“哎!怎么去这么早!”
孙小鱼头也不回地摆摆手,脚底抹油般溜走了。
外头天已经亮了,县衙侧门打开,赵明伸了个懒腰,瞥见做贼一样的孙小鱼不由得一乐:“你这是要出远门还是要逃啊?还背这么大一个行囊。”
“别提了,我老娘觉得外边条件艰苦,什么都让我背上,就差把家搬上了。”
赵明哈哈大笑,理解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一路走来累了吧,快去将行囊放好,大人已经起来了,你们用完早饭就要出发,别发愣了。”
一听早饭已经好了,孙小鱼将行囊往边上一放,屁颠屁颠地朝堂屋走去。
陆真正在吃小馄饨,周主簿在一旁和她聊公务,郑前端了一碗面条嗦得起劲,看到他来瞥了一眼,孙小鱼不由得放轻了脚步,慢了下来。
“这次去荆州多采买些粮食,工坊的布匹运上一批过去,麻布按寻常价格卖,棉布价格定高一点。”
“好。一会儿郑前到我那儿去支银子,拿上条子去工坊装布匹。”
“没问题,其他东西我都备好了,马车也准备好了。”
陆真点点头,这一趟出门,一是扩大布匹的销路,二是为军中牵线粮商,三是考察一下是否有合适的地方建集市。
至于孙小鱼这类人随行,基本是为了以后接班培养的。
察觉到郑前快吃完了,孙小鱼立刻将碗里的豆浆喝完,叼着一个肉包,手里拿上一个跟着出了门。
“一会儿去到城外,你就跟在我身后,多看多听,切勿多言,别丢了大人的脸。”
孙小鱼听得紧了紧皮:“是。”
城门口果然有人在等着了,大约有一百来人,八十多辆马车,全都是空的。
“徐百户,多日未见,风采依旧啊!”
这话孙小鱼听得都牙酸,对面的人像是已经习惯了,说道:“早就听闻郑大人是陆大人的得力助手,第一次合作,多多包涵。”
“哈哈,好说好说!走吧,咱们先去将车装满就出发。”
郑前带着人先去了肥皂工坊,装了五车肥皂,再去纺织工坊将剩下的八十辆空车全装满了布匹,随后直接从官道离开。
离开永新的时候,官道两旁站着不少背着行囊的人,他们朝郑前拱手,等队伍过去后跟在了车队后面。
“师父,这都是什么人?不会对咱们货物有想法吧?”
看孙小鱼一副担心的样子,郑前摇摇头:“那些人有的来自北丘,有的来自云安和宿安。咱们大人心善,现在他们县内也要开集市了,便允许他们派人随队伍行商。”
“去年他们收成不好还得交税,家家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尤其是北丘,都快啃树皮了!若不是活不过去,谁愿意背井离乡呢?”
孙小鱼听得若有所思,去年以前百姓过的什么日子还历历在目,陆大人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带着大家修水坝修路,还接了单子让百姓都能赚点钱活下去。
他老娘眼睛不好,只做了十来件棉衣便做不动了,拿到工钱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肉铺切点肉,再去粮铺买点米,回家做一顿干饭给他吃。
小时候阿爹还在的时候,他也是跟着认过字的,今年县衙招人手,那么多人报名,他竟然被选上了!
跟着大人在县衙里面用饭,他感觉自己都长高了一些。
近来事情繁杂,陆真写完公文放下笔揉了揉眼睛,和几个县合作的事情已经步入正轨,陆真可以稍微松一口气。
上次崔知府提及的税粮制改为税银制,朝中经历了一番拉扯后终于发文了,各州、府按照上年度的粮价均值为主、今年度秋收前三个月的粮价均值为辅来定税,不得做低也不得做高。
也就是说今年陇右府的粮价是由他们几个县令上报给崔知府,由他和来收税的钦差来定税,然后集中交给钦差运回长安。
值得一提的是,张阁老提出的放松户籍管理制被礼部尚书吕冬极力反对,两人在朝堂上吵了三日都未有结论,张阁老被自己昔日的学生背刺,竟然气得病倒了。
大庆朝的户籍管理制度相对严格,若没有路引,也非逃荒所致,这类人被抓住就是被抓去挖几年矿再放。
所以一般没有路引又回不去原籍的,要么落草为寇,要么自卖为奴。
但若不严加管控,这些流动人口就是潜在的违法犯罪分子,打家劫舍都是轻的。
陛下因此事发文询问各州府县的官员,可有对策。
陆真想了两日,最后还是写了一封奏本递了上去。
户籍管理原是好事,但凡是管理都需要把握好度,若严加管控仅是为了预防犯罪则大可不必,人口的流动才能让大庆朝的社会资源流动起来,才能将社会资源投入生产......
她写的奏本经驿站入京,却没能到达陛下的案头。
因为张阁老提致仕被陛下点头同意了。
这叫嚣得最厉害的领军人物都下台了,他提出来的制度改革也因没了支撑而流产。
得知此消息的陆真在心里为张阁老点了根蜡,长安的天变得真快,幸好她在山旮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