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偶遇李工
五月份的某个星期天,三叔带着全家来到市中心公园。
杨骁与三叔在湖岸边看着三婶带着喜儿在湖中间兴奋的蹬着鸭子船,时不时时传来大呼小叫的声音,异常的热闹。
为了躲避湖中其他船只,娘俩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搞得手忙脚乱但也是笑声不断,感染了岸上的爷俩同样心情舒畅。
三叔扭脸正要与杨骁说话时,突然抬手与远处走来的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打了个招呼。
“李工,你也来了!”
杨骁闻声望去,只见一位身材不高,削瘦的老人单举手臂笑眯眯的走了过来。
三叔快步向前握住老人的手,晃了几下说道 “李工,好久不见了”,回头招呼杨骁过来。
只听老人说“唉!都退休了,难得这么清闲,今天天气不错 出来走走,嗮嗮太阳。”
指着杨骁“这是你家谁呀?以前怎么没见过”。
三叔连忙介绍这是陕西大哥家的孩子,现在就住在自己家里,杨骁也乖巧得连忙鞠躬,“李爷爷好!”
李工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这孩子挺懂事儿的啊!”
这位李工又与三叔闲聊了几句,便与他们告辞向金鱼池方向走去。
“三叔,这是谁啊?”杨骁看着老人远去的背影问。
“矿务局的总工,老牛啤了。你看都七十多岁的人,这身板,这精神头儿,啧啧。”
三叔拿起一支烟接着说道:“李工老厉害了!会说英语,日语,矿上买的进口机械说明书人家直接看,都不用翻译。你就说牛不牛?!”
杨骁若有所思得看向李工走去的方向,一个念头一闪而过!
“三叔,你和这个李工关系怎么样?看着好像挺熟的。”
三叔摆了摆手“还行吧,李工这人没架子,跟谁都是客客气气的。
对了,他家的火炕就是我带人给盘的。
小二你不知道,这盘炕可是技术活,弄不好的话倒烟不说,这炕是一边热的烫死另一边是凉的要命。
我呢好歹还行吧,李工就是通过人找到我帮忙,这么大知识分子求我盘炕你说我能不答应吗?!
那咱就好好给他干,末了还塞了五十块钱给我,那咱能要?最后大伙一起喝了顿酒,好人。”
“哈哈哈哈哈!”三叔又想起来什么突然笑起来。
“小二,你不知道,盘炕的时候炉子倒灰,一下把他给呛到了,呛得鼻涕邋遢的!笑死我了!”
看到一个大知识分子狼狈的样子瞬间与普通老百姓无异。
这种反差让三叔乐不可支,手中的烟都快夹不住了。
待三叔平缓过来,杨骁咬咬牙犹豫了一会儿,“三叔,我想跟这个李工学日语,你看可不可以?”
“啊?!”
三叔吃了一惊转过身体看着杨骁“学日语?”
“嗯!”
杨骁非常正式的点点头“现在我正好休学在家,多学一点东西也是好的,艺多不压身嘛!”
“这样啊!”
三叔握住身边的栏杆考虑良久,说道“行,有好学的心思都是好的,晚上我带你去试试。”
“三叔万岁!”
杨骁兴奋得举起手喊了一句,三叔拍了拍他的肩膀点点头。
吃过晚饭,三叔三婶商量了一下,打开五斗橱拿出两瓶山楂和海棠罐头,一盒桃酥用网兜装着,骑上二八自行车后坐搭着杨骁向李工家方向骑去。
李工家的位置以学校为原点与三叔家正好一东一西,很快就来到。
这也是依山而建的一片平房区,在靠近山脚下的最外面一排把头,三叔支好自行车,敲响外院的铁门。
“李工在家吗?!”
只听见院内流水哗哗,一阵大铁盆移动的声响。
“谁啊?”
脚步声来到门前,打开大门李工探出头来。
“哦!老杨是你呀!快请进!”说着把叔侄二人让进院中。
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小院,右手靠里是厨房小屋,里面靠墙码着柴火垛和一小堆煤块。
一条狭窄小过道通往后面,是厕所的地方。
左手边是30平方左右的空旷院子,院角落种着夹竹桃等绿植,下面几盆花草。
一个洗手台滴着水,地上旁边放着一个大铁盆里面泡着些许衣服,整个地面铺着水泥。
给人感觉小院非常得简易,干净。
李工边走边把衣袖撸下来顺便上下掸了掸。把二人带进左边屋。
迎面就是两个带有玻璃门的大书架一字排开,边上靠窗一张写字台一把藤编圈椅。
间空从上而下一个铁制花架放有吊兰,莹莹翠翠。
一个人工打制包着暗红色人造革的双人沙发紧靠书架。
前方的米黄色茶几上,一个白色托盘里面倒扣几个印有花纹的玻璃杯和透明凉水壶。
右边一个简易铁架单人床,铺着床单离地十公分左右,上面有一张竹编凉席。
二人落座,李工拿着茉莉花茶和暖水壶正要张罗,杨骁眼明手快接过来把茶水泡好。
“家里少有人来,就将就将就”李工抱歉的说,
“没事儿,李工太客气了!”
三叔拿起茶杯吹了吹喝了一口,待放下杯子后,拍了拍指着身边的杨骁。
他立刻站起身来对着坐在对面圈椅里的李工鞠了一躬说到“李爷爷好!”
“好,好,快坐下,喝水。”
花白头发的李工笑眯眯的指着地上的网兜,
“这是?”
三叔立刻说道“李工,是这样子的,这是我大哥家的孩子,打陕西过来的。
现在准备进咱们矿子弟中学,这不是学校不让插班,让9月开学再来,就暂时休学呆在家里。
今天不是在公园碰见李工了嘛,听说李工会说日语非要拉着我来想要学,你看,方便不?”
说完也是面红耳赤,求人难呀!
“哦!这么回事。”
李工端起茶杯慢慢喝了一口,点点头“好学上进这个精神还是值得鼓励的。”
然后面向杨骁“你今年多大了?开学上几年级?”,
杨骁站起来“今年11岁,上初一。”
“唔,上初一,what\\u0027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my name isYangxiaoand eleven”。“哦?你英语不错啊!!”
“李爷爷,我这陕西上了半年初一”
“半年就懂这么多了?”
“我姐姐上高中,她教了一点”
“这样子啊!”
李工转身来到书柜边,上下搜索了一番,抽出一本书来回翻看了一下。
“杨骁你过来。”
杨骁立刻快步走到他身边。
李工指着这本书“这是我的朋友带来的一本试用版日语教材,
这日语由五十音组成,相当于英语的字母,这下面有它的发音。
我给你一个礼拜时间要会写,会读,会听,可以做到吗?”
杨骁接过这米黄封面的教材一股熟悉的感觉立刻涌上心头,
他假意慢慢翻了一遍。
“三天,李爷爷,三天我给您汇报学习成果!”
“三天?可以吗?!
嗯,是礼拜天。
好,我等你”
李工笑眯眯拍了拍他的手臂。
接下来闲聊几句,叔侄二人放下礼物告辞回家。
在路上,三叔推着自行车边走边说“李工给了你一个机会,要加把劲儿,知道吗?
以后如果他真的可以教你一定要好好学。
李工无儿无女,孤身一人,唉!看着也挺可怜的。”
杨骁听着默默点点头,黑暗中把手紧紧握起来。
星期天早八点杨骁已经站在李工家的铁门前。
院里传来水流哗哗和洗搓衣服的声音。
他“嗒 嗒嗒”敲响大门“李爷爷在吗?”
伴随着脚步声门被打开,李工笑眯眯的看着门口毕恭毕敬的杨骁。
“李爷爷早!”
李工拍了拍他肩膀。
“来的挺早啊!进来吧”。
杨骁跟着李工进到小院,待李工进屋倒水出来,他已经站到洗手台边挽起衣袖,在搓衣板上开始揉搓一件洗到一半的白色衬衫。
李工端水出来先是微微一愣,笑笑把水杯放在门口的一张小圆桌上面,那里还有本书压着一个军绿色印有红色五角星书包。
李工坐在圆桌边上的竹椅上,把书拿过来翻了一下。
“杨骁,把五十音背给我听一下。”
杨骁手上不停,一字一句慢慢把五十音复述出来。
期间李工边听边点头,站起来在院子里往返踱步,并缓缓做简易的扩胸,蹬腿动作。
待杨骁背诵完毕,李工说“日语呢,先易后难。
很多人刚刚开始学习都感觉容易,便有了轻视的想法。
再进一步呢就会发现越来越难,最后慢慢就放弃。
我非常讨厌这种半途而废的人!
学习本就是需要持之以恒,不能懈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转过身面对着杨骁,脸上已是肃然,眼光凌厉,削廋的身体突然挺拔与之前和蔼可亲的李工判若两人。
出乎他的意料,对面已经放下手中正在揉洗长裤的杨骁。
与他对视之下没有显露出一丝惊慌而是淡然的望向他。
李工从他的眼中看不到这个年龄段的少年应有的惊慌失措,反而流露出与他年龄不相称的沉稳,冷静。
他大感意外与困惑。
李工有些尴尬的笑了笑“杨骁,我说的这些,你听懂了吗?”
“听懂了!”
杨骁也笑了笑,转身把长裤拧干放在一旁的小盆。
“李爷爷的意思我明白,我姐姐告诉过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嗯,是这个意思,也是为人做事的基本态度,你有付出必有收获。万事万物都在这里,所谓一法通,万法通!”
,“我记住了,李爷爷!”
李工赞许得点点头。
蹲下身从大盆中捞出一件背心交到杨骁手中。
“说说,为什么想学日语?”。
杨骁接过衣服先是沉默了一下,然后看着李工的眼睛。
“李爷爷,我们家因为三线需要去了陕西。
之前暑假去了一次西安旅游。在那里游览了许许多多的古迹。
听大人们说西安就是唐朝时代的长安,真的很漂亮,但是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少了什么?”
李工好奇的问。
“少了魂!
假的就是假的!
李爷爷你知道吗?那些好多都是现在仿建的,水泥基础,铁钉稳固。
那些卯榫老建筑都去哪儿了?!”
一激动杨骁说走了嘴,立刻闭口。
“你怎么知道这么多?!连卯榫工艺你都知道?!”
李工奇怪的睁大眼睛。
“啊?!以前我们家楼上的虎子哥在西安上的大学,他告诉我的。
而且他还说,想看真正的唐代建筑就要去日本京都,那就是缩小版的西安。”
“京都?!”
李爷爷有些失神,眼中黯然。
马上就又笑了一下“就是想看那些东西想去学日语,动力不足啊!”
说着又慢慢踱回竹椅坐了下去。
杨骁在盆中把手洗了洗,来到李工身边把没有喝的水拿起放到他面前。
“李爷爷,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我,我就想多掌握一把了解外面世界的钥匙!”
这不是这个年龄的人该说的话。
李工端着茶杯狐疑得看向他。
“嗯,是这样的。我就是,,还是那个邻居虎子哥说的,他经常跟我们说要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
关键就是要掌握交流沟通的工具,就是语言,它是打开外面世界的钥匙。”
杨骁有些慌乱解释道。
“嗯,我的记忆力很好,您很快就知道我不是在说谎。”
“不要紧张,杨骁。很好,你能遇到这样一个好邻居,告诉你学习的重要性。”
李工拍拍他的肩。
“好多人都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
“来,默写一遍。”
杨骁像个小学生一般规规矩矩的把五十音默写出来,然后李工说他写,最后又忽然念了一首唐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也让他书写下来,杨骁有一些糊涂。
拿着便签纸李工仔细检查了一遍点点头。
“基本都对了,杨骁,你的字在同龄人中还是不错的,有基础。
以后空闲时间也锻炼锻炼笔法,要知道字如其人,人如其字。
这个阶段是最好磨炼意志,锤炼沉心静气的时候,你知道吗?!”
“知道了,李爷爷。”杨骁郑重其事的点点头。
接下来爷俩共同努力把一大盆衣服洗干净,晾晒起来已接近中午。
“李爷爷,中午我给你做个陕西特色油泼面吧!”
李工是大感兴趣,笑着问“你还会做饭呐?这个油泼面是个什么做法?”,杨骁简单说了一遍。
李工发愁说“这又是和面,发面,又是揉面,太麻烦了吧!”
把他领进那个小厨房,锅碗瓢盆一应俱全,右边的矮柜上放着面粉和大米的袋子。
“那这面粉?”
“换面条用的”
“李爷爷,这附近还有这个呐?!”
“那当然了,不仅可以换挂面还能压面条呢”
“行了,李爷爷,我就给你做油泼挂面。”
“这也行?”
“一法通万法通,这是您说的”
“好,好。”
说着李工拿出一个小铝盆,挖出来近两斤左右的面粉,在杨骁的劝说下在家起火。
他按照指引来到压面的地方,离家不远,出门左拐再拐个弯儿走几步就到了。
换面压面条的人不算太多,很快就到他。
这里可以换包装好挂面,自己压的按要求宽窄,东北基本都是偏细的。
杨骁就选择了一个最宽的也不过是家乡兰州拉面的粗细。
凑合一下吧!
花了两毛钱的手工费,压好面端着铝盆回到李工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