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除夕叶家事
京城,胜利大院内。
此刻的氛围仿若被一层若有若无、仿若轻纱的阴霾悄然笼罩。
叶长征家,这个除夕过得着实有些沉闷压抑。
空气中好似弥漫着一层如烟似雾、化不开的愁绪,那愁绪丝丝缕缕地缠绕着每一个人,让人的心情也不由自主地沉重起来。
肖菊英的思绪也悠悠地飘向了远方——那个远在湖南插队的二儿子卫东,曾经在她身边总是少言寡语、仿若一个透明影子、没有多少存在感的少年。
平日里,他好像老是默默地躲在角落里,很少引起他人的注意。
可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时刻,在这阖家团圆却又缺了一角的除夕夜里,他却自然而然地从她记忆的深处浮现出来。
千里之外的二儿子,在那偏远的湖南乡下,一定过得很苦吧,吃不饱,穿不暖,说不定还时常受人欺负。
她想要帮儿子,却因为丈夫的反对而又无能为力。
而眼前的大儿子叶卫华也即将踏上征程,很快就要去当兵,奔赴另一个未知的远方,迎接未知的挑战。
等大儿子也离开以后,家里就只剩下他们三人了。
想到这儿,她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惆怅。
以前每一年过年,家里都热热闹闹的。
那欢快的场景仿佛一幅绚丽多彩、美轮美奂的画卷,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如同清脆悦耳、具有魔力的银铃,在屋子里回荡,那声音能瞬间驱散一切阴霾,让人心底变得温暖而柔软。
然而,如今,随着两个儿子的长大,他们却都要离开父母的身边,仿若离巢的鸟儿,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和未来。
那些曾经的欢乐时光,如同被岁月的汹涌洪流无情地冲走,只留下淡淡的回忆。
一大早,一家人就围坐在一起包饺子。
肖菊英一边包饺子,一边对丈夫说道:
“长征,卫东去了湖南二十多天了吧,临走时,他的身上只带了几十元钱,又写了信说那里发给他们的口粮很少。
这孩子平时很少向我们提要求的,一直都是那么懂事听话。在家里的时候,他本来就吃得多,我真担心他饿坏了。
要不然,还是想办法给他寄点钱和粮票去吧!”
肖菊英再次提出来了这件事,这已经是第三次她跟丈夫说了。
谁知,还没等叶长征开口,一旁的叶卫华就迫不及待地说道:
“妈,你们也要考虑一下我,我就要去当兵了。要是去部队时,我身上没有钱和粮票,到时候别怪我当逃兵哦!”
叶卫华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任性和撒娇。
叶长征听到这话,脸色瞬间变得阴沉起来,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
只见他抄起一条凳子,二话不说就朝着叶卫华砸了过去。
那动作迅猛而又果断,仿佛一头被激怒的雄狮在发泄着心中的愤怒。
叶卫华好像一说完这话就意识自己的话说错了,就在父亲站起身的那一刻,他也迅速站了起来。
他的反应敏捷得如同一只机灵的猴子,瞬间就察觉到了危险的来临。
因此,当那凳子砸向他之时,他已敏捷地跳开了好远。
“爸,你这是想要砸死我吗?我就说了一句话,你至于要发这么大的火吗。”
“兔崽子,你都还没有去当兵,口花花地就蹦出来了逃兵两个字,你要是敢当逃兵,老子就真敢打死你。”
叶长征的目光仿佛能穿透人的心灵,让人感受到他的决心是如此坚定。
他绝不允许自己的儿子有当逃兵的念头,那是一种耻辱,是他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情。
叶卫华一边躲避,一边辩解道:
“爸,我指的是还没有去部队以前,你们要是不给我一些钱和粮票,我就不去当兵了。如果到了部队里,我是肯定不会当逃兵的。”
叶卫华这话仿佛一个倔强的孩子在为自己的权益而抗争。
可叶长征依然很愤怒:
“不管什么时候,我叶长征的字典里,就不许自己人有逃兵这两个字。你敢说出这两个字来,老子就要打你。”
叶长征说着,抄起凳子还要继续追赶叶卫华。
这时,肖菊英伸出一双沾满灰面的手,拦在了两父子之间,脸上露出焦急和无奈的神情,仿佛一位在暴风雨中努力守护着自己孩子的母亲。
“好了,好了,今天过年都不得安宁吗?卫华,赶紧给你爸爸道歉,逃兵这两个字确实不好听。
长征,你的脾气也不要这么大,这是在家里,今天又是过年的时间,就不要闹了。”
叶长征停下了脚步,但仍然一双眼睛怒瞪着儿子。
那愤怒的眼神仿佛在警告叶卫华,不要挑战他的底线。
叶卫华心里不想道歉,又想向妈妈求救,略带撒娇地喊了一声:“妈!”
这声音中充满了委屈和无奈,那模样让人看了既心疼又觉得好笑。
“好啦,卫华,妈答应你,你出发时给你五十元钱,二十斤粮票,但你现在必须给你爸道歉。”
肖菊英说得坚定又带着温柔。
“对不起,爸爸,我错了。”
听说有钱有粮票,叶卫华就立即道歉了。
他的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那笑容让人觉得他既可爱又有些调皮。
叶长征这才稍微消了气:
“叶卫华,你给老子听着,要么就别去当兵,要去当兵,就给老子争点气,争取早些入党,早些提干,听到没有!”
“听到了,可是,爸,妈,我要是想在部队里能尽快提升,免不了需要钱跟上面的人打理关系,五十元钱,二十斤粮票怎么够?”
叶卫华这话有些贪婪和不满,仿佛一个不知满足的孩子在向父母索要更多的东西。
听到这话,肖菊英看叶长征说道:
“长征,卫东去插队,都只给了五十元钱,这里我还想给他寄点钱和粮票过去,家里的钱也不多了。”
她的脸上露出一丝纠结,都是自己的儿子,她也想尽量做得公平一些。
谁知叶长征想也没想就说道:
“菊英,算了,卫东在农村里,有集体发粮食。卫华当兵的话,要想进步,确实需要打点关系,就给他多准备一点。”
“那卫东那里呢?不给他汇点钱过去吗?”
肖菊英还是想为二儿子争取一下。
叶长征摇了摇头:
“不给了,等卫华去当兵之时,给他写一封信,说明一下我们的手头也紧,要他克服一下困难。”
肖菊英叹了一口气,就继续去包饺子了。
她平时也只是提一些建议,大方向上都是丈夫当家做主。
家里的钱不多是事实,可是大儿子去当兵,部队里无论是吃还是穿,都有部队提供,每一个月还能领到6元津贴。
而二儿子叶卫东虽然集体会发粮食,但那点粮食肯定不够他吃的。
现在却反而要给大儿子更多的钱,对二儿子却不管不顾,她的心里多少有些过意不去。
接下来,肖菊英包饺子的动作有些变得缓慢,仿佛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沉重的心事。
叶卫红在一旁朝着大哥叶卫华做了一个鬼脸:
“大哥,你都要去当兵了,当兵之前不给二哥写一封信吗?如果不是二哥去了农村,你就得去农村,你不写封信谢谢他吗?”
叶卫红像是在以一种童言无忌的口吻提醒大哥。
到现在,叶卫红也不知道那天抓阄是爸妈动了手脚,还真的只是以为是二哥叶卫东的运气不好,不得不去下乡插队。
叶卫华听到妹妹的话后白了她一眼:
“包你的饺子,少操心我与卫东的事。”
那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耐烦和冷漠。
一家人,其实只有叶卫华知道,那天抓阄,叶卫东早就识破了。
但谁叫他这么老实呢?
一直以来,他都是那样的憨厚、本分,从不懂得为自己争取什么,只会默默听从别人的安排。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他就如同一只温顺的绵羊,从不反抗,从不质疑。
这个世界,老实人吃亏,那是活该。
老实人,他们的善良和诚实就是被人利用的,他们的付出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就像叶卫东,他的老实让他在家庭的抉择中成为了牺牲品。
这样的人,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似乎注定要承受更多的苦难和挫折。
至于写信,叶卫华更懒得写了。
一想到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给那个没有一点出息的弟弟写信,他就觉得无比厌烦。
有这时间,他还不如抓紧时间去外面与朋友们玩儿呢。
在他看来,朋友之间的玩乐远比给弟弟写信重要得多。
那个平时连话都说不了几句的弟弟,总是那么沉默寡言,从来不会主动与人交流,也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家庭中,他在与不在没什么两样。
这样的弟弟,真不值得他再浪费时间写什么信。
他觉得自己与弟弟之间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也没有什么深厚的感情。
两个人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家庭里,却彼此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