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吴德明与叶卫东联系
天河公社,王建国心急如焚地挂了电话后,又迅速在电话机上拨起号码,再次给县里打去了电话。
电话接通后,他扯着嗓子,语速极快地请接听电话的人务必转告周锡兵,要他尽快给他回电话。
几分钟之后,电话铃声急促响起,周锡兵回电话了。
王建国一把抓起听筒,就赶紧把他与叶卫东交谈的内容,事无巨细、一字不落地详细说了一遍,生怕遗漏半点关键信息。
末了,还郑重其事地把出版社的电话报给周锡兵:“锡兵啊,你可得抓紧时间,尽快向吴书记汇报,这事儿耽搁不得!”
此时的吴德明书记,正独自坐在办公室里,眉头紧锁,满面愁容,仿若被一团乌云笼罩。
他的专车跟他唱起了 “反调”,突然坏掉,这可把他给愁坏了。
往后出去办事,要么觍着脸去借别的领导的车,那滋味别提多别扭了;要么就只能选择骑自行车或者去挤那熙熙攘攘的公交车,且不说有多麻烦,光是想想那蜗牛般的办事效率,他就心急如焚。
可要让他痛下决心,花那一万多块去修车,他又着实不愿意轻易拍板。
这年头,桃海县去年的财政收入还在一百万的门槛外苦苦挣扎,少得可怜。
他又怎能为了修一辆车,就把这么大一笔钱扔出去呢?
他烦躁地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脑海中突然闪过司机周锡兵之前向他报告的内容。
周锡兵言之凿凿地说,他这种型号的车变速箱本来就先天不足,容易出故障,是老毛子存心使坏,坑了国人一把。
吴德明起初对此是将信将疑,在他心里,这车虽说开了七年,但一直以来,要不是这次突然变速箱 “撂挑子”,其他方面的表现都还可圈可点呢,真的是车本身的问题吗?
思来想去,毫无头绪,他猛地停下脚步,脑海中灵光一闪,想起了这车的来历。
这车可是省里七年前统一配发下来的,一次性就给了十二辆呢。
要是周锡兵说的情况属实,那其他人的车会不会也在某个角落 “暗自神伤”,同样遭遇了变速箱故障呢?
这年头,通讯手段落后得很,大家都忙着手头的工作,若非工作上有交集,平日里那些点头之交几乎都断了联系。
所以,其他车辆的使用情况,吴德明完全是两眼一抹黑,心里一点儿底都没有。
但既然小周都这么说了,他就想着无论如何得证实一下。
于是,吴德明快步走到办公桌前,手忙脚乱地翻找出那本落了一层薄灰的电话号码簿,眯着眼睛,逐页查找,试图联系一些多年未曾谋面的老熟人。
他深吸一口气,手指微微颤抖着,拨通了一个曾经关系还算亲近,但许久都没联系过的朋友的电话。
电话接通的瞬间,他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没想到,一番寒暄之后,竟得到一个惊人的消息:那人的车去年就因为变速箱故障,被无奈地闲置在一旁,成了摆设。
谈及维修问题,那人像是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给他举荐了星城市的副市长李华兴,语气里满是无奈与感慨:
“老吴啊,你要是想打听这方面的事儿,找李市长准没错,他的车可是最早坏的,也是最早修好的,有关维修费用和外国专家的情况,他那儿都门儿清。”
吴德明一听,眼睛亮了起来,李副市长才 50 来岁,正值年富力强,又比自己级别高,借着这个机会打听事儿,既能解决燃眉之急,还能顺带和上级领导联络联络感情,简直是一举两得。
事不宜迟,吴德明立刻调整情绪,再次拨通电话,把电话打给了李华兴。
电话接通后,他陪着小心,客客气气地说明了来意。
一番交谈下来,他心中的疑虑终于得到了证实。
李副市长的车的确在前年就遭遇了变速箱 “罢工”,后来好不容易请了老毛子的专家来 “妙手回春”,可这 “救命钱” 花得着实让人心疼,足足一万五千多元呢。
李副市长还告诉他,向他打听过车辆维修消息的人,加上吴德明,都已经有七人了。
而且据他所知,包括他自己那台车在内,目前修好的仅有两台,其余的车都因为那高昂的维修费用,只能在角落里暗自叹息,被迫闲置。
至此,吴德明重重地叹了口气,心中满是无奈,终于相信了司机周锡兵的话。
看来,自己的车出问题,真不是司机的责任,而是这车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毛病。
总共十二辆车,就有七台出过问题,这么一对比,自己这台车还算是 “长寿” 的了。
可眼下,这修车的费用高得离谱,县里的财政状况又捉襟见肘,看样子,这车是没救了,以后要用车,只能另辟蹊径,再想别的办法了。
一想到老毛子这么坑人,吴德明就忍不住骂了老毛子几句国粹。
正当他愁眉不展,凝眉苦思后面的用车难题之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办公室的寂静。吴德明不耐烦地皱了皱眉,抬头一看,原来是司机周锡兵匆匆忙忙地赶了过来。
虽说理智告诉他,车坏了不能怪罪于周锡兵,可此刻一见到他,心里那股无名火 “噌” 地一下就冒了起来,忍不住脱口而出:
“你还有什么事?!”
“书记,还是关于那车的事,我姐夫听说您的车坏了,到处托人打听,这不,帮着打听到了一件大事,说是有一个在星城的外国专家能修,而且只要几千元就能搞定。”
周锡兵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珠,一边急切地说道。
“几千元就能修好?”
吴德明瞪大了眼睛,像是听到了天方夜谭,第一反应就是满心怀疑。
毕竟,他刚和李华兴副市长通过电话,堂堂星城的副市长,人脉广、消息灵,都只知道那老毛子的专家远在京城,这个王建国到底有什么通天本事,就能打听到星城有这样的能人呢?
而且,维修费用还只要几千元,这其中会不会有猫腻?别是碰上骗子了吧。
可尽管心里疑虑重重,他还是强压下心头的不耐烦,耐着性子让周锡兵给他详细汇报事情的来龙去脉。
周锡兵不敢有丝毫懈怠,清了清嗓子,从王建国给叶卫东打电话讲起,把两人的对话内容、叶卫东提出的主意,尤其是联合其他坏车一起修,每台车能把维修费用控制在六千元的方案,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吴德明听完,眼前一亮,一个想法突然就在他的脑海中冒了出来。
沉思片刻之后,他问道:
“小周,你说的那个叶卫东,是不是那个把莫德才拉下马的京城知青叶卫东?”
“是的,书记!” 周锡兵连忙点头应道。
“你说他还在给出版社翻译外国文学?” 吴德明的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讶。
“我姐夫是这样说的,还给我留了一个出版社的电话号码。”
周锡兵说着,把写有电话号码的纸条递了过去。
吴德明听完之后,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心中暗自权衡。
一方面,他实在被这车的问题折腾得够呛,迫切希望能找到解决之道;另一方面,这听起来太过美好的解决方案,又让他有些不敢轻信。
沉思片刻之后,他咬了咬牙,决定亲自给叶卫东打个电话,探探虚实。
叶卫东此时正在出版社,忙得晕头转向,突然听说又有了电话,他放下手中的笔,快步走到刘锦红的办公室接起电话,万万没想到,这次竟是桃海县的县委书记亲自打来的。
电话里,吴德明也不兜圈子,开门见山地问叶卫东那个外国专家会不会是骗子。
叶卫东微微一愣,随即镇定自若地说道:
“吴书记,是不是骗子,一试便知。咱们可以约定,修好车再付款,这一条白纸黑字写进合同里,您完全不用担心。
据我所知,这种变速箱的技术含量极高,可不是随便糊弄一下就能蒙混过关的。
只要汽车能重新奔跑起来,那就证明修好了,而且还能给您保证两年的保修期,您尽管放心。”
吴德明听了,心中的疑虑消散了一些,沉默片刻后说道:
“行,卫东同志,这事,我就让我司机小周亲自来星城,与你一起去见那个外国专家,行吗?”
“可以的书记,不过,这几天恐怕不行。” 叶卫东想到自己的翻译工作还没有完成,只能拖延一些时间,解释道,“我接到王建国书记的电话之后,就给我那外国朋友打过电话了,他说一个星期之内他刚好有事不能抽开身。”
“只是等一个星期问题不大,卫东同志,这事那就麻烦你再联系外国专家了!”
吴德明的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激。
“没事,能为吴书记排忧解难,我荣幸之至!” 叶卫东真诚地说道。
吴德明心中还惦记着自己那个 “化危为机” 的计划,他琢磨着,要是运作得当,说不定能通过这件事,反而为县里的机械厂或者汽修厂揽下一个赚钱的项目。
可要实现这个想法,必须得先和叶卫东通通气,商量商量细节。
想到这里,吴德明又开口问道:
“卫东同志,你是怎么认识那个外国专家的?”
叶卫东略作思考,便把他懂英语,也略懂修车的事儿简单说了说,还简单地讲了一下他与奥利维尔相识的有趣过程。
听完叶卫东的解释,吴德明心中的疑虑基本消除了,对叶卫东的话也信了八九分。
只不过,一想到叶卫东说还要等一个星期,他就有些坐不住了,于是,就在电话里跟叶卫东商量道:
“卫东同志,明天我就派我的司机小周来出版社见见你,我有些想法,想通过他先跟你聊聊,到时候等那外国专家有空了,我再派小周来接你和那个外国专家,你看行吗?”
“行的,只是我在青山大队插队,后面如果要我联系我那外国朋友给您修车,他指定必须我给他当翻译。
我想麻烦小周同志给他姐夫王书记打个电话,请他帮忙给我增加一个星期的假期。”
叶卫东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吴德明脑筋一转,想到了还要请那外国专家给省里其他地方去修车,便爽快地说道:
“这个你放心,一个星期的时间我估计不够,这样吧,我直接给王建国同志打电话,要他亲自去一趟青山大队,直接给你再批一个月的假期,你看?”
“那就太谢谢吴书记了!” 叶卫东满心感激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