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来访
云南,一个偏僻的小乡村。
陆婆婆早早地便起来了,照常开始采菌子、割猪草、生火做饭。
这是一户普通的农家院,户主陆公公年轻时是国民远征军的一员,曾前赴缅甸与日寇拼命。解放后,才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务农。
常年的战争经历,让他患上了各种隐性疾病和战争创伤综合征。如今只能卧病在床,基本生活不能自理。
老两口曾经育有一子,可惜的是幼年早夭于一场泥石流中。二人终其一生,都被困于丧子之痛里,始终无法走出来。
如此一来,家中的重担便全部落在了陆婆婆一个人身上。
好在这个坚强的老人就如风中劲草一般孱弱、坚毅,一生经历过无数苦难和折磨,却就是不肯向命运低头。
忙忙碌碌地收拾了一上午,陆婆婆掀开锅盖,将早上采摘的新鲜的洋芋装了满满一篮子,走出了家门。
大半年前,村子里搬来了一对年轻的小夫妻。
丈夫文质彬彬、妻子妩媚动人,是十分让人羡慕的一对伴侣。
听说是二人在外漂泊了好几年,攒了一笔钱后便回到了祖宅这里,准备过一段慢节奏的日子。
陆婆婆跟那个年轻丈夫相识是因为去镇里办事,她为自己老伴报销医保,却因为不识字而差点填错信息,多亏有了那个年轻人在。
从那以后,两家的走动便多了起来。
陆婆婆每次摘完洋芋、地瓜等土产便会给他们送去;而那对夫妻每次去镇子里,也总会给老两口带些营养保健品。
虽然不是一家人,但实际关系已经差不多了。
推开院子门,陆婆婆高声叫了起来:“杨家小子,起了吗?”
话音刚落没多久,女人便从屋里走了出来。
看的出来她睡眼惺忪、衣着凌乱,显然是刚刚从被窝里钻出来。
“婆婆,这么早啊?”女人笑着打招呼。
“早?都快十点咯!”陆婆婆半嗔半宠地说道。
女人吐了吐舌头,赶紧接过洋芋,将她让进了屋里。
此时男人也穿好了衣服,看到刚出锅的洋芋,抓起一个就大快朵颐了起来,紧跟着便被烫的呲牙咧嘴。
“你可慢着点啊!”
陆婆婆无奈,随后温柔地帮他捡起掉在衣服上的食物残渣,放在了自己的嘴里。
“呼...呼...好次!”
两个女人见状,都笑了起来。
“你们年轻人就是不爱吃早饭哎~”陆婆婆看着他们俩的吃相说道,“你看看,这不吃的也挺多的么。”
“咳,自己生火做饭可麻烦了。”男人边吃边答。
“那有啥麻烦的?!做习惯就好了。”婆婆指了指自身,“你看我,都做了几十年的饭了也没嫌麻烦。”
“就是就是。他啊,太懒了!”女人啃着洋芋笑道。
“哎?做饭不是你们女人的事么?你还说我!”
男人白了自己老婆一眼,可随即脑袋便被人敲了一下。
他回头一看,发现正是陆婆婆。
“都啥社会了,还搞这一套思想!女人咋啦?!女人就该伺候你们啊!小小年纪,还挺封建的!”
男人被训斥的一点脾气没有,小声抱怨了一句后,专心致志地啃起了手里的洋芋。
陆婆婆见状,心里略微暖了暖,感叹自己儿子如果没有夭折,现在也应该这般大了。
半晌后,她悠悠开口说道:
“小杨啊,婆婆有件事拿不定主意。寻思着你们都是大城市回来的,想着问问呢。”
“嗨,有啥事您说就好了婆婆。”
“前阵子吧,村里来了一伙种药材的。说是咱们村子的气候和土壤特别符合他们药材的生长环境,让大伙跟着一起种。种出的药材他们负责回收,咱们只要出地就行...”
男人听后放下了手里的食物,低头思索了一阵,说道:
“待遇方面怎么样?每亩能给多少钱?”
“还挺好的,药材差不多3个月成长期。3个月以后每亩能给1万多块呢!”
随后,陆婆婆开始掰着手指头给他算了一笔账。
“你看昂,我家有差不多4亩地。按每亩1万块算的话,三个月以后就能得4万多块啊,你阿公的药费就省出来了。那片地荒着也是荒着,我们平时种点粮食的话一年也就1000多块。”
老人一边说,一边自己跟着笑了起来。
仿佛那4万块钱已经摆在了自己的面前一样。
“可是婆婆,药材那种东西挺精贵吧?您会种吗?”女人问道。
“他们说了,提供免费的种子和技术。”
男人点了点头,说道:“如此的话倒是个共赢的好生意,云南的气候也挺适合种药材,但是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我开始也觉得,不会碰到骗子了吧。但后来又想,人家能骗我们这对啥都没有的老人,图个啥?大不了白种了三个月的地好了。”
陆婆婆咧嘴一笑,“咱们农民还怕种地么?”
“那您千万小心啊!”男人叮嘱道,“如果遇到什么提前交钱之类的,那就百分之百是骗子了,您就回来找我!”
“放心吧!你婆婆可不傻,精着呢!”老人笑了笑说道。
她临走时,突然好像想起了什么事,从怀中掏出了一封信,放到了女人手上。
“昨天邮差送来了一封信,看你家没人就放到村委会了,我路过正好捎了过来。”
男人和妻子对视了一眼,均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
待陆婆婆走后,他慢慢地打开了信件,发现空白的纸上仅有8个字:
“下午3点,村口相会。”
女人忧心忡忡地问道:“都谁知道我们在这里?”
男人则是缓缓摇了摇头,“小龙他们都不知道。”
说完随即搂住妻子的肩膀,宽慰道:“放心,不管对方是谁,既然能来信,便说明了暂时还没有敌意。”
“那现在怎么办?要不要换个地方?”
“不妨去看看好了。对方既然能查到这里,那不管换到哪里也是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