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百校争莹
杜婉莹的回答让在座的所有人都傻了眼,这可是四万啊,就这么轻飘飘的拒绝了??
就连赵芳玲也是一副震惊的样子,她的闺女这么牛吗??这可是四万啊,这孩子说拒绝就给拒绝了?
她的水生这一辈子都没见过四万块钱呢!!
刘主任也傻眼了,这可是四万块钱啊,要不是这丫头是全国的状元,他肯定会以为这个丫头的脑子有问题!!
杜婉莹:???
我脑子有问题?你有没有搞错??我可是知道未来华国几十年的发展走向呢!!
赵芳玲:你才脑子有问题呢,我赵芳玲的闺女就是笨成一头猪都比你聪明!
听到这话,刘主任只能摇摇头,如同一只斗败的大公鸡一样,垂头丧气地走了。
很快,场上只剩下清北大学、首都大学、人民大学三家了。
杜婉莹把三家大学的招生办主任都请回家中,一一倒了杯茶,就这么坐在三位主任对面,坐等三人开口。
最后,还是人大的招生办主任先开口了,“我就先抛砖引玉吧,杜同学,我们人大给你的条件除了正常的免学费、免住宿费、免书本费,另外食堂也免费,而且,在你毕业的时候,我们会为你提供一个中央部委的实习机会!”
听听,这就是人大,号称官员的摇篮,开口就是这么大气。
前面那么多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部委的实习机会,也就人大这种,校友遍布全国,从中央到地方、从基层到高干,要什么有什么的学校才敢夸下如此海口吧。
人大这个抛砖引玉,把清北和首都大学惊出了一身冷汗。
不过他们当然不知道,杜婉莹不想走体制内的道路,因此这个在外人看来优厚无比的条件,对杜婉莹来说,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人大讲完条件后,很是得意地看了下陈庆之和李爱军,仿佛在说,“我看你们怎么接招。”
陈庆之和李爱军对视一眼,都是从对方眼中看出了担忧。
上再好的大学不也是为了找工作吗?人大这一手,直接把后面的人生都给安排好了,而且起点还是如此的高,换作谁也是无法拒绝的吧。
不过既然到这个地步了,陈庆之和李爱军觉得还是要争一争的,毕竟杜婉莹刚刚连四万块钱这种天文数字都拒绝了,说不定还会再拒绝一次呢。
最终是首都大学李爱军先开口了:“我们给出的条件和人大前面的一样,免一切费用,另外提供每年一千元的奖学金。”
这一千块钱,是李爱军连夜打电话和学校争取的,首都大学虽然也有奖学金,可最高也只有一百元左右,本来这个数额已经很高了,普通大学生在学校根本吃不完。
可是昨天魔都大学一万元的奖学金是真的把李爱军吓到了,因此他连夜打了几次电话,好说歹说才申请下来这一千块。
杜婉莹听后点点头,现在还不是最终做决定的时候,总要听完三家的再具体决定选哪一家。
前面两家都讲完了,陈庆之清了清嗓子准备讲话:“既然大家都这么坦诚了,那我也就把清北大学的条件讲了吧。我们除了免一切费用、专业任选、额外提供保研机会,研究生导师由我们校内最顶尖的教授担当。”
清北大学这一手不得不说是绝了,既然在金钱上面打不过你们,那清北大学作为国内最顶尖的大学之一,那就拼师资力量。
陈庆之讲完也是一身轻松,这可是他连夜想出来的招数,又连夜和校领导做了申请,就等着在这里背刺一下其他学校。
七十年代,别说什么研究生了,就是正经大学生,一个县里都不见得有几个。
听完三个学校的条件,杜水生赵芳玲拉着杜婉莹进到了里屋。
“莹莹,你看看你想选哪个学校?我看人大就不错,中央的实习机会啊,关键直属领导到时候都是你的校友,肯定会留下来的,说不定咱杜家也能出一个大官。”
“妈,我不想从政,太累了,我只想在家陪着你和爸一辈子。”
“傻丫头,你不嫁人啦?还陪我和你爸一辈子呢。”
“嫁人也要和你们在一起。”
赵芳玲伸手一点杜婉莹的额头,“你这个丫头,就是嘴甜。”
“妈,其实我心里比较倾向于选另两家学校,毕竟这是国内最好的两所学校了,有机会多学点知识总是好的。”
“行,你想选什么学校就选什么学校,妈都依你。”
“妈,你最好了,到时候你要陪我一起去首都!”
赵芳玲本以为这是一句玩笑话,没想到,在开学之前,杜婉莹就买好了京城的房子,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父女三人商议完后,走出了房间。
本来正在聊天的三位招生主任见到人出来了,顿时停止了聊天。
仿佛等待老师发奖状的小学生一般,正襟危坐,期待着杜婉莹的开口。
杜婉莹先是走到了人大那边,看到这种情况,陈庆之和李爱军都是面色一沉:“果然还是选择了人大么?也是,铁饭碗是谁也拒绝不了的,何况人大给出的这不是铁饭碗,而是金饭碗了。”
人大的主任也是面带笑意,还转身用眉毛对着其他两人一挑,那样子就像在说:“对不住了两位老弟。”
没想到接下来的话,让人大的主任脸色一百八十度调转。
“对不起了,主任,很感谢人大给我这次机会,我知道人大是我国最优秀的高等学府之一,校友更是遍布全国。可无奈我只是个小姑娘家,志向短浅,只想做做学问,不想走向官路,辜负了您的好意,请见谅。”
杜婉莹这句话说的滴水不漏,既维护了人大作名校的颜面,也从根本上解释了自己拒绝的原因。
人大招生主任眼里的光暗淡了下来,可陈庆之和李爱军两人眼里又燃起了希望。
杜婉莹拒绝了人大后,又走向了旁边,依然是先鞠了一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