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我有一计
周玉瑶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急忙问张万和是什么计策。
张万和告诉周玉瑶,周宁王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来信问晋阳城的情况,多半是对晋阳城起了贪心。
晋阳城被周玉瑶治理的井井有条,北蛮不敢来犯,百姓安居乐业,自然会招引得无数人觑觎。
周宁王肯定也是得知了父皇想要将周玉瑶从晋阳城中调回上京的消息,所以便提前问李宏晋阳城的消息,一旦确定,肯定想来摘晋阳城的桃子。
但周宁王又怕北蛮人没有被周玉瑶彻底收服,到时候周宁王过来,爆发了战乱,吃亏的还是自己,所以才询问李宏晋阳城的情况如何。
周玉瑶恍然大悟,急忙问张万和。
“你的计策...莫非是要我养寇自重?”
周玉瑶话刚说完,心里又升起一团疑惑。
“万万不可啊,现在我晋阳城早已经收服了北蛮人,更兼有签订了互市的条约,他们北蛮人怎么会来继续侵犯我晋阳城呢?”
“总不该我亲自派兵出去挑衅北蛮人吧?这损天下人而利我一人之事,叫我如何做的出来?”
周玉瑶摇摇头,否决了张万和的这个计策。
张万和却示意周玉瑶不要连忙否认,继续劝说道。
“不错,虽然你们大夏国已经给北蛮人签订了互市的条约,之前不还是有那个邬善王想要刺杀你么?”
“既然如此,你干脆就在晋阳城中散播还有一些北蛮人前来骚扰的消息,连并这附近流寇作乱,通通告诉周宁王。”
张万和的这个计策也不敢保证能持续多长时间,只能先稳住周宁王一段时间,毕竟晋阳城附近确实比较安稳,时间一长,周宁王肯定就能发现问题。
周玉瑶想了一下,张万和说到底,还是想用疑兵之计,吓的周宁王不敢随便来晋阳城这边就行。
这计策也并不是不可行,既然如此,不如将戏演的逼真一些。
周玉瑶同意了张万和的计策,随后又下令,今后来做生意的商人,必须先来晋阳城报备,晋阳城随后会派出军队,保护商队的安全。
如此一来,势必会三人成虎,那周宁王想要来接管晋阳城,还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实力。
张万和听到周玉瑶这样说,立马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孺子可教也。”
周玉瑶也忍不住笑了笑。
“这还不是跟你学的?想你问了这么多的计策,总得自己学会思考吧?”
事不宜迟,周玉瑶立马向张万和告辞,回去找李宏让他给周宁王回信。
张万和也站起身来。
“此事事关重大,我跟你一起去。”
现在已经到半夜十一点钟左右了,晋阳城的街道空荡荡的,只有几声狗叫游荡。
周玉瑶来到李宏的屋外,李宏此时正点着灯,人站在屋外。
李宏跟周玉瑶一样担心,自己自从到了晋阳城以来,周玉瑶可从未亏待过自己,要金给金,要银给银。
要是周玉瑶调离了晋阳城,真的让周宁王前来接管,那自己到时候岂不是天天又要面对他那一张臭脸?屁事多,钱也不舍得给。
李宏看到周玉瑶和张万和急匆匆的走了过来,赶紧迎接上去。
“公主,万和真君,是有什么事情?李宏万死不辞!”
周玉瑶带着李宏又进了书房,告诉李宏,给周宁王回信的内容,就要尽力抹黑晋阳城,但又不能太离谱,让周宁王看出端倪来。
张万和听到这个要求就头大了,这不是要求五彩斑斓的黑么?便示意周玉瑶往后稍一稍,自己靠前告诉李宏。
“你就写,虽然北蛮人大部分都归顺,但仍有一小股北蛮人不听可汗的命令,常常会袭击附近的村庄...”
张万和告诉李宏,这一小股北蛮人可以是穷凶极恶,可以是杀人不眨眼,但一定要行踪不定。
李宏一听就懂,这就是捏造了一个不存在的军队,这个军队是北蛮人,但北蛮人自己也收服不了,只能靠着周玉瑶武力镇压。
朝廷中的人对北蛮人的滤镜太过严重,恨不得一听到北蛮人三个字就闻风丧胆,也是正因为如此,提北蛮人的名字才能吓住周宁王。
李宏洋洋洒洒,不到十分钟就将一篇书信写好,随后递到周玉瑶的手里。
“请万和真君,公主过目,要是没什么问题,李宏即刻派遣使者,将此信星夜送回到周宁王那里去。”
周玉瑶看过那封信,确实没什么问题。
李宏随即叫来了自己的亲信,将信交到他的手上。
“此信,务必要快速送到周宁王的手上。”
李宏的亲信接过信,正准备出门,却被张万和叫住了。
“等等。”
张万和突然又想起来了一件事,之前周玉瑶在信中给自己提到过的。
李宏来了晋阳城,他的一些朋友可还在朝廷里做官啊,也可以帮周玉瑶发声啊!
李宏一拍脑袋。
“我怎么把这茬忘了,之前公主给我的财务,我也都分给了他们一点,现在正是要人帮忙的时候啊。”
“我即刻再修书一封,请我那些朋友在朝堂上替公主说几句好话,或许陛下就能回心意转。”
张万和跟周玉瑶两人连忙拦住李宏。
“不可!”
李宏一头雾水,张万和跟周玉瑶两人不约而同的看向了对方,随后大笑了起来。
张万和示意周玉瑶先说,周玉瑶告诉李宏,不能在信中让李宏的朋友替自己说好话。
不仅不能说好话,还要反其道而行之,要骂周玉瑶,说周玉瑶专权跋扈,牝鸡司晨,是大夏国的不祥之兆才对!
张万和听到周玉瑶这么说,顿时又大笑了起来。
“咱俩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
李宏却还是有所不解,公主因为身为女子,一向最恨别人这样骂自己。
今天是怎么想的?居然主动要求朝廷中的人这样上书骂自己?
李宏不敢有异议,只是按照周玉瑶的吩咐,老老实实地又写了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