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金色华年 > 第12章 宾客满座

第12章 宾客满座

冬至节后,白天渐见时间变长,但还是天寒地冻,天晴还好一点,下雨下雪就遭罪了,当时取暖全是柴火,没有电,没有煤,有时候只有硬扛。二姑结婚的日子也要到了。那天媒人过来通知,男方说,找老先生看了看黄历,说初五初六日子比初七初八好,婚事提前两天办理,这个大计划倒是没有变,但是一些细节又变了,比如说又要去挨家挨户的通知,让他们提前两天过来吃酒,你至少又要去一个人把所有亲戚走一遍,当时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话,所有的信息全靠一双腿,还有一张嘴。家里就派幺姑去办这个事情,他年纪不到20岁,跑来跑去非常有劲,她花了两天时间把所有的亲戚都通知到了。家里人都夸幺姑能干。走路速度快。办事利索。

元旦节<七三年>到了,趁星期天逢场,二姑,幺姑去赶了一趟日新场,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去日新场了,虽说是只有15里路到街上,大家都要在生产队干活,又要忙家里的大事小事所以也没有时间去赶集。二姑马上就要结婚了,过几天就要当新娘子了,所以就要去买一点自己喜欢的小东西。这也许是二姑在娘家最后一次赶集,结婚以后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再回来就是亲戚了。二姑和幺姑背着背篓,提着行李袋就上街了。置办一些结婚的小用品。由于是冬天,所以他们也买了雪花膏,雪花膏也是用来擦手的可以防冻,防开裂。当时经济基础弱,也没有多少钱,能买一两样就不错了,上街赶集也就是寻个开心,看看热闹。去集市上看一看,买了头绳,手巾,袜子,绣花用的针线也置办了一部分。石垭场当时非常热闹,下午四五点,满街还是人,不像现在十点钟人都走光了。赶完集,二姑和幺姑下午两点多回到家里了,她们一路有说有笑,蹦蹦跳跳,这十五里路很快就到家了。

二姑和幺幺买了自己的东西,还买了糖果给大松。一到家,大松就围了上去,“二姑,幺姑糖糖糖糖”。“这里有糖糖,少不了你的”,二姑抱起大松转了一个圈,大松见了糖哈哈大笑。

腊月初四是大松奶奶生日,初五初六又是办酒席,有些客人就提前到来了,大松的大姑带了两个小孩儿,还有大松奶奶的姐姐,都来到家里做客,可热闹了,大松的外婆外公还有舅舅也来了,大松爸爸的舅舅舅母也来了,大松巴巴的老表也来了,大松爷爷的姐姐妹妹也来的,这一家人真的不少诶,主客都十多20个,而且是每家亲戚只派了代表。

上午开始杀猪,杀年猪时没有杀,所以就计划酒席前杀猪,这样厨师用肉更方便,今天是厨师亲自杀猪,杀完猪就开始干厨房的活儿。

鞭炮响起,中午开饭了,坐了四桌客,是奶奶的生日,饭菜自然丰盛,又宰了猪,自然油水不少啊!大家也吃得高高兴兴的,因为有专业的厨师在做饭菜,味道可比平常的家常菜好多了。按照办酒席的菜品做的。鸡鸭鱼肯定有,红烧肘子,粉蒸肉,墩子肉一碗,豆腐香干,萝卜干炖菜,洗沙肉,四川酥肉,梅菜扣肉,这些菜品不用吃,就是一听就让人垂涎三尺。都是平常想吃而又吃不到的,也就是办大酒席才会摆出来。这次奶奶过生日,又是二姑的结婚酒宴,一连三天肯定热闹。

虽然是腊月初,但是阳光普照,倒还有小阳春的感觉,太阳暖洋洋的,让人感到特别舒服,客人们各自玩耍,有的打扑克,有的下象棋,那就在那里聊天,摆龙门阵,摆谈一下这一年的各种各样的情况,和一些新鲜事趣事。所以说今年家里的年猪杀了有多大?割了多少肉?稻谷分了多少斤?红苕分了多少斤?小麦分了多少斤?生产队又有哪些人结了婚,又生了几个小孩?都是一些他们耳闻能见的事。亲戚们站在一堆就是聊这聊那。反正有说不完的话。这都非常正常,亲戚一见了面,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都有大半年没在一起了,机会难得呀。有的打牌,有的聊天,有的三三两两的去转路,去三湾塘去半山腰,走一走,看一看,都夸赞今年的小麦长的好,明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冬小麦当时在生产队也算是主要粮食作物,整个产量还是没有稻谷高,他主要是干地旱地地也比较瘦,产量啊就不是很高,品种又老又没有新品种,化肥也不多,当时的条件就是挑粪水灌溉。营养不能充分跟上,想收获很多粮食,那是不可能的。好在,人们把所有的面积都总下一点也不落下,有一寸土地就丢一粒种,绝对不放过任何可以种粮的土地。为了吃饱肚子,大家想尽办法增产增收。

大家对山湾堰塘非常感兴趣,就是一个小小的水库,可以保证翻春以后水稻田的灌溉,可以不靠天吃饭。有了水就有了一切,就有了粮食,对吃饱肚子很重要。山湾堰里边还养了有草鱼,每年过年的时候都会打捞起来分给大家。这里是天然水质养大鱼,肉质肥美,鲜嫩可口,这可是没有饲料的鱼哦,当时的鱼也没有那个福气,其他动物都没有饲料,哪里有给鱼吃饲料的份儿?各家各户的门前树上都挂的有萝卜干了,今年的萝卜又丰收了。萝卜干炖腊肉,那可是一大美味啊!

客人们在外面耍了一下午,天黑又回来了,晚餐六点半开始了,先是饮酒,那时饮的是镇上酿的稻谷酒,味道甘美香醇,一般冬天喝的都是60度的酒,白酒一下喉,好像燃烧的火一样,马上从心底窜上来,恰好这是寒冬腊月,顿时感到身体暖和,猪耳朵,猪香肠,猪心,猪肝肺,这些下酒好菜全都上桌。大家吃的开开心心,笑颜开呀,没有这么热闹了。这是一次聚会呀,本来是给奶奶过生日的,大家快乐,奶奶也快乐,所以生日更加快乐。

白天忙活了一天,大家都有一些疲倦了,吃完晚饭,大家洗漱睡觉了,人多睡觉,实际上也是在聊天,有些小孩子叽叽喳喳的,哪里睡得着啊?特别是人多的时候,小孩子更加兴奋,大家都叫人来疯。小孩子蹦蹦跳跳,打打闹闹,差不多晚上11点了才安静下来了。

初五,大喜的日子,初五是咨客<置客>,初六正酒,当时结婚都是两天,川北农村办酒基本都是两天,男方女方各办各的,只是正酒这一天有区别,女方嫁女吃了早饭就出亲,哭哭啼啼嫁女,陪送女儿往男方赶,男方正酒是中午迎亲,高高兴兴迎亲。出了娘家进新家。其本形式大都这样!

初五中午有六七桌客,粘亲带故的都来了, 席间十大碗,算是比较丰盛的了,两个厨师忙得满头大汗了,当时都是烧大柴,也没有煤炭,熊熊火光照得满院通红,厨房里热气腾腾,饭菜飘香,是没有电灯,全都用煤油灯,厨房里两盏,其他各个房间一盏,院坝里两盏这些灯都比平时大多了,亮多了,给人一种暖和的感觉,给这吉祥的日子增加了喜庆。

晚上五点,开席放鞭炮,本村的附近的一些邻居全都来了,自家院子的老老小小悉数到齐,反正是本家同姓的,都必须全家来吃饭。这是规矩约定俗成。吃饭前要挂礼簿,就是说客人送了什么东西都要登记下来,以后客人家里办事要如数奉还,甚至还的还要多一点,其实也是相互帮助,相互支持。这与专门摆酒摆宴,收礼不同,这是这一种民俗行为,以摆酒的名义来收礼的大不相同。那是一些官僚分子做的事,与普通百姓是两码事。这些礼数是主家的秘密,就不在此公布。反正现在还给别人的,要多得多。晚上开了12席,菜的味道也很好,客人们吃得都非常满意,都夸厨师的技术好,也夸主家办事诚恳,真诚对待客人。12席是分两次坐的,一次六席,因为桌椅板凳餐具不够,所以必须开两次洗。先吃完的就去聊聊天,打打扑克,有的就回家了。第二一轮,大家反正不慌不忙,后面没有席了,慢慢吃,慢慢饮,吃到满意为止,心情舒畅。十点以后客人上去了。因为第二天一大早还要出亲,所以必须早一点休息。二姑这时可是忙坏了,要不停的哭嫁,但可以收一些红包和一些小礼品。一直哭到深夜。

第二天四点多,厨师们又开始起来做早餐了,这天是正酒,客人也多,男方也派了一些帮忙的过来抬嫁妆,比昨天又多了两席。当时没有汽车和现代交通工具,一切全靠人力,挑,背,扛,抬。这里去二姑爷家有四公里,全是山路,所有的东西全是靠抬,他们也请了16个小伙子过来抬东西,抬嫁妆。

二姑照样哭嫁,挣了一点红包,生产队的姑娘们都来为她送行,陪他一起哭嫁,点钟就开早饭了,对方来说,这是正酒,出亲的酒席,大鱼大肉13个大菜,二姑还会给每一个桌上的人敬一杯酒,客人们照样要给她发红包,这是礼数。两轮席做完了,就是男方家的接亲的坐席,吃饭前,小伙子们来到的时候就抢先把自己要抬的东西绑好,首先是减轻的抬,虽然不是很远,但也有七八里路。南方过来抬东西的客人倒还是客客气气,恭恭敬敬,把绑好的东西放在顺路的地方,他们也开始吃饭了,小伙子们都夸主家的席做得好,厨师的手艺不错。菜品份量很足,说实话,宰了一头大肥猪办的酒度肯定不会很差。加上爷爷奶奶也是慷慨之人,不会让客人失望,一定要吃好喝好。人这辈子就这么一回,总不能让人说闲话吧!

鞭炮响起,正式出亲,二姑跪拜,父母和哥嫂就跟着自己的嫁妆出发了。当然也安排了亲戚送二姑,大约有12个人陪同。男方帮忙的小伙子高高兴兴的抬上嫁妆,走在前面。今天是新娘子和娘家人走在后面。亲戚和二姑他们告别,祝愿他们来日方长,生活幸福。迎亲的送亲的一大路人向男方出发。走过井田,翻过柿子树湾,再经陈家湾,就到达二姑的幸福港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