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金色华年 > 第9章 凳白云山

第9章 凳白云山

还没有亮,大家吃个早餐又打着火,把电筒向白云山进发, 白云山离本队低洼地有300米高, 白云山与本队的其他土地好像是两个世界一样。人们早就带着干粮,馒头,烧馍,烙饼,反正怎么方便怎么带,中午就在野外解决午餐问题,大家提上水壶,和一些农具。前前后后就向山上出发,整个生产队全体出动,场面十分壮观。每年白云山就是一场大战,干完白云山其他地方的活就容易多了。白云山路程最远,差不多有一公里,他是本队的最高点。上面的土质好,光照强,庄稼地里产量也高。以前本想送给另外一个乡,但是很多社员不同意,认为这么白白一块地送给其他乡是不划算的,会是一大损失,大家都觉得太远了,干活不方便,但是有远见的人认为,那里以后说不定还可以成为一个风景开发的地方,在上面观看日出,观看雾海,那位置是绝佳的地方。如果有足够的资金,可以开发玻璃栈桥,空中走廊,也可以开发天梯300米长的电梯等等,只要你想得到,都可以完成那美好的梦想。社员们一早就到了白云山上,都是在家里吃的早早饭,差不多四点钟就起来做早餐,吃完早餐五点半出发,争取早一点干完山上的活就好,早一点回家,因为山高路陡,为了安全,所以收工不能太晚。大家昨天干了几块地,完成了一部分的翟总,今天还有一部分也要把它干完,所以大家都不停的忙碌手中的活,割苕藤挖红薯,整理红薯,翻地,挖窝打沟,播种施肥,一气呵成。大家干的比昨天更顺手,速度更快,这是东方露出了鱼肚白,太平坝里也升起了团团白雾,整个白云山下面被浓雾笼罩着,看不清房屋,看不清庄稼,看不清树木,眼前只有雾海翻滚,白雾茫茫,海上面是一座座的山巅,还有一些高大的树木,这种景色其实平时自己很少看见,因为我们住在山沟,在山上的人们倒是到了秋季以后,基本上天天就可以欣赏。太阳慢慢从东方的一品鲜升起,开始的时候就是露一点白白的小脸我,由于浓雾缭绕,时常翻滚,太阳也是若隐若现,偷偷的躲在山后面,好像要与人捉迷藏一样,太阳露出整个脸面的时候,霞光万丈,雾海上面金光四射,小草树枝上的露珠儿晶莹剔透,在晨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

社员们隔到小腿上面也有露珠,但是为了加快速度,大家也管不了那么多,心中只想早一点把合而完成,天黑前完成任务,这样就可以早一点回家了,这是大家最基本的想法,也是最实际的想法,上白云山的都是生产队的,主要劳动力,所以手脚麻利,动作灵活干活,配合相当到位,不一会儿,一块块大地就播下了新的种子,种完一块又干完另外一块地,这些红色的在人们的劳动中慢慢的被蚕丝,慢慢的被瓦解,到了中午时分,已经又完成了一大部分,离总体目标总体任务很近了。大家开始围炉煮茶,女同志们去树林里捡了一些干柴和树叶,拿过来就在地边架起几块石头,支起几个茶壶开始烧水,大家围炉煮茶,熬制菊花茶,大家一边饮茶,一边聊天,一边吃,早晨带上来的干粮,这就是今天的午饭,虽然不是在餐桌上吃,但是也别有一番风味。大家相互交换着吃,品尝自己和对方不同的味道,这种感觉平常是没有的,菊花茶喝了神清气爽,喝完茶,大家休息一会儿,又开始继续干活。大家把早上背上来的种子化肥基本上全部用完,这上面的活也就干完了。剩下的就是每家每户分红薯和苕藤,每天做到空手出门满载而归。大牛家住在白云山的对面,他每天回家就不下山了,就从直接从山顶走一圈绕大半个圆就到了他家的后面。下二30米的坡就到家了,回家的路程是最近的,也是最快的,也是最平坦的。因为生产队的人也不是集中居住在一起,是零零星星这一户,那一户零七落八的。集体生产的时候,大家都不愿意住在一起,这样方便自己好做事情,有时拣柴割草比较方便,没有人来管理,一句话,就是自由。大松生产队地型相当特殊,有山有水有平坝,有塝有梁还有砭(半山腰),生产队不大,具有地理特征多样性,真还不是几百文字能叙述的。如果按照现在人的景观设计规划,太平六队完全可以打造一个现代地质森林公园,有摩崖石刻,有观音岩,猫儿石,大猫儿石当年地震垮掉,里面又出现一小猫儿石又在原处,有寨门,盘旋的石梯与剑门关很相似,有大石岩,里面能容纳2三百人,如果搞景观设计,让设计师能创作出异想不到的好作品,只有你去那里实地考察就能发挥你遐想的空间,让这里会有另一种面貌出现在你面前。那种美是绝世之美。加上日出,雾海,这里将成为不是仙山胜似仙山的独特景观。

今天干活很快,很利索,兴致也很高,听队里领导说,过段时间要杀六头大肥猪,全部分给大家,大家更是积极。今天李山没有象往日那样活蹦乱跳,而是扭着头在那里干活,很不自然的一种状态,大家都还没注意,以为他偷懒,其实是昨晚睡觉落枕了。头疆在那里不能灵活旋转。大松爸爸注意到了,上前便问,“李老山,你今天怎么了,哪里不舒服?”“成哥哥,我脖子不能动了,一起床就是这样。还痛。”“那让我看看。先找个地方坐稳坐好,我帮你揉揉。”李老山在地边的青石包上坐下,大松爸爸就给他揉一揉,其实揉是分散老山的注意力,只见他双手扶住老山的脑袋,具体动作如下,用右手托住李老山的下合,左手扶住他的脑袋,顺时针方向摇晃,患者放松跟着手势转,动作由慢变快,七八秒钟后,用力往上一端,咔擦一声,脖子恢复正常。这就是民间手法端脖子,一端就好,这里的端是是端正,一动词,一端就好,让痛苦逃跑。

大松爸爸给李老山不到两分钟就治好了。“成哥哥,这一下就好了,头也灵活了,真舒服,谢谢成哥,你是华佗在世”,“好了就对了,好了就对了,”这种为人免费治疗的特别多,主要是本队的,邻里乡亲,顺手帮忙。李老山能自由行动轻松了,非常高兴。下午四点,人们把当天分好的红薯全部往家里运,为了安全起见,大家必须早一点回家。九月的天气特别的清爽,不炎热,不寒冷,温度很适宜,大家抓紧速度早一点,干完,早一点下山。人们喜欢登白云山不单单是看美丽的风景,关键是收获不小,收工还早,前些年前任队长不会安排,搞得天黑才回家,打起灯笼火把往回走,太不安全,因为还冷,夜黑风高,山路陡峭,想想心里直打哆嗦,这任领导想法不一样,思想开明,安全第一,人的生命财产高于一切,多做实事,少喊口号,让社员尽量提高生活水平才是最终目的,在那个年代有这种思想己经很超前了。这一界本队领导班子就是很新颖,出奇招,不守旧,为大伙儿着想,一定要让社员得到实惠。大家把今天挖的红薯往家里运,有的背,有的挑,反正是人力,也没现代工具,到目前为此白云山也没公路,由于离社员们住地较远,现在那二十多亩千年亩田己成为森林的一部分,树木早己碗口,脸盆这么粗了,它己成为青山绿水的一部分。也许他还在等待有缘人去开发它,让它成为人们的视觉盛宴,在众多的风景区中成为与众不同的特别耀眼的哪一个。社员们大挑小挑,大背小背的往家里搬运,其实就是现实版的蚂蚁搬家。只要是有用的,绝对不舍弃。今年的生产时间安排很受社员的赞赏,大家收工也不打黑摸(走夜路),对新一界领导班子赞不绝口。

红苕运到家,道先是储存,按大小好坏清理出来,把最好的窖藏起来,这样可以长期保存,一般到来年的二三月,仍然很新鲜。

生产队的官窖也在不断的储存红苕,六口大窖,可以储藏上万斤,为来年的苕种,还有生产队猪饲料提供保障。

自从官窖启动,值班守夜也同步起动,值班表上今年又增加了几个值班的小青年,他们也成了值班队伍的新力量。

大家是头一次没在夜晚下白云山,夕阳西下,金色的余辉照在行走的人们身上,地上留下长长的身影,天空绯红,反射在大地上,整个太平坝都披上了一层金色,太阳下山了,人们到家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