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穿越七零之我拿起了杀猪刀 > 第144章 发工钱

第144章 发工钱

三天后,一辆部队的专用车驶进了清溪镇,

早已得到消息的刘阿满和陆知闲两人把准备好的东西送上车后,也拿到了这一次的货款……

等一切尘埃落定,刘阿满才有时间坐下来,好好的算算这笔账。

刘发他们一共购买来了十八头猪,大部分都是在一百五十斤左右。

剩下一头是刘青家里拉过去的,才一百三十五斤。

这个时候,村民上交生猪分三等,一百五十斤的猪属于二等猪,供给食品站的话有五毛一分钱一斤的收入。

刘阿满给的是五毛三分钱的价格,所以刘发上门一问,村民二话不说就同意卖给他了。

这么多头猪一共花了一千五百六十五块多。

而她拿到的货款有两千五百,以两块五毛钱一斤的价格卖给了部队。

这个价格并不贵,

现在供销社的瘦点的猪肉价格都在7毛八毛九毛一斤间活动,上等的猪肉一块一二左右。

两斤生猪肉烘干水分制成猪肉脯最多只能剩下一斤三两左右。

而且,刘阿满搞的那两头野猪就有五百斤左右,加上空间的肉,

杂七杂八的加起来,赚的其实并不多。

好在除了肉脯,还做了不少其他好东西。

刘青他们的工钱都是一块钱一天,一共忙了十二天,每人分得了十二块钱,

这样,一家就有二十四块钱了。

这可把刘青两口子高兴坏了。

要知道,城里的临时工一个月才十八九块钱一个月,而他们不到半个月就领到了十二块钱。

而且,早中晚吃的都是刘家提供的饭菜,还能餐餐吃上肉。

这还不止,完工那天,刘阿满还给两家人分了点猪肥油和一个猪头带回去。

刘铁柱两口子说啥也不好意思要钱,只说把猪头和肥猪油带回去。

刘阿满只好发狠说,如果不拿钱,下次有事就不敢再让他们帮忙了,他们才把钱和东西收下。

这几个猪头都是最后两天杀的,就吊在老瘪汉家里的那口井里冰镇着,

所以,现在还没有异味。

其余的猪头,都被刘阿满借口带去镇上给龙五,偷偷的放进了空间里面。

两家人再三感谢后,为了避免被其他村民看到,两家人打了一些猪草,把东西都放到猪草里面盖着,才偷摸着匆匆回了家。

至于刘发和猴子那边,刘阿满给刘发塞了二十块钱,猴子得了十五块。

这两人不仅帮忙收猪,回来后也帮着收拾猪,所以,在给了猪肥油和猪头的同时,还给了一小块腊肉。

可猴子只要了钱和猪肥油腊肉,猪头他没要,对于他来说,有猪肥油,比什么都好。

炒点青菜土豆,加点炸好的猪油,就能香得让他把碗都舔得干干净净。

这猪头,奶奶不在了,要了,他也不会弄得好吃。

刘阿满见状,也没说什么,

只是,在刘雅丽回去卤猪头的时候,顺便让她把猴子那只也给卤了。

等到晚上天黑的时候,送去了猴子家里。

一个猪头并不小,但卤过的吃个两三天都没问题。

刘发拿回去的那只,也让杨素珍当晚就给卤了。

还把刘二牛刘三牛还有杨子丰都叫回家里吃饭。

中午的时候,曹爱花就看到自己公公拿回那一大堆肉,下午去地里干活挣工分的时候,她就心不在焉的干着,眼神频频的看着家的方向,想到今晚这顿丰盛的晚饭,口水就止不住。

可好不容易熬到收工回家,

结果一眼就看到院子里正在泽菜的三个大男人。

脸一下子垮了下来,

妈的,这么一点肉,有这三个人男人在,她还能吃上几块?

曹爱花的脸色摆在那里,

大大咧咧的刘二牛刘三牛丝毫没有察觉,吃饭的时候夹得好欢。

而心思敏感的杨子丰就感觉到了,他十二三岁开始寄人篱下,虽然伯父一家对他还算不错,但终究始终有所差别的。

他也养成了看人眼色的习惯。

在又一次看到这个大表嫂瞪着他的筷子后,他的筷子就再也没有夹向那盆猪头肉。

刘三虎不明所以,看到表哥没有吃肉,以为他不好意思,

便自己吃一块就夹上一块给杨子丰,一边吃还一边嚷嚷着,

“表哥,快点吃,别客气……”

看着明显比刚才夹得更快的筷子,曹爱花脸更黑了,

杨素珍见了脸一沉,猜出了曹爱花的心思,但碍于自己娘家侄儿在场,不好当场发飙,

她干脆站起来,把曹爱花面前那盆猪头肉分了一点给公公婆婆丈夫后,便直接放在刘三虎面前,

“吃多点,家里还有点猪肥油,明天准备炸油,那油渣可香了,你们三个再回来吃饭。”

这是老娘的地盘,让娘家侄儿来吃顿饭,这做儿媳妇的竟然还敢给脸色瞧!

曹爱花咬着牙齿,看着离她老远的猪头肉,

妈的,这老太婆就是偏心,没把她这个媳妇当人看……

……

做完这单生意,刘阿满决定听话的苟着,除了作坊的日常生产,

她停掉了村里收鸡蛋农作物的这门生意。

这门生意赚得并不多,主要就是想为乡亲们赚多点。

停掉后,村民虽然有点失望,但也没多说什么。

自从作坊收草药,他们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平日里虽然舍不得经常买肉吃,但鸡蛋还是隔两三天就吃上一次的。

现在没人收,他们也很少留着送去供销社,而是留着给自己家人补身子。

日子慢慢的过去了,小新也顺利的以镇上的第一名成绩看上了县里的初中。

不过他没有选择去县里读,而是继续在镇上读初中。

镇上的教育肯定没有县里的好,但这小家伙这种决定了就不再更改的性子,刘阿满也不勉强他,尊重他的决定。

其实在镇上也好,还能每天跟着陆知闲的车上下学。

就在这忙忙碌碌中,京市传来了一件噩耗,通过广播传入了千家万户。

百姓们痛哭流涕,悲伤不已,纷纷自发哀悼。

到处一片哀悼……

刘阿满就算早就知道历史,在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悲痛不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