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宣德五年4战斗力
第二天早朝,果不其然,文臣武将各抒己见,吵成了一锅粥。
好在户部主事王良善解人意:“开平卫的粮饷花费巨大,朝廷是有些支持不起了,但开平卫不可不守,我建议精简守城军士,让他们轮番守备开平卫,然后让他们的家属内迁至云州、独石。”
怎么说呢,这个和稀泥的建议说白了就是放弃,但不完全放弃。精简开平卫守军,轮换一次只派1000人驻守,事实上,这就是放弃了。
六月雕鹗、赤城、云州、独石四座城堡修筑完成,朝廷下令,迁开平卫于此屯守。自此明朝尽失龙冈、滦河的屏障,弃地三百里。
撤掉开平卫,仿佛就是在告诉草原上的蒙古人:“你过来呀!”
如果此刻小朱祁镇在现场,那肯定是满地打着滚喊不能放弃。如果大家都知道即将发生的事情。相信朝廷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守住开平卫。
六月弃守开平卫,十月教训就来了。离开平千里之外的辽东,发生了一件不小不大的事情。
这就是宣德五年,草原流浪汉阿鲁台进犯了辽东。虽然此事并没有激起太大的浪花,但是还是给平静的宣德五年带来了一丝波澜。
逃往兀良哈的阿鲁台休整了两年,感觉自己腰不酸、腿不疼,可以一口气抢一把了。问了问邻居,哪好抢?哥们儿准备来上一发了。邻居告诉他,别去西边的会州,上一次去那抢的兄弟没几个回来的。
要抢就去南边,辽东好抢,我们都抢过。
蒙古人不骗蒙古人,阿鲁台兴致勃勃的出发了,抢辽东去啰~
十月初八,阿鲁台到了辽阳,还没开始抢,开元的指挥同知皇甫斌来了。这次阿鲁台只带了3000人来,毕竟已经成了草原流浪汉,这3000人已经是全部家底了。皇甫斌带了多少人呢?5000步骑兵。
清晨,双方在密城东峪相遇,随即展开激战。阿鲁台率军迂回明军左翼突袭,皇甫斌、皇甫弼父子身先士卒,率步兵列阵迎敌,配合火铳、弓箭猛烈反击。三万卫千户吴贵,率领骑兵迂回猛冲敌阵,双方相互冲锋搏杀。
战斗从清晨一直打到黄昏,明军箭矢、火药悉数用尽。但士兵依然士气高昂,纷纷放下弓箭、火铳,以长枪大刀与蒙古骑兵肉搏。最终因伤亡惨重,双方同时退出战场。
此战阿鲁台伤亡不到1000人,而明军阵亡631人伤1754人。指挥同知皇甫斌、皇甫弼父子战死、三万卫千户吴贵、百户吴襄、毛观皆力战而死。如果阿鲁台能再多坚持半个时辰,明军必然溃败。
密城东峪之战,是两军堂堂正正,兵对兵、将对将的一次正面战斗。不可否认,明军战斗意志高昂,但是战斗力与蒙古兵一比,貌似就差了一点意思。不怪我军无能,只怪鞑子战力太强。
这场不大不小的边境战斗,却将一个硕大的问题暴露在了大家面前:明军已经很难在野战中与蒙古军抗衡了。这是一个不争的实事,但是朝堂上又有多少人愿意承认呢?我堂堂天朝上国,竟然干不过你几万鞑子?
当初朱祁镇进入土木堡之前,曾派出三千营的吴克忠、吴克勤兄弟前去御敌。明军三千营与瓦剌骑兵在鹞儿岭大战,最终全军覆没。激战途中吴克忠战马受伤,他下马射击,矢尽被围,持枪杀数十人而死。
瓦剌士兵十分惊讶,这位明朝将领竟然如此强悍,脱掉他的盔甲才发现他是蒙古人,随即大哭,并把兄弟二人带回埋葬。
吴克忠、吴克勤兄弟可都是蒙古人,所部兵马也是鞑靼马队。在明军序列中,投降过来的蒙古人一直是战斗力的天花板。但是这样强悍的军队都不敌瓦剌骑兵,可见瓦剌人的战斗力有多强。
从朱棣到朱瞻基与蒙古之间的战争一直是以明军主动出击为主,这逐渐的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明军要主动寻求与蒙古军野战,只有在漠北战胜蒙古,才是中原英主。
而后的北京保卫战之所以能胜利,除了于少保的能力,明军将士同仇敌忾,最关键的一点是,这一仗明军与瓦剌之间打的是一场阵地战。一旦陷入阵地战,蒙古人的机动优势就无法发挥,仅仅依靠勇气士气、士兵数量、武器的先进程度,蒙古完全不占优势。
所以土木堡之后,明廷开始重视修边墙、建要塞,也是一种思维的转换。
时间回到宣德三年,宽城之战的胜利,掩盖了明军许多的缺陷。人一旦陷入了固定思维,就很容易犯错。要知道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最终在土木堡明军赔了个精光。
大明帝国已经立国60多年了,仁宣之治承平日久。明军战斗力下降已经是不争的实事,这与华夏民族安土重迁的性格密不可分。一旦战争机器停止下来,民心回归于安稳之后,就趋向于内部发展,对外的战争就缺乏动力。
小朱祁镇曾在无数个时刻,思考过这个问题。这一世他肯定不会傻到再去土木堡旅游了,但是瓦剌的日益强大是他无法改变的。自从会说话了之后,每每等到朱瞻基下朝之后,他就会跑去找父亲。
让父亲讲讲打蒙古人的心得体会。
有时候老爹会耐心的给他讲讲当年跟随爷爷出征的故事。有时候则会告诉他:你现在还小,长大了就会知道。但是更多的时候,老爹不是在斗蛐蛐,就是在斗蛐蛐的路上。
有无数次,朱祁镇都想把真相告诉这个贪玩的老爹,但最终还是忍住了。毕竟自己也做了一辈的的皇帝,皇家的忌讳他心知肚明。如果真的告诉了老爹自己是转世灵童,这已经是我第二次人生了,都不说有谁相信。就算老爹相信了。转头问一句:那我几时驾崩啊?
难道说:“快了,没几年了。”
这些事就一直埋在朱祁镇的心底,困扰着他。但是怎么对付蒙古人这属于国家战略,谁没事会跟一个三岁小孩谈论这些呢?能陪他聊聊这些的只有王振,但王伴伴这个小脑瓜能想出什么好东西。
他要是一个有战略眼光,能带兵打仗的人,当年就不会有土木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