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汪馨城的转变
汪馨城自从拿到了账本之后,便直接旁若无人的开始计算了起来。其余的众位大臣竟然也无一人出声打扰,就连韩晨都聊有兴趣的走下了龙椅认真的看了起来。
空荡的御书房中,竟只有算盘啪啪的响动之声。
也不知过了多久,当最后一册账本被汪馨城发下了之后,这账本也总算是计算完成了。
见汪馨城总算是计算完了之后,韩晨不禁开口道:“汪爱卿,说说感想如何?”
汪馨城闻言,略显尴尬的出声道:“回陛下,这《数学》确有过人之处。”
见就连汪馨城都如此说了,韩晨更是来了兴趣,开口追问道:“汪爱卿,快与朕详细说说!”
“遵命……”
汪馨城感慨着开口道:“首先第一点:这数学所用的数字对比之前我等所用,书写起来更为便利,而且一目了然也更容易识别。”
“第二就是:所使用的纸张也回少了很多,基本上过去三本账册才能记录的内容,换成数学所用的数字之后,一本账册足以记录。
这样以后算账和查验的时候就不用在到处去核验上下册了,一本足以。”
“第三点:之前户部所使用的记录方式都是混计的,所以账面看上去杂乱无章毫无头绪。
可如今老臣用了刚刚五皇子殿下传授的支出与收入之法,将账册从新整理之后发现。每一笔账目都更为直观就更加清晰,这对以后的计算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同时也能大大节省人工的成本。”
“至于其他的一些好处嘛,恕臣愚钝,暂时还没有发现。”
可能就连汪馨城自己都没有发现,随着他滔滔不绝的讲述着《数学》所带来的巨大转变时,自己的心态同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此刻,见众人皆是一脸惊喜的样子,韩战适时的开口道:“对于《数学》仅凭这些,汪大人便知足了嘛!”
汪馨城闻言,顿时眼睛一亮。
“五皇子殿下,这数学一道,您果然还有私藏嘛!”
其实他刚刚就有所疑惑,明明最开始韩战教他数学的时候,就讲了那个什么乘法口诀。可之后却一直未见其出现。如今听韩战所言,果然是还有后续啊。
“私藏倒是谈不上。”韩战闻言摆了摆手,随即开口道:“这《语文》同《数学》本就是我为7到10岁的孩童所创之启蒙之物,更为高深的内容现在倒还用不上。”
“启蒙之物!”汪馨城闻言顿时心惊不已。
如此神物原来刚刚是启蒙之物啊,亏了自己刚才还因为有所小成而沾沾自喜呢。
“还望五皇子殿下不吝赐教!”
常年和数字为伴,汪馨城对数字可谓是极为敏感的。但了解《数学》之后,汪馨城早已被那些数字所深深吸引、甚至可以说是沉迷其中。
他就算再糊涂,现在也能猜得出来。这《语文》、《数学》还有那个字典,怕都是眼前这位五皇子殿下所着的。
所以自己如果想要学习更为高深的《数学》知识,也只有求助眼前的这个人了。
“鱼儿终于还是上钩了!”
哎……
韩战心中窃喜,不过嘴上却开口道:“这《数学》与那《语文》皆是新学,若是贸然推广出去,只怕是会引起那些读书人的不快啊,更主要的是对不起列祖列宗不是!”
“我看谁敢!”汪馨城闻言,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一般瞬间炸毛,随即激动的开口道:“更好的传播知识,让每个百姓都有机会识字、明理,那才是我辈读书人应做之事,那才算得上是对得起历祖历宗!”
“若是有人敢阻止新学的传播,那才是对不起祖宗,更是阻碍我大夏发展最大的绊脚石!”
对于汪馨城如此快的变脸速度,在场的众人皆是瞠目结舌。本来还同他站在一条战线上的其他两位尚书现在更是一脸震惊。
我是谁?我在那?这货在干嘛?
汪馨城当然也注意到了在场众人的变化,不过他也实在是没有办法啊。
先不说自己已经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单说这《数学》能给户部带来的巨大好处,他也不得不选择屈服。
没有办法,只怪这《数学》真香……!
推广新学如今已经成为定数,新学所带来的好处更是显而易见的。
说服六部尚书本就不是韩战要面临的最大难题,最大的问题,其实还是来源于世家以及众多文人们反扑。
毕竟说起来,他们才是文章取仕途这块蛋糕最大的受益者。
见再无人反对推行新学之后,韩晨这才缓缓开口道:“如今新学已出,推行新学势在必行。”
“可若是由五皇子主持的话,朕认为不妥!毕竟就算五皇子天赋异禀,但毕竟年龄尚小,恐难以服众啊!”
韩晨说出了自己的顾虑,但是常年混迹于官场又都是独掌一部的阁老重臣,他们又岂会猜不出韩晨的意思呢!
只见此时汪馨城率先出列,然后开口道:“禀陛下,先前是臣有眼无珠。还望陛下给臣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让臣来主理此事吧。”
“哎,我说汪大人,你这就有点不地道了吧!”只见此时柳圆直也站了出来,然后开口道:“启禀陛下,是臣最开始便支持新学的。望陛下恩准让臣来主理此事吧!”
“陛下,臣也愿意主理此事。”
……
见六部尚书纷纷请求主理新学一事,韩晨心中甚是欣喜。
他们是在抢功吗?当然不是!任谁都知道此中的凶险。
而且他们也清楚,说是主持此事,他们也不过是站在台前,为五皇子殿下挡刀之人罢了。真正主持此事的,还是五皇子殿下本人。
韩晨刚欲开口点汪馨城来主持此事,不想老丞相徐玉泰却直接开口道:“陛下,这虚名还是让老臣来领受吧!”
韩晨闻言,微微有些错愕。无疑,老丞相徐玉泰就是最佳的人选。
徐玉泰历经两朝而不衰,两袖清风、大公无私的形象也早已深入人心。不论是在朝野亦或是在民间,老丞相都有着不俗的威望。若是此时由徐玉泰来主持的话,那么非议之声确实会小很多。
但韩晨还是心中有些不忍,随即再次开口道:“老丞相,你可想清楚了!”
“无需多想!”徐玉泰回答的干脆利落,随即傲然开口道:“说句不客气的话。这满朝文武,也没有谁比臣的这把老骨头更能抗了吧!”
徐玉泰虽然说的风清月淡,但其心志之坚怕是再难有人企及。
韩晨见徐玉泰再三坚持,便也不在开口劝说。
既然主事之人已定,那么接下来,御书房之中讨论最多的,便是如何才能在最小的损失下顺利的推行新学。
众大声议论之声不断,虽有争吵但都是良性的,毕竟大家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
为了推行新学,为了大夏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