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弘农议和
联军猛将败退,普通士卒也打不过唐军。只得选择撤退,放弃先前占领的阵地。
联军大帐。曹操很生气。
“岂有此理。李存孝出战。你们为何不扔油瓶子。用火烧他。”
这话很有问题,他们偷学了唐军的手段,对付猛将兄啊。
典韦解释:“天黑看不清。再说,李存孝是突然杀出,俺不得不跟他拼命。”
“也不怪你。只是,太可惜了。这一波没成功。潼关就打不下来了。”
曹操感到心累。为何他跟韩国打仗,那么的顺利。对上唐军,就这么难呢。只能说唐军的将领、装备、战术,领先联军太多。
一夜无话。
第二上午,联军大营议事。
诸葛亮汇报兵力情况:“自我军离开弘农,大战、小战数十次,牺牲六万士卒。咱们还剩十四万兵力。”
“孤王刚收到北边的情报:唐军止步原平城,北边战事马上结束。而今,我南方联军,继续打潼关,意义不大。当撤回弘农。”
曹操的校事府,北方的情报工作,真滴不容易。距离这么远,还得想法子,送信过黄河。这个消息,足足迟滞了七天。
这是天大的坑。若是曹操,早收到情报。这潼关,就不用死这么多人了。一切晚了。
联军果断东撤,向弘农而去。距离七十多公里。联军行军两日,进入弘农城。
东边五十多公里是陕县,有杨林大军挡道。唐军三万步兵,在青龙涧河,东岸布防。还有一万大唐水军助战。
杨林一直想打一仗。可局势变化太快。没给他表现的机会。只能在联军回撤路上,干一仗。
曹操得知杨林还想打仗,有被冒犯到,疯狂吐槽:“杨林老儿想干嘛。他难道想打败我联军。陕西又不是险地,就凭一条河嘛。再说,他就四万士卒。谁给他的自信。”
诸葛亮上前劝说:“大王息怒。咱只要等几日。且等李贰的军令到来,杨林必撤军。”
唐王宫,李贰收到一系统的情报。汇总起来,分析一波。
战役打了这么久,大唐已经战死十多万。已经不能再打了。
不过,大唐是战胜国。搞一个停战协议,很有必要。
正好,曹安民在大唐。还有陕县、渑池、新安三县,有不少杨氏子弟与家眷,可以做为人质。用来交换徐荣等凉军将领。
李贰做出决定。还写了一封信,是给曹操的。然后,把这些事,交给包拯去办理。
而李贰自己呢,当然是找大乔玩耍。毕竟,刚拿下这个妹子,得好好陪陪她。增进感情不是。所谓,日久深情嘛。
日,在古代,称之为太阳,不要想歪。
几日后,包拯与三千唐军水师入黄河,来到弘农河畔。然后,让传令兵上岸,送上拜帖,约见曹操。
联军帅帐,曹操很疑惑:“包拯想干嘛。”
杨修抢先说话:“应该是代表大唐来和谈的 。”
“那就会一会他。孤王要看看,大唐能玩什么花样。”
弘农在秦代,叫函谷关。春秋时,老子出函谷,也是这里。太初宫,是纪念老子着述《道德经》的地方。
曹操与包拯,在太初宫会面。
“见过齐王。”
“不必多礼。” 曹操打量着眼前的黑碳头。
“包拯。孤王观你,是正义忠直之人。为何辅助李贰,勾结异族、祸害中原……”
“齐王,你说错了。我大唐教化天下万族,目的是实现天下大同……”
“哼。李贰真能忽悠,这你也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涿鹿之后,蚩尤被黄帝斩杀。其手下部族,大量融入中原九州,少量迁徙到西南与漠北。而北方草原各族的先祖-山戎、猃狁、荤粥,为蚩尤之后。所以啊,别老说异族,不尊重人……”
“荒谬。” 曹操有被气到,心跳加速,脑袋还有点小痛。他深深感到,包拯的三观,非常扭曲,已经没救了。这个话题,没有必要聊下去。
“包拯。你此来,所谓何事。”
“我家大王有书信给齐王。” 说罢,包拯呈上信件。
李贰给曹操的信,说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贬低天下诸王,奉承曹操一波。直言:天下英雄,唯世民与孟德也。
曹操能作诗、能打仗、能治国……优点非常多。当然,还有爱十八岁的少妇,人妻曹嘛。
这个必须解释一番,古代女子十四结婚,那么古代少妇十八岁,没毛病的。
第二、陈述诸国战乱,对百姓伤害大。当停止战乱,休养生息,恢复民生。
第三、是建设性意见:大唐与齐国,都很有前途,应当平分天下。以黄河、潼关为界,互不侵犯。未来,唐齐两国,一南一北,统治天下。
“哈哈哈,李贰这小子,真是异想天开。” 曹操看完信件,被逗笑了。不过,统一南方对抗大唐,一直是曹操的想法。
包拯不知信上内容,一张黑脸,面无表情。
曹操恢复心绪:“包拯啊。咱别理李贰。说说你的来意吧。”
这什么话,居然无视我家大王。
包拯很是不爽,冷哼一声,然后发言:“外臣来此,有两点:一、交换人质;二、签停战协议。”
“孤王的安民侄儿嘛。”
“除了曹安民。还有近百弘农杨氏的家眷。”
“交换徐荣等人嘛,这可以谈。不过,你们大唐,要一统天下。停战就是笑话,不可信啊。”
“战国时,打打停停,持续254年。咱应该以古为鉴。”
“你大唐,配跟秦国比较嘛。”
“我大唐一统北方各族,前无古人。曹阿瞒。你居然看不起我大唐 。” 包拯很耿直,还有点小激动,直接呼唤曹操小名。
“得了吧。今天就聊到这里。人质可以交换。不过,合谈之事,要从长计议。” 曹操没计较,喊他曹阿瞒的人,多了去。
还没天黑,包拯也没事做。由杨修这个本地公子,做为导游,带着包拯,观赏函谷关各景点。
太初宫南边,是紫气东来。只听杨修吹捧:“当年,老子在此,立地成圣,紫气东来三万里。”
包拯有些感慨。
“老子名李耳,是我家大王的先祖。李氏家族,人才真多啊。还记得,三年前,我家大王在大唐书院,讲过一个故事,有李家剑仙李纯罡,一剑开天门……”
杨修沙雕了,这话怎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