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美人和犒劳
杭州城范蠡府。
琴声悠悠,一名身材窈窕、容颜绝美的仙女边舞边唱,清脆空灵的声音让整个大厅仿佛置身仙境:
“浣纱溪边浣纱女,溪边浣纱不休停。
纱线能织千道锦,难织奴家恋郎情。”
坐在大厅主位上的勾践听得如痴如醉,两手情不自禁地随着歌声打起节拍。
一曲歌罢,一旁的范蠡笑着对勾践介绍:“大王,大王,这便是渝国茶业使陆羽四处寻访的美人西施。”
“哦,”勾践好不容易回过神,咂咂嘴道,“当真是天姿国色,这‘沉鱼’之称名不虚传,难怪连远在巴蜀的渝国皇帝都知道。”
范蠡点头,低声道:“所以只要把西施献给渝国皇帝,一定能换来更多更先进的武器。”
勾践艰难收回目光,看向范蠡:“我们不是能够仿制渝国的轰天雷了吗,还用得着再送美人吗?”
范蠡笑了:“大王这是舍不得了?”
咳咳,勾践轻咳一声:“不是,我只是觉得渝国太远,能给我们的帮助十分有限。”
范蠡摇头:“大王你可不要小看渝国,更别小看这个皇甫冲,仅从茶业使陆羽的种种表现,就可以看出皇甫冲此人有大野心和大智慧。
现在渝国坐拥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五省,已然算得上一方强国了。
轰天雷其实只是渝国强大的一个外在表现,我们能仿制轰天雷,并不代表我们能赶上渝国。
相反,渝国崛起速度如此之快,微臣觉得渝国定有不为人知的秘密,值得深究。”
勾践皱眉:“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范蠡站起身朝勾践一拱手:“大王,微臣准备亲自护送西施去渝国,一来争取和渝国建立同盟关系,遥相互助;二来探寻渝国成功秘诀,以便取长补短,壮大我越国实力。”
“和渝国结盟?那倭人呢,放弃和他们的结盟谈判吗?”
“大王,倭人哪里是想和我们结盟,他们要求驻兵厦门的条件就是想借机强占福建,这种条件根本没得谈。”
“唔,我也知道,但现在还不能和倭人撕破脸,我们必须得哄着他们。
范大夫,你是我的肱股之臣,离了你,越国政事如何处理?当下又如何抵挡明国的疯狂进攻?”
“大王多虑了,有渝国和倭国的轰天雷守城,明国暂时拿我们没办法。再说了,有文种大夫在,还有诸多文臣武将效命,越国政事暂时无虞。
但目前我国在和明国的战争中是处于下风的,若不及时扭转这个不利局面,等待我国的结局只能是越战越弱,直至亡国。”
勾践被说服了,站起身拉住范蠡的手:“既如此,有劳范大夫前往渝国,你要速去速回,越国没你不行。”
范蠡躬身:“大王放心,微臣去去便回。”
······
弯弯岛彰化城外军营大门。
一面绣着北斗七星的黑色三角旗正迎风猎猎飘扬。
黑旗下站着一名年近六十的老者,尽管两鬓斑白,风刀霜剑在老者脸上刻下无数的岁月伤痕,但那双眼睛依然沉稳执着,闪烁着不屈的光芒。
这名老者正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军事家、民族英雄刘永福,其人生履历堪称传奇。
刘永福出身卑微,家境贫寒,幼年靠当船工过活。
二十岁时参加天地会起义,率二百人组建黑旗军反清,很快打出名声,但因内部不和被清廷分化打散。
反清复明受挫后刘永福率部转入越南,帮助越南阮氏王朝对抗法国侵略,两次抗法战争中大显神威,纸桥大捷甚至击毙法军统帅李威利,被越王封为三宣提督。
中法战争爆发后,刘永福接受清廷招安,在越南协助老将冯子材大败法军。
中日甲午战争,清廷战败,签下屈辱的《马关条约》,被迫割让台湾。
刘永福不满清廷腐朽懦弱,独自领导台湾爱国军民抗击日军。
血战四月,刘永福的黑旗军杀死日寇四千余人,比整个甲午战争击毙的日寇都多,更击毙了日寇近卫师团长北白川宫能久亲王、近卫第二旅团长山根信成,战绩惊人,却终因清廷断绝援助而败退大陆。
纵观晚清历史,刘永福以一支流寇出身的乌合之众建立黑旗军,在装备训练都大大落后于人的情况下,还能先后大败法军和日军,其军事能力绝对是首屈一指。
清廷如果敢重用刘永福,也许甲午战争会是另外一种结果。
此刻刘永福站姿如松,锐利的双眼上下打量军营外缓缓靠近的一支辎重队伍。
这支队伍不到一百人,由十余辆马车和牛车组成,板车上面堆着一袋袋的粮草和各种军械。
队伍走近后被黑旗军哨兵喝止,一个白脸的文士走上前,装模作样地抱拳致敬,还报了句切口:
“地振高岗,一派溪山千古秀?”
刘永福闻言皱眉,沉默片刻后朗声道:
“天地会已经是老黄历了,你这后生,还说这个干嘛?”
文士尴尬笑道:“哦哦,不好意思,我听闻刘统领是天地会的人,恰好我族兄也在天地会待过,教过我一些天地会的规矩,我一时手痒,忍不住想对一对切口,见笑了。”
刘永福不置可否,直接问道:“你是何人,来此何干?”
文士再一次拱手:“在下汪精,听闻刘统领近日在八卦山大败倭寇,为我弯弯百姓报仇雪恨,心情十分振奋。受族兄汪直所托,专门从台中征集了一些粮草军械,特来犒劳刘统领及黑旗军。”
“大海商汪直?”刘永福哼了一声,“他不是一直在和倭寇做生意吗,手下都差不多和倭寇混为一谈了。我是抗倭的,他会来犒劳我?”
汪精连连摆手:“刘统领误会了,族兄和倭人做生意不假,但那是以往和平时候的事。
如今倭人丧心病狂,大肆屠我百姓,意图霸占弯弯,族兄已经与倭人断绝关系,并发誓抗倭,此行正是为抗倭义军鼓劲助威。”
刘永福点点头:“既如此,请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