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汴京小面馆 > 12 沈大伯家

12 沈大伯家

沈大伯家住在外城与内城的交界处,若搭坐汴京内城与外城往来的“长车”,约莫要两刻钟,说不上多远。

因官家所居的大内略靠北,汴京便有了“北贵南贱”的说法,但随着汴京人烟阜盛,地价日渐高昂,许多大商贾都在城南置办大宅院,搬到外头居住了。

沈大伯也是如此,他在内城与沈父一般,也有一套前铺后宅的铺子,但他在外城的宅子却有两进,一共九间房。

何况沈大伯在乡下还有五十亩地,他住在外城也是为了方便到乡下收租子、去外地收粮食——沈大伯是开粮铺的。

既要出门,沈渺便也稍作打扮。她换上一件杏色绣梅花对襟窄袖褙子,下头系一条青色襦裙,衣料都是普通的棉布,这一身还是原身刚嫁到金陵那年做的衣裳,但原身在荣家包揽全家家务,日常都穿短衫,这样的衣裳没穿过几回,这才显得新了。

从箱子里翻出仅剩的镂雕梅枝的足银簪子挽髻,再将杏色头巾包住发髻,除此之外,她全身上下再无任何装点。

她换了衣裳出来,沈济便默然盯着她瞧了许久,沈渺问看什么呢?他只是摇摇头,笑了笑:“阿姊生得好看,爹爹以往总在街坊面前夸耀阿姊是方圆十里最美的小娘子。惹得那些家中有女的叔伯婶子都翻白眼儿,可又没处驳。”

沈渺可不谦虚,反倒翘起嘴角:“那可不!”

原身生得的确好看,她非是那等一眼便明艳的女子,弯弯的眉眼更像是江南雨巷里才蕴藉而生的柔婉,清丽得仿佛春日里方才抽发的桃枝,令人望之忘俗。

湘姐儿闻言也抬头望沈渺。

沈渺便牵上她的小手,低头冲她弯起眼睛笑:“咱们湘姐儿生得也好看,日后一定比阿姊还要漂亮!”

湘姐儿立刻学着她方才的模样,挺起胸膛:“那可不!”

沈济跟在身后,望着阿姊与妹妹相互比美的轻快身影,不由一笑,但他的视线在触及沈渺发髻间那根仅剩的银簪子后,脸上的笑容又落寞下来。

这根银簪子应当是阿娘当年给阿姊打的嫁妆,是整套的头面,若他没有记错,应当有:一支顶簪、一对鬓钗、一对长簪、一支挑心、一枚分心、一对掩鬓、一对耳坠、一对手镯、一对戒指、花钿、小钗啄针若干对。

可如今阿姊身边,却只剩下了一根簪子。

这三年来,他也曾怨过阿姊。

可如今再细细思量,或许阿姊也过得不好,否则绝不会将他与湘姐儿丢下的。她以前性子如此柔软良善,想必在荣家被欺得狠了,才会如此性情大变。

沈济原本对归来的阿姊也有些陌生,阿姊虽容貌未变,可性子却截然不同,她变得如此爽利坚韧、不拘小节……眼里一点畏缩犹豫都不见了。

但此时,他想明白了,阿姊定是吃了很多苦。

沈济的手不知不觉攥成了拳,直到沈渺回头招呼他:“济哥儿,你怎的落后头去了?快些来,咱们得走快些了,否则那长车开了,咱们只能腿着去了。”

“嗳!”沈济松开了手,快步赶上阿姊与妹妹,心中默默起誓:从明儿起,他要多多帮衬阿姊干活,不论能不能再就学,他都得争气想法子攒钱,迟早,他要重为阿姊买一副头面!

买金银铺子里那最贵最漂亮的!

如今正是暮春时节,午后斜阳轻轻打在身上,不冷不热,沈渺一手牵一个,走到了贩卖牲畜的牛马行附近,这儿停了三四辆专供租用、以马或牛架挽的“长车”——这车有棚垫,一辆可容纳六至十人,大人二文,孩子一文,便能搭坐。

这是汴京城里的商贾买来,专供市民拼车的“共享马车”。

沈渺交了三文,因湘姐儿还小可以抱在膝上,不占位置,她好说歹说,那车把式才不算钱了,等车坐满,车把式便会问明每个人要去的地方,沿途将客人依次放下。

要沈渺说,这有点像古代版公交车,就是有点贵。

毕竟这时候的一文钱购买力可比后世的一块钱强得多。

等候的时候,沈渺瞥见路边有挑梨来卖的小童,便顺道买了一兜子,也付了三文钱,便得了十几个圆滚滚、青翠翠的梨子。

沈济不解地瞥了沈渺一眼,眼里满是奇怪:其实他一路上都有些紧张,生怕阿姊去大伯家吃亏,大伯娘那张嘴可不好对付!

谁知阿姊分明是去吵架的,竟然还有闲情买梨子。

沈渺没解释,只是一笑。

吵架啊,像个泼妇一般满地打滚,即便吵赢了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自个的名声也毁了。但若是能抢占了道德高地,赢得舆论导向,便一切都不同了。

搭上车,内城的紧俏热闹到了外城便成了另一副模样,紧沿着内城城墙一圈,大多皆是占地极广的豪宅围墙,角门边停着好几辆马车与轿撵,豪奴穿得光鲜亮丽,依靠在门边剔牙说闲话,一见闲杂人等靠近,那群豪奴便会厉声呵斥驱赶。

车轮辘辘,再往外去,经过两道护城河,街市两旁才出现一些如金梁桥附近密集的居民区,食肆客舍鳞次栉比,各式铺子与宅邸与内城相比都显得又新又大,沈大伯便在这一片居住。

沈渺领着济哥儿和湘姐儿下了车,凭借记忆穿街过巷,很快便在闹市之中看见了“沈大米粮行”的招子。

沈济远远望见沈大伯家那一面绣着大大的“米”字,一面绣着“沈大”的招子,面色便慢慢冷峻起来,肩头也紧绷起来。

沈渺安抚地拍了拍他的手,大步走进去。

一进去,便见高高的柜台后头,摆了张藤编摇椅,一个瞧着四十来岁,大腹便便、身着绸缎的男人躺在那摇椅上,正摇头晃脑地握着一卷书正看得入神,读着读着,便将手指尖伸入口中一吮,慢悠悠捻起书页翻了一页。

沈渺酝酿了一下,将梨子塞给济哥儿,凄厉地大喊一声:

“大伯啊!”

这一声简直如平地一声雷,连沈济和湘姐儿都震得下意识转过头来看她,更何况沉浸书中世界的沈大伯?直直将悠哉悠哉的沈大伯惊得浑身的肉都一抖,手里圣贤书也飞了,他慌忙要起身捞书,却带翻了躺椅,整个人“砰”地一声,摔了个四脚朝天。

“哎呦,哎呦,我的屁股……”

沈济低头深吸了一口气,憋住了。

沈渺则赶忙抿住嘴角,努力维持住自己这凄苦的模样,湘姐儿可忍不住,瞧见沈大伯这幅窘态,当即便哈哈大笑出声。

“谁?”沈大伯怒不可遏地从地上爬起来,正要重重一拍柜面发作,却在看见沈渺的一瞬愣住了,“大侄女儿?你怎么回来了?”

沈渺已经扑过去了,一把掀开柜台边的小挡板,两只手死死掐住沈大伯裹在绫罗绸缎里的肥胖胳膊,嚎哭起来:“大伯啊!侄女儿过得苦啊,您不知道啊!  侄女儿险些没命了,我可算活着见到亲人了——”

沈大伯被掐得龇牙咧嘴,谁知愣是挣脱不开,而沈渺这么大动静,粮铺外已经有周围的邻居、路过的好事者围了过来,在门口探头探脑。

沈大伯被沈渺哭得心惊肉跳,只好连声叫人:“婆娘,死婆娘,快出来——”

沈渺拿沈大伯的袖子擦鼻涕眼泪,冷冷一笑。

沈大伯名唤沈高斗,他虽经商,幼时却是被沈家祖父送去私塾中读过好些年书的,可惜沈祖父为他取了这样期望远大的名字,沈大伯却读了十几二十年的书也没有考上秀才。

如今他成了个只会拽几句文的粮商,却还是自诩文人,喜好附庸风雅,整天揣着些《中庸》、《孟子》、《礼经》之流的圣贤之书品读,一副满腹经纶、怀才不遇的模样。

但因他有这样的来历,沈渺结合记忆中原身对沈大伯的印象,早就想好要怎么对付他这类“能力平平却自认不凡”的人了。

古时候的文人常有一句话挂在嘴边:“士可杀不可辱”,他们极为注重名节、面子,叫他们当众出丑,只会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于是沈渺便哭得更大声了,一边哭还一边大声地质问:“大伯,你是侄女儿唯一的至亲!血浓于水啊,侄女儿的父母惨遭横祸,如今无处讨冤便罢了,侄女儿远嫁金陵,只得将一双年幼的弟妹托付于你,还将家中铺子交给你打理,你为何要将他们赶出家门,叫他们两个小童流落街头,险些冻饿而死啊!”

古人皆是聚族而居,宗族血脉相互依靠,沈渺姐弟三人父母亡故,叔伯抚养侄子侄女便有不可推卸的义务,尤其沈家只有沈大伯与沈父两兄弟,沈大伯若是遗弃兄弟遗孤,是要被世人一口唾沫三个钉,戳断脊梁骨的。

沈渺没有选择一纸诉状沈大伯告到官府,一层是因沈渺对上沈大伯是小辈状告长辈,如以妻休夫一般,皆属于“以卑告尊”的范畴,要挨三十下板子,官衙才会接诉状。另一层便是,沈大伯不抚养济哥儿他们属于道德问题,并没有触犯律法,官府也懒得管这些家长里短……

这该死的世道啊!

所以沈渺只能选择这般当面揭穿沈大伯一家子的私心,再给自己、济哥儿和湘姐儿都谋些好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