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清末之九天揽月 > 第45章 悲哀的镇妖军

第45章 悲哀的镇妖军

鉴于战事胶着,为改变全局被动的局面,提振士气,英王陈玉成决定遵循天王旨意,向西攻打湖广重镇武汉,调湘军回军救援。1861年3月中旬,天气逐渐回暖,陈玉成亲率五万大军,从桐城出发,昼夜兼行,十二天内,奔驰六百里,连克英山、蕲水、黄州等州县,直指武昌,武昌守军不足三千,几乎唾手可得。

此时英国海军提督何伯、参赞巴夏礼乘军舰来到汉口(已在《中英天津条约》中辟为通商口岸),听说陈玉成率兵占领黄州,准备向武汉进攻,巴夏礼即于4月10日赶往黄州,会见陈玉成,劝他不要进攻武汉,否则将与英国的商务利益冲突,并声称李秀成尚未出兵。

陈玉成听信其言,停止向武汉进军,只留部将杰天义赖文光守黄州。他自己则带领大军向武汉西北发展,连克德安、黄陂、孝感、随州、云梦、应城等州县。

其实,如果现在的陈玉成只要坚决攻打武汉,胡林翼只能率麾下湘军回援,别无选择。陈玉成无论的围点打援也好,直接回兵安庆也罢,湘军的安庆之战都已经失败。但是,历史是没有如果的,陈玉成错过了最佳的反败为胜的机会。

陈玉成的英殿军虽然在湖北取得了许多胜利,但是曾国藩识破了他救援安庆的战略意图,不为所动。陈玉成被迫在1861年4月末率主力2万多人东下,救援安庆。

英王部成功抵达安庆北面的集贤关,抵近围城湘军的外壕沟,于安庆城东菱湖北岸设垒。借由这一据点,陈玉成与安庆守将叶芸来等人取得联系,并通过小船向城内输送人员与粮草补给。为了缓解安庆守军的压力,他调来平西主将吴定彩的队伍,配合叶芸来共守安庆城池。

英王陈玉成虽然是抵近围城湘军的外壕沟驻扎,但由于兵力不足,英王始终无法突破南面湘军曾国荃的营寨。英王只得运用一等王的特权四处调兵。

洪仁玕率镇妖军、林绍璋部及定南主将黄文金部、顾王吴如孝率左五军大部,共计3万5千人,分别从天京、庐江、庐州、芜湖赶来参战。5月1日,自天京来援的洪仁玕、林绍璋1万5千余人,进抵桐城附近的新安渡、横山铺至练潭一带,拟前往安庆外围与集贤关的陈玉成部会合,解安庆之围。

5月2日,洪仁玕欲抢先立功,没等援军到齐,率领镇妖军及林绍璋部共1万5千余人,从驻地开拔,向集贤关前进。因没有派探马探查清军动向,途中遭遇清军多隆阿部2万人的埋伏,损失惨重。洪仁玕等败退桐城,仅剩1万余人。

洪仁玕的主力镇妖军前营、左营、右营、中营共1万余人,战后仅剩6500人,算是惨败。与同样出身的扬威军(扬威军出自镇妖军后营)相比,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让洪仁玕面上很是无光。

随后,定南主将黄文金又自芜湖率军七八千人来援。洪仁玕自己留守桐城,以黄文金为主帅,会同林绍璋部并约集捻军2万余人,共计4万5千人,于6日对新安渡、挂车河多隆阿部发起进攻。试图一举击败多隆阿部,扫清太平军进军集贤关的障碍。

多隆阿部据险固守,顽强抵抗,以步枪大量杀伤太平军。致使黄文金等部损失近2万人再度被击败。先退守天林庄,后撤至孔城。

至此,洪仁玕、林绍璋、黄文金及捻军组成的援军基本失去战斗力,无力再战。

5月10日,吴如孝、吴天佐父子率左五军主力抵达桐城。左五军由于携带50门大炮,所以行动缓慢,最后一个到达。此时、桐城里各路人马汇集,总数约有3万5千人。

除黄文金部5千人尚有一战之力外,洪仁玕的镇妖军、林绍璋部、捻军,经过两次惨败,损失2万5千人,已经被多隆阿打出阴影,士气全无。

王爵爵位最高的干王洪仁玕组织桐城各部主官开会,商议下一步行动。黄文金建议率本部汇同左五军前去支援在集贤关的英王。左五军幼顾王吴天佐在军参谋长陈宏的提醒下,坚决反对。理由是,如左五军和黄文金部前去集贤关,将会在集贤关聚集约4万大军,需要随时从桐城调粮食前往集贤关。可多隆阿驻扎在挂车河、青草塥、石井一带,扼守桐城与集贤关的通道。太平军根本无法保障粮草运输。如强行进军,全军危矣。

吴天佐的理由也正是洪仁玕命黄文金攻打多隆阿的理由。虽然说进攻失败,但策略是对的。在没有清除多隆阿部队对太平军运输线的威胁之前,援军不宜进军。

加之洪仁玕的雄心让多隆阿打没了,更是不敢出战。最后决定,由洪仁玕向天京再次求援,吴如孝致函扬威军求援,黄文金致信忠王求援。并把决定通知英王陈玉成。

此时,集贤关的陈玉成得知清妖总兵鲍超、成大吉率所部万余人将赶到集贤关,遂安排部队准备交战。欲击败鲍超后,再汇合后面的援军解安庆之围。

可鲍超等人还没到,洪仁玕的信函先到了。得知洪仁玕率军两次被多隆阿击败,伤亡惨重,已无再战之力。英王悲愤交加,在帅帐里直接摔起茶杯,怒斥洪仁玕无能,累死三军。毫无作战经验,只会内斗。幸好左五军因晚到未曾参战,还保留全部战力。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陈玉成考虑再三,决定调精兵回援,先打通粮道,再行与湘军决战。

于是便留靖东主将刘玱琳等4千余精兵守卫赤岗岭等4垒,1万2千余英殿军留守菱湖北岸十三垒,自己带五六千主力精锐,于19日撤往桐城。

23日,陈玉成于桐城会合洪仁玕、吴如孝、林绍璋、黄文金等军共3万5千人,分3路进攻挂车河之敌。

陈玉成的意图是,快速击败挂车河一带的多隆阿部,打通粮道。再帅兵前往集贤关,与湘军决战,解救安庆。

中路英王亲自率领,有英王本部加林绍璋部1万余人;左路以洪仁玕为首,率镇妖军和黄文金部共1万2千人;右路为吴如孝率左五军1万2千人。

多隆阿以3万大军相迎。由于准确探得太平军的部署,多隆阿各以一部5千人,牵制英王的中路军和顾王的右路军。自己亲率2万精锐,强袭洪仁玕的左路军。

由于太平军士气低落,加之洪仁玕指挥不当。双方接战半个时辰后,镇妖军首先不支,洪仁玕慌忙命镇妖军撤退。洪仁玕由于实战缺乏经验,没有安排殿后部队,结果撤退迅速演变成溃败。黄文金部奋起反击,但已于事无补。

正在攻打山头守军的英王,在获悉左路军被击溃后,大惊失色。立即停止进攻,后撤5里脱离接触。调本部5千精兵前去接应左路军,同时安排右路军向中路靠拢。

当左右两路齐聚中路军住处时,英王才得到确切数据。左路1万2千人,仅有5千人回来。其中黄文金部3千5百人,出战的7千镇妖军只回来1500人。撤退当中,赞王蒙得恩之子、镇妖军中营师帅蒙时雍被浮。干王长子、镇妖军前营师帅洪蔡元身负重伤,昏迷不醒,左营、右营师帅战死。可谓是一败涂地,洪仁玕被羞得无地自容。

中路军伤亡500人,右路军最少,阵亡50多人,受伤160多人,俘虏清军800余人。要不是英王命令撤退,俘虏人数会更多。

英王见进攻受阻,左路军又被打残,再打下去也讨不到好处,于是撤兵退回桐城休整。英王陈玉成无权处置洪仁玕,只得连夜赶写奏章,向天王请示汇报。同时,分别向忠王李秀成和战王吴天佑发600里加急,请求紧急支援。

在战乱年代,军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年后,由于步枪厂的生产逐渐步入正轨,工人生产技能得到大幅提高,步枪产量逐月增加。吴天佑决定在扬威军全军范围内,逐步淘汰恩菲尔德前装步枪,换装自己生产的后装仿夏普斯卡宾枪。并将换装下来的恩菲尔德步枪全部重新封装,交由参谋部对外销售。

同时,开始在辖区内征召新兵,进行标准化的系统训练。

吴天佑准备以此来逐步替换30岁以上的年长士兵。在民间,保留一定数量的有经验的老兵,可以让扬威军在紧急情况下,能快速征召他们,组成战斗部队。

时间飞速流逝来到了4月中旬,吴天佑收到了来自弹药厂传来的好消息:开花弹的触发引信仿制出来了。

吴天佑在购买阿姆斯朗炮时,就特地让汉斯帮自己弄了一批最新的开花炮弹,提供给弹药厂仿制。开花弹的核心部件,就是这个触发引信,这个在欧洲各国也是最新的科技。这次,英法联军在进攻北京时,英军就大量使用了开花弹,在八里桥等地把曾格林沁的蒙古铁骑打得溃不成军。

吴天佑当然清楚,弹头可以爆炸的这种‘开花弹’才是火炮发展的方向。于是让汉斯用高价从英军手里购买了20发开花弹,用于仿制。经过近半年的连续苦干,弹药厂终于完成了仿制任务。

“太好了。开花弹的成功,让我军的火力有了大幅度提高。今后就算碰到英法联军,我扬威军也有一战的能力。贾绍明,你安排一下,尽快测试。没有问题就抓紧安排生产。”

吴天佑高兴地对着贾绍明说,由于兴奋,几乎是手舞足蹈。

“好的,王爷。”

虽说吴天佑已经被封为战王,不过他不喜欢战王这个称呼。原来下属叫自己军帅,封王后就改口叫“战王”,听得吴天佑老是不得劲。所以,让下属们全部改称呼为“王爷”,“军帅”也行,就是不能叫“战王”。

“我答应过长兄给他派参谋长的,由于我们自己都不够用,就一直拖着。再拖下去怕兄长要有意见了。你去军校里挑选6名干员送去左五军。告诉他们,是去给我长兄和他的5个师帅担任参谋。可别给我丢脸了。”

“是。王爷。只是,属下有一事,不是很理解。扩产仿夏普斯卡宾枪很容易理解,扩产仿恩菲尔德来复枪是为什么?这种前膛枪我们都要全部换装退役的。”

吴天佑知道,这个问题不仅是贾绍明不理解,其他人估计也不是很理解。

其实,吴天佑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做军火商。后世军火的暴利一直支撑着美国那个庞然大物在世界横行霸道,这种暴利生意,怎么可能轻易放弃。

“嗯!你能这么想,我很欣慰。不过,恩菲尔德步枪在当今世界上都属于很先进的步枪,虽然我们自己不用,但销售市场需求量很大,利润也很大。

我们扬威军穷啊,时间短,根基不牢。我不得不想办法多捞点银子,发展经济。否则哪有钱给军队换装。我总不能拿夏普斯卡宾枪去换钱吧?”

贾绍明一直是关注军队的建设,没考虑到钱的问题。听吴天佑这么一说,也就明白了。经济发展是需要时间积累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

吴天佑努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是为了经济发展、对外销售武器同样是为了经济发展。改造城市给排水系统、修官道、修水利等等,一切都是为了杭州地区的经济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有钱、有粮又有人,这战争才能持续打下去。

贾绍明离开后,吴天佑就派人叫来王玲和覃小莉,一群人浩浩荡荡去到西湖边,登上一艘二层结构的大型画舫出发了。画舫的一层是客厅形式布局,亲兵旅护卫便在此警戒。

画舫二楼分为两个区域,前面是四面敞开的凉亭,四周是花雕围栏,可依可坐,亭中还有一小圆桌,旁边有一张太师椅,是吴天佑叫护卫专门安排的。后面的则是可供休息的卧室,里面设施是一应俱全,很是奢华。

亲兵旅分乘两艘官船,一船在前面开路,一船在后护卫。吴天佑和二女坐的画舫夹在中间,船上有一个什的亲兵在一楼负责保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