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慈禧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1861年8月22日),咸丰皇帝在热河去世。他临终前做了三件事:
一、立6岁的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
二、命御前大臣载垣、端华、景寿,大学士肃顺和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八大臣控制了朝政。
三、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赏”印章,授予皇子载淳“同道堂”印章(由懿贵妃掌管)。顾命大臣拟旨后要盖“御赏”和“同道堂”印章。
咸丰帝的本意,是要依靠八大臣掌控朝局,两宫太后实行监督。希望他们各行其是又让他们相互牵制,不至于一方独大,以利于年幼的新皇顺利成长。
可惜,结果与咸丰帝的意愿恰恰相反,八大臣与两宫太后为了争夺权力,大打出手。以致后来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不死不休。
咸丰帝死后,皇太子载淳即位,定年号“祺祥”。
尊先帝皇后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徽号慈安;尊自己的生母懿贵妃为圣母皇太后,徽号慈禧。慈禧与皇后钮祜禄氏并尊为两宫皇太后。
圣母皇太后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新皇载淳的生母。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
慈禧不仅生得漂亮,而且善解人意,很得咸丰喜欢。同时,慈禧写得一手好字,咸丰帝时常口授并让她代笔批阅奏章,并且允许慈禧发表自己的意见。
自从她开始代笔批阅奏章,她的政治眼界就彻底打开,也滋生了她的勃勃野心。
咸丰驾崩后,新帝载淳年仅6岁,皇权几乎全部落入咸丰帝指定辅佐新帝的八大臣手中。这天下是皇上的,而皇上是她的儿子,但替儿子掌管天下的却是八大臣,和自己这个生母关系不大。这样的安排令慈禧非常不满。
摆在她面前的阻止她攫取权利的有两大障碍。
第一就是慈安太后,慈禧虽然作为皇帝的生母也被封为太后,但在咸丰的皇后慈安面前,还是低了一个档次。但慈安为人和善,不喜欢弄权,只要不触及她的切身利益,她不会主动攻击他人。
第二个障碍就是辅政的八大臣,他们紧紧握住手中的辅政大权毫不松手。慈禧要想从他们手中分权无异于虎口夺食。
但慈禧清楚,要想获取权利,就只能向八大臣下手虎口夺食,别无他法。
慈禧是一个非常聪慧的女人。她知道,仅凭自己手中的“同道堂”印章是无法和八大臣抗衡的,还得加上慈安太后钮祜禄氏“御赏”印章,才能形成对八大臣的钳制作用。
慈安本身对八大臣的不少做法就极不赞成。在慈禧的一番煽动下,慈安感觉到自身的利益受到威胁。于是两宫太后迅速达成同盟,联手对付八大臣。
但慈禧明白,仅凭她们两宫太后两枚印章,要在热河同八大臣斗法,根本没有取胜的可能。要想扳倒八大臣,必须要外引强援。这样才有机会斗倒他们。
于是,一番分析之后,慈禧的目光落到了远在北京的恭亲王奕?和军机大臣文祥身上。
爱新觉罗·奕?,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奕?自幼与咸丰帝奕詝一同成长,深受道光帝宠爱。道光帝死后,根据其遗诏被封为恭亲王。
恭亲王为人机智、练达,很有才干。当年,道光帝立储的时候,就曾经考虑过他。相比之下,身为皇帝的咸丰却显得平庸无能,这就招来了咸丰帝的猜忌。
因此,咸丰在政治上疏远奕?,重用肃顺等人。所以,奕?虽贵为亲王,但却没有什么实权,处处受到肃顺等人的排挤。
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时,咸丰帝逃往承德,奕?以全权钦差大臣留守北京,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与之签订《北京条约》。
有能力、有野心、官场失意,这样的恭亲王奕?就是慈禧看上的最佳人选。
军机大臣文祥则更不用说了。大清朝当时仅有五位军机大臣,其中八大臣里有四位军机大臣,唯独文祥除外,活生生打脸啊。他能没有想法?
慈禧在和慈安协商后,于是偷偷派遣自己的心腹太监秘密前往北京,以两宫太后的名义联络恭亲王和文祥等人。
奕?和文祥对肃顺等八大臣早就恨之入骨,不除不快。两人正密谋如何翻身,就接到两宫太后的求援信号。两人二话没说,决定要帮助两宫太后,除掉辅政八大臣。
为此,八月初一,恭亲王奕?以叩谒咸丰皇帝的梓宫名义亲自赶到承德避暑山庄。想要面见两宫太后,商谈具体事宜。
但恭亲王奕?想面见两宫太后,却被八大臣拒绝。肃顺以太后无召见外臣之理以及叔嫂避嫌为词,阻止奕?和慈禧太后见面。
奕?无计可施,只能继续在热河滞留,寻机觐见。为了麻痹了八位顾命大臣,是竭尽所能尽量在肃顺等面前表现出平和的姿态,不找麻烦,不闹事。
期间,慈禧的大太监安德海偷偷找到奕?。让他化妆成萨满,秘密带入行宫,这才面见了两宫皇太后。奕?同两宫太后会面约一个时辰,进行秘密磋商。
最后,两宫太后与恭亲王奕?决定破釜沉舟,先下手为强,动手除掉八大臣。
恭亲王奕?同两宫太后进一步密商决策与步骤后,旋即返回北京,准备筹划政变。
但这些准备,慈禧还嫌不够。于是她又在朝堂的大臣中寻找投机分子,为两宫太后制造舆论,让八大臣在争权中有所顾忌。
就这样,八月初六,御史董元醇上了着名的《奏请皇太后权理朝政并另简亲王辅政折》的奏折。奏折上说,因为皇帝年幼,无法处理朝政,所以要奏请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并指责肃顺等八大臣有“擅权”乱政之嫌。
慈禧的这番操作,又岂能瞒过肃顺为首的八大臣。
八大臣的反击是肯定的。但反击到什么程度,八大臣却产生分歧。毕竟,慈禧作为皇帝的生母,身份过于敏感。一个处置不好,便有欺辱皇室孤儿寡母的嫌疑,罪名可不小。
肃顺选择硬刚两宫太后,其他人都有不同意见。谁也说服不了谁,只能见机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