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青史谜踪:华夏千古奇案集 > 第五十九回 驿站骏马鸣冤情 驿卒被杀案悬疑上

第五十九回 驿站骏马鸣冤情 驿卒被杀案悬疑上

血案惊现

大唐天宝年间,暮色恰似一块沉重的乌铅,沉甸甸地压在陇右道这处偏远的驿站之上。

狂风裹挟着塞外的滚滚沙尘,如猛兽般呼啸席卷而来,恶狠狠地拍打着驿站那扇破旧不堪的木门。

驿站之中,几匹从西域进贡而来的骏马,曾经身姿矫健、意气风发,如今却疲惫地伫立在马厩里,有气无力地刨着蹄子,发出沉闷的嘶鸣声,似是在倾诉着往来长安与边疆,长途跋涉传递军情的无尽艰辛。

驿站的昏暗角落里,驿卒王二正借着如豆的油灯微光,仔细整理着一堆信件。

这油灯乃是长安传来的样式,雕工精巧细致,即便身处这偏远之地,也难掩大唐的繁华余韵。

王二眉头紧蹙,眼神中透着几分忧虑。

他在这驿站已辛勤劳作多年,每日重复着收发信件、照料马匹的工作,日子虽平淡无奇,倒也安稳宁静。

可近来,他总感觉有些异样,仿佛暗处有一双眼睛,时刻窥视着自己。

“王二,今儿个有重要信件,你可得千万仔细着点!”驿站长官李福身着官服,从里屋稳步走出,官服上那代表大唐驿站系统的标识醒目而庄重。

他神色凝重,郑重叮嘱道,“咱们这驿站,肩负着传递政令、军情的重任,任何一点差错,都可能引发难以估量的后果。”

李福是个经验丰富的老驿官,深知驿站工作的重要性,大唐疆域广袤无垠,驿站作为连接各地的信息枢纽,一旦出错,边疆战事、朝堂决策皆可能受到影响。

王二连忙点头,恭敬应道:“放心吧,李头,我心里有数,定不会出岔子。”

恰在此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仿若密集的鼓点。

一名送信官员快马加鞭,疾驰至驿站。

他神色匆匆,满脸焦急,跳下马后,迅速将一封用火漆密封的信件递给王二,急切说道:“这是加急密信,关乎大唐与突厥边境战事,十万火急,务必尽快送出,耽搁不得!”

言罢,便又匆匆翻身上马,转瞬消失在夜色之中。

突厥近年来屡屡在大唐边境寻衅滋事,烧杀抢掠,边境百姓苦不堪言,大唐军队正与突厥对峙,双方剑拔弩张,局势一触即发,每一封往来信件,都可能成为决定战争走向的关键。

王二小心翼翼地接过信件,轻轻放在桌上。

他的目光落在那火漆封印上,心中莫名涌起一丝不安。

这封信,似乎带着某种神秘莫测的气息,让他隐隐感到一丝恐惧。

夜深了,万籁俱寂,驿站里一片死寂,唯有偶尔传来的马嘶声,打破这夜的宁静。

王二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那封信的影子,一直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他总觉得,这封信与最近发生的一些怪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突然,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悄然传来,仿若鬼魅。

王二警惕地瞬间坐起身,屏住呼吸,大气都不敢出。

他听到有人轻轻推开了驿站的门,随后脚步声朝着他的房间缓缓靠近。

王二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心脏剧烈跳动,仿佛要冲破胸膛。

他急忙伸手拿起床边的木棍,紧紧握住,准备随时应对突发状况。

门“吱呀”一声,被缓缓推开,一个黑影如闪电般闪了进来。

王二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黑影手中的利刃已如毒蛇吐信般刺向他。

王二惊恐地瞪大了眼睛,想要呼救,却被对方死死捂住了嘴。

一阵剧痛袭来,如汹涌的潮水般将他淹没,王二的身体缓缓倒下,鲜血在地上肆意蔓延,洇红了冰冷的地面。

第二天清晨,金色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驿站的地面上。

李福像往常一样,准备去检查驿站的工作。

当他走进王二的房间时,眼前的景象让他惊愕不已。

王二倒在血泊之中,早已没了气息,而桌上的那封加急密信,也不翼而飞。

“来人啊!”李福惊恐地大喊,声音在驿站里久久回荡,充满了恐惧与震惊。

驿站的其他驿卒纷纷赶来,看到这一幕,皆吓得脸色惨白,如白纸一般。

一时间,驿站里乱作一团,众人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

很快,官府的人接到报案后迅速赶到了驿站。

为首的是捕头赵刚,他身材魁梧壮硕,身着大唐捕快制服,腰间佩刀寒光闪烁,锋利无比。

他目光如炬,眼神犀利,在长安城破获过不少疑难案件,在京兆府颇负盛名。

赵刚仔细查看了案发现场,发现王二的手中紧紧握着一张驿站的路线图,路线图上有几处被鲜血染红,触目惊心。

他皱了皱眉头,心中暗自思忖:这路线图,难道是王二留下的关键线索?

“李站长,你可知道王二最近有没有与人结怨?”赵刚神色严肃,开口问道。

李福一脸愁容,无奈地说道:“王二这人老实本分,平日里和大家相处都极为融洽,从未听说他和谁有过节啊。”

“那这封丢失的密信,你可知道里面的内容?”赵刚又追问道。

李福摇了摇头,一脸无奈:“这是加急密信,我也不清楚具体内容。不过,能被列为加急,必定是非常重要的情报。如今突厥犯边,这信说不定关乎将士生死、国土安危啊。”

赵刚陷入了沉思,他的目光在驿站里四处扫视,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试图寻找更多的线索。

突然,他发现马厩里的一匹马有些异常,那匹马焦躁不安,不停地刨着蹄子,仿佛在诉说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赵刚走到马厩前,仔细观察着这匹马。

他发现马的身上有几处擦伤,像是在慌乱逃跑时留下的。

他心中一动,暗自揣测:难道这匹马目睹了案发经过?

就在这时,一个驿卒突然想起了什么,急忙说道:“大人,我昨晚好像听到王二在念叨一封信,说什么这封信可能会惹来麻烦。”

赵刚眼睛一亮,急切问道:“你可知道他说的是什么信?”

驿卒摇了摇头,一脸懊悔:“我当时没太在意,只听到这么一句。”

赵刚决定从这封神秘的信件入手,他召集了手下最为机敏聪慧的几名捕快,神色凝重地部署任务。

“这案子的突破口就在那封失踪的信件上,大家务必全力以赴,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知晓信件内情的人。如今大唐边境不宁,这信说不定能解前线燃眉之急,关系到万千百姓安危!”

他目光如炬,依次扫过每一个捕快,眼神中透着坚定与不容置疑。

捕快们领命后,迅速行动起来。

他们穿梭于长安城的大街小巷,从东市、西市的繁华热闹,到朱雀大街旁隐蔽幽深的小巷,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有的捕快乔装成市井百姓,在胡姬酒肆、长安茶馆中,一边佯装悠闲地喝茶饮酒,一边竖起耳朵,捕捉着周围人的只言片语;

有的则扮作往来客商,与驿站工作人员、信使频繁接触,巧妙地套取消息。

长安作为大唐都城,万国来朝,人员鱼龙混杂,正是打探消息的绝佳之地。

经过几天几夜马不停蹄的奔波查访,他们终于从一位曾与驿站有过业务往来的老邮差口中,打听到了一些关键线索。

据老邮差回忆,他曾听闻这封信是从京城某位位高权重的大臣府中送出,目的地是遥远的朔方节度使军营,而且信中的内容似乎与一场迫在眉睫的战争息息相关。

朔方节度使肩负着抵御突厥的重任,掌管着大唐西北边疆的军事防御,一举一动都关乎着大唐的安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