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拜师孔秀才
“抱歉,方才看书入了迷,一时没听见敲门声。”孔原衣裳有些凌乱,“快请进来。”
院子很小,大门一开,就可以看到堂屋。
十分引人瞩目的是堂屋里巨大的书架,上边摆满了书,整整齐齐的。
几人进去都没地方坐下来,孔原好似也没察觉窘境,开门见山问道:“孙夫人,这位就是你家公子吧?”
“是的,诚儿,还不快见过孔秀才?”孙大嫂将孙诚拉过来。
孙诚不敢看人,垂着眸,规规矩矩的行了个礼,“孙诚见过孔秀才。”
孙诚性子虽然有些傲,但是对于有才能的人还是很尊敬的。
孔原点点头,“好。”
在看向宁大嫂身后露出的一个脑袋,“这位是?”
宁既明介绍,“这是我大哥家的儿子,宁怀远。”
“见过孔秀才。”宁怀远从宁大嫂身后出来,学着孙诚的样子,向孔原行了礼。
“怀远也是来求学的吗?”孔原心想,这孩子倒是不怕生,并不躲闪视线。
大宝点了点头,“我也想学知识。”
“两位之前可是都有启蒙?”
“我之前有跟先生启蒙,学的是千字文和千家诗。”孙诚老实回答。
“怀远呢?”孔原又问。
“我是跟小婶婶学的算数,《名物蒙求》和《性理字训》”大宝也乖乖回答。
孔原倒是有点意外,“你小婶婶教的?”
他看向宋清和,“宁夫人深藏不露啊。”读过书还能教导孩子的妇人在青石镇确实不常见。
宋清和正暗中打量这个屋子。
“这是哪里话?我也只是会背诵一些,真正的还是要真才实学的老师才能教导。”
孔原笑了笑,也没说什么自谦的话。
“好,那请各位出去稍等片刻,我考考这两个孩子。”
四人只好出去等。
“这孔秀才看着好像是不一样啊,不过是出来游学,都是满屋子的书,这一趟可不轻松。”孙大嫂将声音压得极低。
宋清和也觉得奇怪,这些藏书要运到青石镇已经不仅仅是需要人力了,也应当是要不少银子的。
可是看那个孔秀才的样子,并不像是富裕的样子,否则也不会住在这种地方。
不过这也说不好,说不定人家就喜欢这样呢?
而且身份不像是假的,她刚才看见桌案上有秀才文状,上面有特殊的官印,应该不会有错。
等了好一会,孔原才把门打开。
一看,两孩子都是一头汗,好像累得不轻。
宋清和疑惑,大宝的功课她都有每天检查的,她教的内容,大宝基本都能掌握,应该不至于被问住。
“这两孩子我看都挺好的,几位若是信得过我,我倒是可以试着教教。”孔原虽然嘴上是赞赏的,但是看表情平平,看不出来什么。
再看大宝和孙诚,两眼听到孔原的话双眼冒光,看来就是愿意跟着孔原学了。
“多谢孔秀才。”几人连忙道谢,孙大嫂又说:“还不快快谢谢孔秀才。”
“多谢孔秀才。”
“刚才两孩子说你们并不住在镇上,来一趟要花上不少时间,我看这样会耽误时间学习,不如让这两个孩子住在我家,这样可好?”孔原提议。
听孔原的意思是打算用心教书的,其实这样的做法并不少见,不少学生会直接住在老师家,不过就是多交点束修的事。
但是他们和孔原才是第二次见面,就这样把孩子放到别人家里,他们还真是不放心。
孔原也是明白他们的顾虑的,“不如你们可以留个人下来,帮忙照看孩子?平日里做做饭打扫打扫屋子,我可以给算工钱。”
这倒也是一个法子。
几人商量了一下,最后决定还是宁大嫂留下来。
因为马上就要春耕了,孙家地多,孙大嫂不在不行。
而宋清和还有不少绣活要做,这是宁家重要的收入来源,不能停了。
宁既明就更不能留下来了,家里的活没了他可不行。
于是,就这么决定下来了。
今天几人先回家,收拾收拾包裹,今天就能住进孔原家。
孔原是没收钱,但是几人平日里的伙食费,包括孔原的都是需要他们自己负担,另外还有笔纸墨等,也是要他们自己出钱。
这已经是很好了,孙诚之前的老师还要收不少学费。
回了家,家人们没想到事情这么快就定下来了,当天就要住进老师家。
“不管怎样,总算是解决了一桩事。”孙大娘如是说。
宋清和觉得自己会念书不代表就会教别人念书,但是好像大家并不这么以为,觉得那可是秀才啊,肯定会教人啊。
不过她觉得念书不全是为了考取功名,那就让那个孔秀才试试吧。
自从大宝去了镇上,家里冷清了不少。
大宝是个能闹腾的,别看家里的房子那么大,都不够他跑的,每天上蹿下跳,停不下来。
宋清和觉得他记性这么好就是为了能玩,每天完成了宋清和布置的功课就跑没影了。
小宝文静很多。之前宋清和只是教了她算数和家人的名字,宁既明特意给她做了一个小算盘,虽然小宝不如大宝聪颖,但是个有耐心的。
这段时间,宋清和还是在教她千字文,小宝就在院子里拿着一根细木枝在地上比划。
“今年的天气好像比起去年还要热上不少,这还是春天呢,小宝就在外面带了一小会儿,就满头是汗了。”宋清和拿着手帕给小宝擦汗。
现在天都快黑了,热度却是一点没降下来。
宁既明要做新木桶,正在打磨木料,“是啊,不知道夏天会有多热,今年雨水少,要是到时候河里的水再少那才是灾难。”
“河水干涸吗?”
“这很难说啊,因为没有雨水,这才春天,现在大家都要去河里挑水浇灌庄稼,那么多地,再加上村里的那条河流量也是特别大。要是在这样干下去,真不好说。”
宁既明擦了把汗,他们这些靠地的,就怕这些天灾。
“那咱家的井?”要是河里的水都能干涸了,那他们家的井水估计也撑不了多久。
“嗯,”宁既明说:“所以我想等这阵子忙过了,就去点粮食,如果之后天气还是这样无论夏收还是秋收收成都不能好,咱家地还少,不囤粮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