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功绩重要
饭店的伙计,看着李宁,把那么华贵的衣服,披在那小孩身上,微微愣了一下。
李宁说道:“掌柜的,麻烦做碗面,另外,有没有鞋子,拿过来一双,等下一起付钱。”
李宁通过询问才知道,小孩叫赵英。原来小孩唯一的亲人,父亲刚刚去世,自己无力埋葬,邻居给他出个主意,让他插草卖标,看看能不能遇到一个好心人,没想到,遇上了李宁。
回到州衙,李宁马上安排李伟,协助赵英埋葬他父亲。
李宁找到郑光,详细的询问当地的情况,得知宿州和洛阳情况差不多时,便说道:“使君,应该改变佃农的耕作方式,大力推广新式曲辕犁,和耧,没有畜力的家庭五户联结,提高郊率。推广一年两季,农闲时,应该州府出钱修路。重视商业的作用,把砀山上多种梨树。灵璧的奇石,宣纸和墨也要做好,降低商税,鼓励商户的发展。提高人们经商的积极性,让商业带动宿州的发展。不提倡盲目开荒,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开荒。”
郑光吃惊地望着李宁,自己在宿州二年了,怎么还没有李宁了解的多。
“这是朝廷的弊病呀,很多官员都认为,我开创的业绩,刚有成效就调走了,白白便宜了,下一任官员,明明知道该怎么做,却就是不做,全然没有为百姓着想。这个弊病也要改一改了。”
郑光一听,问道:“难道小王爷,要建议官员任期延长?”
“那有那么容易?但官员的业绩考核,肯定要改一下了。不能只看表面成绩,主要看后面的潜力了,这样才能带动社会前进。”
“小王爷,朝廷下步的变革方向是什么?”
李宁看了郑光一眼,说道:“第一是教育,提高国民的素质,尽量解除文盲。第二提高商人的地位,大力提倡经商。第三改变佃农的耕作方式,提高耕作效率。禁止盲目开荒。”
郑光忙躬身施礼道:“谢谢小王爷解惑。小王爷,我明年任满,能不能把我调到你身边做事?”
李宁笑了笑,“恐怕让你失望了,我并没有雄心壮志,只想归隐田林,享受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你可以找家族,凭你的才干,家主不可能不安排你的。”
中段渠由于李宁的合理安排,郑光的全力配合,进展很快。
工程质量,也是按照设计的标准进行的。预留了很多泄洪渠,排洪泄洪的等级提升到千年一遇。
每一段都设立有责任人,监督人,没按工程标准施工的,出了事故,不但责任人,监督人也有连带责任。
古代人害怕官府,最怕追责,质量上做的很到位。
每个乡镇设立有巡视组,一发现哪里做的不到位,马上返工。并且设立了举报站,对举报者有奖。并且匿名,防止打击报复。
石头中间的缝隙全部用石灰,米汤填充,减少渠水对石头的冲刷力。
三月初,石头的框架基本上就完成了。剩下的是泥土的填充,以及泄洪渠的扫尾工作。
李宁问郑光,修渠的预留资金还有多少?
郑光道:“由于没有出现春季多雨,预留金还有点多。”
“我准备,在修渠现场举办一个巡回演出,让清风坊直接到渠道上表演歌舞,丰富一下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把下步朝廷要做的事,向群众做个宣传。这样有利于州县以后的工作。”
郑光眼睛一亮,“小王爷,这个主意太好了。”
荥阳郑家村,郑智看了郑光的密信,安排郑奇,“马上让明儿回到李宁身边,修渠的事,让协助郑明的郑信一个人做,所有板渚到宋州的郑家人,全力配合修渠。力保质量的前提,争取比李宁负责的中段,先完成修渠。告诉郑信,对于不听调度的郑家人,可以施行家法。”
郑奇道:“家主,这修渠都已经进入扫尾工作了,这个时候把明儿调走,会不会让朝廷对明儿评价不好?”
郑智道:“看待事情的眼光要长远,尽快布局,到时候才不会被动。朝廷要改革了,让明儿跟在李宁身边,才能最快的掌握改革的方向,领先其他家族,抓住商机。至于修渠的功劳,肯定会记在明儿头上。郑信要那个功劳有什么用?”
“朝廷下一步要怎么改革?”
“郑光来信说,李宁透露,朝廷下一步要振兴教育,扫除文肓。提倡行商,提高商人的地位。改变佃农的种植模式。郑光提的这些,丽儿的来信,提都没提。说明李宁都没有给皇上提,这几项措施,如果在后面,得到施行,就更能证明,朝廷的很多方针,都是李宁提议的。”
“家主的意思是,让明儿待在李宁身边,好及时掌握朝廷的最新动态。”
“丽儿,虽然提到了皇上曾多次向李宁问计,但等知道时,朝廷也快施实了,我们只是比其他家族,领先一点而已。这次就不同了,李宁把渠修完,起码还要二、三个月才能回到京城,二、三个月时间让我们布局,就领先其他家族太多了。”
“还是家主高明,眼光长远。”
郑智又说:“通知下去,朝廷施行的新政,各家主都不得违抗,一定要积极配合。告诉郑亮,郑成走下关系,把郑光往上再调一下。让郑明多和李宁接触,郑明在正常情况下用银两,各大家族尽力支持,有阳奉阴违的,直接罢免。”
“是,家主。”
涿郡范阳县,卢寨卢家主卢洪“什么?郑家把郑明调到李宁的身边,卢聪,你怎么看?”
小诸葛卢聪皱了皱眉头,问道:“家主,现在渠做的怎么样了?”
“郑明的基本上修好了,卢鸣分的最短,进度却最慢。这次又被郑智这个老狐狸占得了先机。”
卢聪缓缓地说道:“这个没办法,郑家占据地理优势,虽然在功绩上占优,估计郑家修渠赚不了多少钱。”
“现在皇上刚登基,功绩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