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尚食局上菜
小皇帝能够演那么一段,表现已远超姜芮所想。在一段君臣沟通后,姜芮在小朝会上将自己在江南的计划一一说出:“江南异变一事,暂不可大肆宣扬引发百姓慌乱。各大州府要做好筹备,一点点引导,要让百姓相信官府,相信朝廷,相信陛下。”
她将盛子恒捧在了最前:“往常巡查都由特指官员前往,此次不同。陛下与本宫要做的事太多,希望百官可好好做。盛卿此次南下,不用给官员们留面,该如何处理便如何处理,一如尹烨深一辈!”
小皇帝微颔首:“就依皇姐所言。”
官员内心哗然。
尹烨深啊!那是被判了死刑!
长公主这一回看来是真的要对官员们大动杀心。只是没有想到的是,她竟是借摄政王的手去做。也不知道到时被替换的官员会是摄政王的人脉还是长公主的人脉。
总不可能是小皇帝的。他年纪太小,心思哪里有长公主和摄政王那么深。
盛子恒应声:“臣遵旨。”
当小朝会散去,百官想留下和皇帝再说说,长公主近来对摄政王未免太过好。莫非两人之间真有什么男女之间不可言说的关系?明年科举难道都等不到吗?
长公主和摄政王近来晚上总在一起啊!这等盛宠不合适!
可小皇帝不乐意让百官留下。小皇帝第一次表现如此好,正亢奋想要邀功。他刻意忽视了官员们焦急试图沟通的姿态,摆手走人。
再到书房碰头,幼帝脚步轻快在屋子里晃晃悠悠:“没想到一切如此顺利。先让盛卿替朕南下,到时候事情解决,行宫建立起来,朕就可以南下。”
小家伙个子不高,顶着一身朝服晃晃悠悠,珠串乱摇,看上去相当不稳重。
姜芮近来认真习武,拿起桌上的书册,敲了两下幼帝的后背:“好好走路,腰板直起。再这么晃,让人给你加课练武。”
幼帝乐滋滋转身,抓着书册和姜芮讨好:“不加课。忙不过来。姐姐最近辛苦,朕让尚食局给姐姐做些好吃的。这也是犒劳朕!朕今日做得好!”
姜芮听到尚食局,想起自己让户部送去了一些粮种吃食:“行,你今日做得是好。今日就在你这里用膳。让她们做户部送过去的那些食材。”
小皇帝连连点头。
姜芮说完这事,转头看向跟着进来的盛子恒。她朝着盛卿微点头,说了一声:“既要南下,那些官员的一些消息,我晚上给你带去。”
锦衣卫查这些是专长,比摄政王的人好用多了。
盛子恒应了声。
小皇帝看了看两人。他知道两人之间关系密切,理应阻止。只是,小皇帝转移了视线,全让将“理应”抛在脑后。这世上理应做的事多了去,少一件不多。
上午,盛子恒陪同皇帝批奏折,中途让负责授课的官员过来,换个景色宜人的地方,上一会儿课调节一下心情。上完课,小皇帝稍休憩一下,再回书房继续批阅奏折。
姜芮时不时在其中提出一点见解,以过来人的身份提供了不少开阔思路。
到午间,尚食局的宫女以及送餐的太监们前来。
尚食局的宫女们见过的食材多了去。朴实鸡鸭鱼肉,奢靡山珍海味,很少有她们不曾见过的。别看她们只是普通做一顿饭菜,里面要注意的地方多了去。
越是没有做过的食材,她们越是要多加尝试。不能让口味相冲,不能吃了让人感到身子不适,不能太过随意,要让品尝的皇帝欢喜满意。
在户部送来食材后,是带了命令的。长公主要求这等食材必须要用最简单的方法,做出适口且能填报肚子的民间适用餐食。她们精心专研许久,今日终于要呈现给圣上与长公主。
小李子准备给三位布菜,姜芮在边上和盛子恒说着:“这些是户部一些算好种植,产出快,种出来产量大,口感也不错的一些粮食。我听闻民间有些地方,百姓吃得比较简陋。宫里的白面他们是吃都吃不上,糖和盐也少。要是这种也能推开,说不定能填报不少百姓肚子。”
盛子恒知道本朝很多军户平时不打仗,也会被丢去种田。不然要养活那么多人,光靠江南供应粮食不够。
军中有些人是穷人家出生,更说过他们村子的里盐全是来源于一口井,都不是花钱采买。没人买得起。
他拿起筷:“是要尝尝。”
小李子是幼帝身边得力的太监,心偏向小皇帝。桌上的菜色他多没见过,优先给小皇帝舀了一个豆泥丸子,再给另两人添菜。
旁边尚食局的宫女细细解释:“此为翡翠金玉薯泥丸。将薯蒸熟后加了菜揉成丸。里面绿色为葱和野菜,红色为胡萝卜,黄色为谷包。民间多野菜,谷包为另一种吃食,都只要水中滚熟即可。口感不加糖就微甜。加了谷包后更是清爽。”
做法稍微有点东西,但不复杂。
姜芮尝了一下,厚重爽口,看着吃多能饱腹。她轻微点头:“不错。其它很多菜都可以加一起,就滚成丸子大小就可以吃。”
宫女应声:“谷包也可换成菱角、嫩竹笋,都可有这等爽口感。菜也能换成豆。民间常吃豆饭,豆常见。”
小李子继续上菜。这一会是一碗糖水。里面甘薯切成一块块,加入了一些枸杞与银耳。汤色微红。
姜芮看见银耳就微顿:“银耳贵了。糖也贵。”连稍有点闲钱的人家都开支不起。
宫女解释:“这等都可去掉,甘薯水煮之后就可食用。民间最常见的做法就是水煮和清蒸。油较贵重,一般少食用。要想要更甘甜一些,加入红糖味更佳。亦可加入桃胶、鸡蛋。蛋可加整个的,也能打成蛋花。”
不过是同一个品种的吃食,不好做太多,呈现不下。
小皇帝听得有趣,也很叹息:“他们这也没有,那也没有。朕在宫里一顿却开销那么多。难怪之前盛卿总说朕。”
姜芮认同:“这也是要南下要建行宫的理由。不知民之所需,便无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