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喜极而泣
陶宗望一脸欣喜的跟着陈正阳到了希望小学工地。
“陈干部,赵喜河那个废物还想要摘你的劳动果实,嘿嘿,这次他想翻身都难了。”
“大寨山村没有你,就没有今天,我们不是知恩不报的人,谁敢破坏陈干部的好事,我陶宗望第一个饶不了他。”
陶宗望跟在陈正阳身边,一脸诚恳道。
陈正阳冷哼一声,周边的气温顿时凉了三四度,陶宗望刚才还一脸笑嘻嘻的样子,立马浑身一颤,神色变得僵硬。
心里不明白自己哪里得罪了陈正阳,心里思来想去,着急的差点要上火。
“那是你老婆,利用你老婆来要挟别人,那他妈的是老爷们应该做的事情吗?”
“总觉得自己聪明绝顶,天底下没有人比你更聪明,你有没有想过,赵喜河能够考上大学,能够考上公务员,能够在镇上混得风生水起,他笨么?”
“真以为故意设计的那点破事,别人不知道?”
“你今天敢用如此卑劣的手段来对付赵喜河,下次是不是可以继续用这个卑劣的手段对付郑志明书记?对付我?”
陈正阳阴沉着脸,冷冷的盯着陶宗望。
陶宗望从脚底板升起一股凉气,直冲脑门,后背冒出一层冷汗,神色僵硬的看着陈正阳,见陈正阳神色阴冷,吓得双腿一软,直接跪在了地上。
“陈干部,是我错了,我,我当时就想着把他赶走了。”
“他算个什么东西,我们大寨山村的一切,都是你给我们的,现在好不容易熬到头了,他来抢你的功劳了,所以才想到了这个办法。”
“陈干部,你愿意打我骂我,我不会吭一声,只要你能回来,我就心里高兴。”
“以前,我们大寨山村来了多少个驻村干部,有谁真的把我们当成他们自家人了?一个没有,每天就知道想着从我们手里抠出来点什么,重来没有想过帮我们如何发展,这个赵喜河,来了之后,天天除了喝酒,就是喝酒,还把你的铺盖都丢到了传达室里去了,也不给孩子们补课了,本来我们每天不仅要上地里干活,回来后还要编织藤椅,滕框,累的要死,能够分出去一些人帮着修路,修小学,那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希望,想要过得更好,想要让大寨山村变得更好,让孩子们过得更好,所以我们愿意,赵喜河呢?根本不管我们心里怎么想,下来就像个爹似的,吆五喝六,呼来喝去。”
陶宗望说到最后,眼睛一红,一个大老爷们差点就要哭了。
陈正阳皱着眉头,瞪了一眼陶宗望,一脚把陶宗望踹翻。
“怎么,你还有怨气了,就算是你想要弄赵喜河,可以有雷霆手段,但是一定要光明正大,用的手段太龌龊,以后你想要在镇政府里面混,别人会怎么看你?”
“你以后还会在镇政府里有朋友?”
“谁都会躲着你,到时候,你就算是想要继续在镇政府里面混,也没有你的容身之地了。”陈正阳蹲在陶宗望身边,一副怒其不争的样子。
陶宗望带着哭腔:“我去镇政府做什么?我一个小村官,在镇政府里就是个孙子,我……”
猛地身子一颤,抬头震惊,狂喜,不可思议的看着陈正阳:“陈干部,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鉴于你在工作中身先士卒,努力为大寨山村村民谋福利,经过镇党委组织部研究,这次镇政府在村里特招一个人去镇政府工作,那个人就是你了,不过,你也别高兴太早,去了还要进行笔试,虽然比不上公务员考试难,也不简单,回去多看看书,别到时候丢人现眼,连及格都做不到。”陈正阳微微点了点头。
陶宗望一脸狂喜,这个惊喜来的也太突然了。
自己借着赵喜河喝了酒,迷迷糊糊进了女厕所的机会,把赵喜河狠狠揍一顿,最大的愿望就是要把赵喜河赶走。
没想到,赵喜河被赶走了,陈正阳回来了,还给自己弄了一个特招名额。
“昨天,赵喜河去找我了,想给我一万块钱,让我转交给你,我想着你现在也不是太缺钱,就想到咱们镇今年还有一个特招名额。”陈正阳伸手将陶宗望拉起来,笑着说道。
陶宗望虽然不清楚里面的具体情况,但是脑子里已经把后续事情脑补了一遍。,
陈正阳如何为了自己,努力争取到了这个特招名额,如何和周丁勇他们斗智斗勇,付出了很多代价,才把这个特招名额给自己弄到了。
其实,陈正阳只是给了赵喜河足够大的压力,其余的事情都是赵喜河去做的。
“陈干部,我,陶宗望,这辈子做牛做马都会报答你的知遇之恩。”陶宗望喜极而泣,哽咽道。
“行了,一个大老爷们哭什么哭,让人看到丢不丢人。”陈正阳瞪了一眼陶宗望说道:“回去好好准备一下考试,争取考过。”
“进了镇政府之后,一定要记住低调做人,到时候,你和赵喜河同在一个屋檐下,对赵喜河绝对不能再有半点威胁恐吓,该笑呵呵的就笑呵呵的,懂不懂?”
“你最大的问题,就是学历不高,老老实实上班,弄个成人本科,把学历弄到手再说。”
陶宗望感激涕零,连忙点头,表示自己一定会谨遵陈正阳的教诲,绝对不会做任何出格的事情。
下午拉着陈正阳回家,把家里人都叫来,让老婆去饭店订了一桌酒席。
吃饭的时候,陶宗望把事情给家里人说了一下,家里人一个个对陈正阳充满了感激。
陈正阳倒也没怎么推脱,毕竟,这事儿自己确实出了很大的力气。
而且,有的时候,太过低调,那就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
吃完饭,陈正阳深吸一口气,回到办公室。
让陶宗望在大喇叭里喊,陈干部回来了,继续给孩子们补课。
原本寂静的村庄立马变得欢悦,人们纷纷走上街头,送闺女儿子前去村委大院,一切仿佛又都回到了原本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