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大清的故事 > 第2章 承德风云

第2章 承德风云

此时的咸丰皇帝,其身体状况犹如一艘在狂风暴雨中艰难航行、左右摇晃且随时可能倾覆的小船。而在这艘脆弱小船上的咸丰皇帝,不仅要应对来自外部的英法联军如汹涌澎湃的巨浪般不断地冲击着大清帝国的海防;同时还需抵御国内太平天国起义所掀起的另一股惊涛骇浪,对王朝统治根基造成巨大威胁。

每天从早到晚,咸丰皇帝都忙碌得如同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片刻不得停歇。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与压力使得他本就虚弱的身体变得越来越糟糕,健康状况每况愈下。

然而,就在这样紧张忙碌的某一天里,咸丰皇帝无意间瞥见了叶赫那拉氏所书写的一幅书法作品。当他定睛细看时,不禁惊叹出声:“哎呀呀!这字迹简直美轮美奂,宛如精美的画作一般!”原来,这位平时看似温婉柔顺的妃子竟有着如此出众的才艺。

咸丰皇帝眼前一亮,心中暗自思忖道:“嘿嘿,想不到朕的这位爱妃竟然身怀此等绝技。既然她字写得这般好,不如就让她来帮忙替朕批阅一些不太重要的奏折吧,也好让朕能够稍稍喘口气,放松一下身心。”想到这里,咸丰皇帝当即拍板决定,开始让叶赫那拉氏涉足朝政之事。

这一下,朝堂之上犹如被投入了一颗重磅炸弹,瞬间炸开了锅。原本安静肃穆的氛围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嘈杂和喧闹。朝臣们交头接耳,脸上纷纷露出惊愕之色,心中暗自思忖道:“自古以来,后宫佳丽虽有三千之众,但向来都是深居简出、养尊处优,怎会让其中一个妃子公然插手朝政之事呢?这实在是太不合乎祖宗定下的规矩啦!”

只见这些大臣们一个个眉头紧蹙,嘴巴撅得老高,仿佛能挂上好几斤重的东西似的。那一张张平日里严肃庄重的面孔此刻都充满了不满与不情愿,有的人甚至气得直跺脚,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什么。整个朝堂就像是被捅破的马蜂窝一般,乱作一团。

然而,咸丰皇帝却宛如一个被宠溺过度、任性妄为的孩童一般,全然不顾及满朝文武大臣们激烈的反对之声。时光匆匆流逝,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没过多少时日,这位皇帝竟然允许叶赫那拉氏参与到国家大事的讨论当中,并让她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此消息一经传出,犹如一道惊雷炸响于朝堂之上,大臣们听闻后个个气得暴跳如雷、火冒三丈。只见他们有的吹胡子瞪眼睛,满脸怒容;有的则双手叉腰,大声斥责这一荒唐之举;还有些人急得面红耳赤,不停地跺脚叹息。但即便如此愤怒与不满,这些大臣们又能如何呢?要知道,在封建帝制之下,皇帝便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拥有着绝对的权威和决策权。无论他们心中有再多的怨言和抗议,最终也只能无可奈何地干瞪着眼珠子,眼睁睁看着事态朝着不可预料的方向发展下去。

话说 1860 年的时候,那英法联军可真是来势汹汹啊!他们如同一股无法阻挡的洪流一般,径直朝着北京城汹涌而来。当时的北京城可谓是人心惶惶,百姓们惊恐万分。

而此时坐在紫禁城里的咸丰皇帝,眼看着英法联军兵临城下,心中不禁一阵慌乱。他深知这场战争已经无力回天,根本没有胜算可言。于是乎,这位曾经高高在上的皇帝,也顾不得什么皇家颜面和尊严了,匆匆忙忙地开始收拾起自己的行囊包袱。

与他一同出逃的还有皇后钮祜禄氏以及叶赫那拉氏等一干人等。这些平日里养尊处优的皇室成员们,此刻也是狼狈不堪,一个个神色慌张,如同丧家之犬般跟着咸丰皇帝踏上了逃亡之路。

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历经艰辛,仿佛一群难民在四处逃窜。原本华丽的车驾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破旧的马车和疲惫的马匹。就这样,这群人一路奔波,最终来到了热河这个地方。

然而,或许是因为这一路的逃亡实在太过劳累,又或者是咸丰皇帝本身身体就不太好,总之到了热河没多久,年仅 31 岁的咸丰皇帝便一病不起,没过多久竟然就一命呜呼了!要知道,他正值年轻力壮之际,本应有着大好的年华和无限的可能性,却如此突然地离开了人世。

更让人感到无奈的是,咸丰皇帝去世之后,只留下了一个年仅 5 岁的同治皇帝。这孩子尚处于懵懂无知的年纪,对于国家大事更是一无所知,完全不懂得如何治理天下。整个大清王朝一下子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前途未卜……

在生命即将走向尽头之时,咸丰皇帝满心忧虑,躺在病榻之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心中暗自思忖着:“朕这一去,朝堂内外必将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这可如何是好啊?”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咸丰皇帝决定采取一些措施来确保国家政权的稳定过渡以及年幼的同治皇帝能够顺利继位并得到妥善的辅佐。

于是乎,咸丰皇帝精心挑选了八位德高望重、忠心耿耿的大臣,并将他们任命为辅佐同治皇帝的重要人物。这八人犹如忠诚的卫士一般,时刻守护在同治皇帝身旁,尽心尽力地为其出谋划策,处理朝政事务。

不仅如此,咸丰皇帝还别出心裁地赐予了皇后和同治皇帝的生母——叶赫那拉氏(此时的她尚未成为日后权倾朝野的慈禧太后)每人一枚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印章。仿佛在向她们嘱托道:“爱妃们呐,这两枚印章可是承载着重任,你们务必妥善保管,用它们来好好监督和照顾朕的幼子啊!”

然而,在当时的后宫之中,叶赫那拉氏的地位相较于慈安太后而言,可谓是相形见绌。慈安太后宛如后宫中的“大姐大”,拥有着绝对的权威和崇高的地位;而叶赫那拉氏则仅仅只是个“小妹”罢了,在慈安太后面前不得不谨言慎行,乖巧顺从。

不过话说回来,这后宫向来都是风起云涌、变幻莫测之地。正所谓世事难料,未来究竟会发生怎样的变故,又有谁能说得清楚呢?或许某一天,叶赫那拉氏会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与手段,成功逆袭崛起,登上那权力的巅峰也未可知呀!

咸丰皇帝心中暗自思忖着,那叶赫那拉氏在这宫廷争斗之中,宛如一部宫斗剧中常有的“千年老二”角色一般,无论怎样努力,似乎都难以超越那位钮祜禄氏所饰演的“宫斗冠军”。即便到了咸丰皇帝龙驭宾天之际,叶赫那拉氏仍旧未能成功跻身为尊贵无比的皇后之位,依旧只是区区一名妃子罢了。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变数与戏剧性。当同治小皇帝正式登上皇位之后,叶赫那拉氏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转机。毕竟,作为新帝生母的她,身份地位瞬间变得举足轻重起来。于是乎,她顺理成章地被册封为太后,并获赐一个颇具威严气势的名号——慈禧。与此同时,咸丰皇帝的原配正宫皇后钮祜禄氏,同样因其特殊的身份荣升为太后,其封号则为慈安。至此,两位太后并肩而立,共同执掌着宫廷中的大权,形成了一种相互制衡又微妙共生的局面。

然而话说回来,这件事情着实有趣得很呐!虽说慈禧历经艰辛怀胎整整十个月方才诞下同治皇帝,可若论及名分,慈安反倒成了同治名正言顺的“官方认证”生母。这情形恰似古时极为看重嫡庶之别,嫡母慈安太后的尊贵地位犹如宫中当之无愧的“大姐大”一般,轻轻松松便将慈禧给压制住了。想必此刻慈禧心中定是暗自思忖着:“想我堂堂亲生之母,怎会如此不受待见呢?”

要知道,这位慈禧太后绝非善茬儿,她那颗心可从来都不安分,整日里像怀揣着一股熊熊燃烧的火焰似的,仿佛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招正在默默酝酿,只待时机一到便轰然释放出来。且看如今那八位权臣辅佐朝政,而她自己呢,则只能眼巴巴地被排挤于权力核心之外,心中那份苦闷与憋屈,简直如同一个满心欢喜盼望着新玩具到手、结果却被他人横刀夺爱的小娃娃。

话说当时局势错综复杂,各方势力明争暗斗。慈禧太后眼见形势不利,心中暗自思忖良久,终于想出一条妙计。她深知单靠自己一人之力难以成事,必须拉拢其他有力之人共同行动才行。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慈禧太后决定联合慈安太后以及咸丰皇帝的弟弟恭亲王奕欣。这三人各有所长,彼此互补,若是能够齐心协力,定能成就一番大事。

不久之后,一场惊心动魄的“宫廷大戏”便悄然拉开帷幕——政变!这场政变犹如狂风骤雨一般席卷而来,令那八位位高权重的大臣们猝不及防。他们之中,有的人惨遭杀害,命丧黄泉;有的人则被革职查办,失去了往日的威风与权势。一时之间,原本不可一世的八大臣就如同被狂风吹散的落叶一般,七零八落,狼狈不堪。

随着政变的成功,东太后慈安和西太后慈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她们漫长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垂帘听政”生涯。要知道,在中国古代社会里,方位有着严格的尊卑之分。东边向来被视为最为尊贵之所在,正因如此,慈安太后得以成为地位尊崇的东太后,而慈禧太后则只能屈居次席,成为西太后。

尽管此时的慈禧太后已经拥有了与慈安平起平坐的权力,但按照礼数,她仍需恭恭敬敬地称呼慈安太后一声“姐姐”。然而,野心勃勃的慈禧太后又怎会甘心一直居于人下呢?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必将使出浑身解数,争夺更多的权力与荣耀……

每当慈禧与大臣们发生激烈争吵时,那些大臣们便如唐僧口中念念有词的紧箍咒一般,毫不例外地搬出“嫡庶有别”这个看似无懈可击的理由,坚定地站在慈安那边,全力支持她去压制慈禧。面对此情此景,慈禧心中的那份憋屈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仿佛吃下了一只令人作呕的苍蝇般难受。

要说这慈禧和慈安二人,堪称宫中争斗的一对“姐妹花”。她们之间的明争暗斗,虽不见刀光剑影,但也是一场惊心动魄、没有硝烟的“大战”。然而,让人不禁好奇的是,为何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较量中,慈禧往往处于下风,始终难以战胜慈安呢?这里面究竟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小秘密”?且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这两位人物的性格特点。慈安啊,她宛如宫廷之中那温暖人心的大姐姐一般,其性格宽厚仁慈,对待他人总是充满善意和包容。每当遇到棘手的问题时,她都能沉着冷静地应对,以一种稳健且得体的方式去处理各种事务。可以说,她就是宫廷版当之无愧的“白月光”,散发着柔和而迷人的光芒,令人心生敬意与喜爱。

然而,说到慈禧,虽然她的心机不可谓不深沉,但在玩弄手段方面,却常常表现得如同一个“半吊子”似的。有些时候,明明眼看着就要成功达成自己的目的了,可偏偏在关键的时刻掉链子,仿佛突然之间忘记了随身携带那本至关重要的“宫斗秘籍”。这种情况发生得多了,便让人觉得她的手段终究还是不够高明,缺乏那种能够一举制胜、掌控全局的能力。

接下来,我们再来谈谈她们在宫中的地位差异。慈安在宫廷里面可谓是“稳如泰山”,其威望之高远超常人想象。她就像是一根屹立不倒的“定海神针”,无论宫内宫外如何风云变幻,她始终能够稳稳地占据着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至于慈禧嘛,如果想要撼动慈安的地位,那简直比撼动一座巍峨耸立的大山还要艰难百倍千倍!因为慈安所拥有的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权势和地位,更是深入人心的威望以及众人由衷的拥戴。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这两位太后背后的“支援团”。先说慈安太后这边,她身后可是有着一大群坚定不移的“铁杆粉丝”。朝中那些位高权重的大臣们,无不对她尊崇有加;就连深宫内苑里的众多宫女和太监们,也是发自内心地敬重这位太后娘娘。他们犹如众星捧月一般围绕着慈安,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

再看慈禧太后那边,情况可就大不相同了。她的支持者寥寥无几,简直可以用凤毛麟角来形容。与慈安相比,慈禧就如同一个孤独无助的战士,独自在这场权力斗争的战场上“孤军奋战”,显得颇为凄凉和可怜。没有足够的支持力量作为后盾,在与慈安的争斗之中,慈禧自然而然地力不从心,难以占据上风。

说完了背后的“支援团”,咱们再来谈谈她们处理朝政之事。慈安太后在处理国家大政方针时,其手段之高明堪称“教科书级别”!无论是应对复杂多变的局势,还是拿捏各方利益关系,她都能够游刃有余、从容不迫,做出的决策往往令人心悦诚服,真真是叫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反观慈禧太后,虽说她一心想要成为那个“大权在握”的女强人,掌控整个朝局。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真正到了实际操作的时候,她就好似一个初出茅庐、“手忙脚乱”的新手厨师,面对繁琐的政务和棘手的问题常常不知所措,结果把事情弄得一团糟,甚至有时还会出现一些“糊锅”般的失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