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国之重器
临近梅浦公路桥的时候,先头连队传回了一个消息:前面桥梁堵住了!
宋鸿飞立即带领团部的数人驱马赶上前去,他远远就望见公路两旁停着不少大卡车,又走近一些,就清楚的看到大卡车后面拉着一门门大炮。
“那些白痴,给日军飞机指示目标吗!”宋鸿飞不禁暗骂。
走到近前,只见人群嘈杂,一片混乱。
“怎么回事?为什么不走?”团附刘子淑下马快步走上前去问话。
“桥上埋有地雷。”有人告诉刘团附。
刘团附看了看四周,发现路面的地雷都被标出了,不少士兵小心翼翼的避开,从桥面上通过,说道:“不是还能过吗,为什么都堵在这里?”
“人能过,车和炮过不了!”一个炮兵少校看了他一眼,没好气的说道。
原来前面撤退的部队在两端桥头和桥面上都埋设了许多地雷,以阻止日军追击,但是由于组织混乱和通讯不畅,后面还有很多部队没有撤完。
后面的部队步兵还好办,可从两边涉水过河,也可从桥上避开地雷过,但炮兵就没有办法了。
炮10团2营和从浦东撤退的炮2团1营2连被堵在这里,无法过桥,急得一个劲骂娘。
炮10团大部已撤至无锡和常州,团长彭孟缉本来也已经率领团部撤到了苏州,一听后面的2营报告说桥上埋下了地雷,大炮无法通过,急忙赶回来查看。
但彭团长面对着路上布满的地雷也束手无措,急得失声痛哭:“全国能作战的就只有这么一个重炮团了啊。”
左右数十里,这是唯一的公路桥,眼下日军情况不明,无法绕道。
唯一的办法就是由工兵排除地雷,让炮车从桥上通过。
要不然就只能把大炮都毁掉了,炮兵们自然都舍不得,一个个急的眼睛都红了。
但所有的步兵部队都急着撤退,归心似箭,根本没有人理。就算有少许人深明大义,也是爱莫能助,因为不是工兵,不懂排雷。
在当时的国军里,技术工兵部队简直比炮兵还稀少。
“刘团附是教导3团的?你们宋团长呢?”彭孟缉看到了刘子淑团附的胸章,急切的问道。
彭孟缉已得知宋鸿飞的教导3团担任殿后任务。
“宋团长,我是炮10团团长彭孟缉。”看到宋鸿飞走上前来,彭孟缉心急如焚地说道,“这可怎么办啊,排不了地雷,我的一个营还未过桥啊!”
“炮兵不是先撤了吗,怎么落在了后面?”
“日军飞机盯得紧,由于躲避轰炸,沿途道路又破坏严重,最后撤退的2营一路上走走停停。还有他们,炮2团的一个山炮连,也被堵在这里了。”
方才那位炮兵少校走上前来,敬礼道:“宋团长,炮兵第2团2连少校连长郭文河!”
宋鸿飞已看到路边停了两列拉着8门sFh18德制150毫米榴弹炮的亨舍尔t33G1牵引炮车,还有拉着4门博福斯75毫米山炮的骡马车。
他感到头都有些大了。
不抛弃,不放弃!
他一直在教导总队灌输这个信条。
不分步兵炮兵,都是国军,都是战友,抛弃战友、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的行为他绝对做不出来。
而彭孟缉又一番话更像是号准了宋鸿飞的脉,直敲在他心坎:“这些珍贵的武器装备,国家花费了多大的代价才换回来,多少人的心血啊!宋团长,这其中也有你很大的功劳在里面啊!”
炮10团和炮2团的官兵眼睛里流出期盼的目光,注视着宋鸿飞。
宋鸿飞环顾四周期盼的眼神,又看着这些现代化的重炮,感慨道:“国之重器啊!”
淞沪战场的日日夜夜,多少士兵顶着敌人雨点一样密集的炮火浴血拼杀,用血肉之躯抵抗敌人的钢铁火海,多么悲壮,多么惨烈!不就是因为我们落后,我们缺少这样的国之重器吗!
自己这些年的种种努力,不正是为了我们变得强大,也能拥有自己的更多的国之重器吗!
国之重器!岂能轻言抛弃!
更何况,现在还未是山穷水尽的地步,自己手中有一个工兵连呢。
同时,宋鸿飞心里也不由得在暗暗称赞:“彭孟缉彭团长,你说话真好听!”
“幸好,配属我团的有一个工兵连。”宋鸿飞说道。
彭孟缉就像是遇到了救星,紧紧握住宋鸿飞的双手,激动得语无伦次:“宋团长,太感谢了!实在不知该如何感谢你的大恩大德了,你是我炮10团的大恩人哪!”
“宋团长!”炮2团郭文河连长眼泪都流出来了,激动得再也说不出话来,他把自己戳得像一杆标枪一样挺直,立正,敬礼!
“分内之事,不必如此!同袍同泽,自当同舟共济。”
“还得看工兵能不能排除这些雷。”宋鸿飞说道,心想要是工兵说排不了雷那可就牛皮吹破了。
宋鸿飞看了看四周,又道:“不过,日军的飞机厉害,不可不防啊,炮车须得先做好防空隐蔽!”
“对对!”彭孟缉和郭文河回过神来,连忙吩咐各炮车进行疏散隐蔽。
“刘团附!命令后卫营停止前进,就地组织防御!其他营展开警戒!通知工兵连长立即前来!”
工兵连长仔细查看雷区后,说道:“可以排除,好在他们把地雷给标出来了,不过也得需要时间,3个小时。”
宋鸿飞稍微宽下心来,问道:“能否快点?”
工兵连长有点为难:“团长,我不敢保证。”
宋鸿飞点点头,又想了想:“尽量吧,不需全部排除,必要时,直接引爆!打开一条炮车可以过的通道就行!”
“是!明白了!”
“工兵安心排雷,我带领步兵弟兄们在后阻击日军。”
谁都很清楚这句话意味着什么。
只要渡河而去,前方一路安全。而转回去打阻击,就是再与日军硬碰硬,那将生死难料。
教导3团的所有官兵对宋鸿飞的决定绝没有二话,官兵们对他是绝对服从,这不单单是宋鸿飞在官兵当中有着巨大威信的原因。
官兵们都深知宋长官不抛弃不放弃的信条,即便是友军和伤兵,宋长官尚且都不抛弃,那就更不会抛弃自己这些他的兵了!
宋长官对自己如何?自己心里亮堂得很!
当兵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是跟对长官啊!跟着团长这样的长官,那没说的,就算死也愿意啊!
更何况,这一场场仗打下来,教导3团的官兵们甚至已经对宋鸿飞产生了一种近乎盲目的崇拜,他们坚信,无论多大的困难,团长都能带领他们打胜仗!
宋鸿飞望向河流对岸,问道:“对岸守军是哪支部队?”
有人回答道:“河岸是17军团第1军第1师2旅的一个营,团部在前方的村子里。”
“第1军胡长官的部队?”
宋鸿飞看着地图:“右翼的日军第6师团攻势最凶猛,须提防它们从白鹤港直插过来。刘团附,立即联络他们的团长,请友军协助,务必加强右翼戒备!”
“命令一营往后1公里,与三营构筑阻击阵地。”
“二营就地构筑工事,部署防御。”
“步炮连选择合适地点,构筑发射阵地,迫击炮连前出加强一营、三营火力。”
“团部各直属队就在这里疏散展开,隐蔽待命。小炮连和高射机枪部署防空火力网,掩护工兵和友军炮兵。”
“团指挥所随我靠前指挥。”
“都明白了吗?”
“明白了!”教导3团众人齐声回答道。
雷厉风行、闻令而动,一支部队的优良作风和强大战斗力体现得淋漓尽致。
炮兵10团和2团的官兵们都不禁暗暗叹服,心想国军模范师果真名不虚传!
所有人的士气也都振奋起来了。
炮兵2团郭文河连长走上前来,说道:“宋团长,我们炮弹还有不少,博福斯75山炮船小好掉头,可以快打快收,给步兵弟兄们提供炮火支援!”
宋鸿飞大喜:“那太好了!这可是雪中送炭啊。”
郭文河说道:“顶多算是锦上添花,今天宋团长对我们才是雪中送炭!”
宋鸿飞问道:“间接瞄准射击,可有问题?”
郭文河信心十足,昂首答道:“没有问题!”
宋鸿飞说道:“估计离天色全黑还有两三个钟头,山炮连就在这附近构筑发射阵地吧,不要脱离了防空火力的掩护。”
“明白!”郭文河点点头,“我连博福斯75山炮最大射程9公里,别的不敢说,5、6公里内,指哪打哪!”
宋鸿飞喜道:“那就派出观测兵、计算兵和通讯兵,随我指挥所前出,构筑火力控制网,组建观察引导小组!”
郭文河答道:“没有问题,我亲自去!”
宋鸿飞大笑道:“这叫精诚协作,步炮协同!”
重炮10团团长彭孟缉忽然开口道:“我有些羡慕,久闻教导总队的步炮协同为国军一绝,今日却不能与宋团长并肩作战,彭某深为惭愧!”
宋鸿飞哈哈大笑:“重炮10团国之重器,岂能轻易出手!有了彭团长这句话,兄弟我就心满意足了!日后哪天我步兵急需火力支援时,还望彭团长的重炮多多给轰它几炮!”
彭孟缉郑重地道:“一言为定!兄弟我已是无比期待那一天尽快到来!”
宋鸿飞万万没有想到,他们所说的话在不久的将来就成为了现实。
宋鸿飞更加想不到的是,今天他协助炮兵脱困的举动,在不久之后的金陵之战中对国军的作战和他最后的突围起了至为关键的作用。
蝴蝶悄然扇动着它的翅膀,效应竟是如此惊人!
事后每当宋鸿飞回想起来,都不禁惊叹:冥冥之中,世事玄妙!
精准无比的博福斯远程炮火,如狂风骤雨般席卷敌阵,又如雷霆万钧,将敌军淹没在火海之中。
火光熊熊,犹如愤怒的天神挥舞烈焰。
炮声轰隆,那是华夏民族对侵略者发出的怒吼。
三军用命,日寇败退。
宋鸿飞站在河岸的平地,远远回望地平线上已渐去渐远的淞沪战场。
宋鸿飞知道,淞沪之战只是整个漫长战争的一个片段,他还需继续战斗,为国家民族不断奋斗,他的烽火远征还很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