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战略资源的重要性,确定材料发展方向
“很好,这就解了燃眉之急了。”
苏文赞许地点点头:
还得是光辉。
说实话,安排这种工业上的大工程,她其实远比明石更专业。
毕竟虽然两者如今都是从‘完美智能生命’演化而来的‘心智人形’。
可硬件基础之间的差距摆在这里,终究是没法一概而论的。
阿尔法核心演变而成的心智人形,无论如何都比贝塔核心演变而成的心智人形强得多。
有她盯着这一块,苏文可以完全放心。
就像自从光辉到了他身边之后、他也同样没有再关心过致远星的生产建设问题一样。
都用不着他耳提面命,光辉一样会把这些琐碎的事务处理得细致妥帖。
说一句完美的贤内助,毫不为过。
眼下同样如此——在光辉介入之后,对硬光材料的开发效率,同样能提到最大值。
而这种材料的产出,对如今的帝国来说,无疑是解了燃眉之急:
——帝国核心星域,资源太匮乏了。
不是说金银铜铁锡、石油煤炭天然气之类的‘常规工业资源’匮乏;
而是类似于‘零素’、‘泽洛’、‘易爆微粒’之类‘星际时代的稀缺战略资源’,实在太过匮乏。
实际上绝大部分都完全没有。
这制约了帝国的进一步发展。
让苏文迟迟不能确定下一个大阶段的发展方向...
...和蓝星上的情况一样。
星际时代,一个文明的工业、军事、尖端科技等领域的发展,也是很考验文明领土内所控制的、各大战略资源的储量和种类的。
苏文毕竟是野蛮六老玩家了,对此深有体会。
倒也不是说,没有战略资源,就过不下去。
但少了某些重要的战略资源,的确会走很多弯路。
并且没有这方面的支持,在许多领域、尤其是最直接的军事对抗方面,无疑会落入下风...
就像别人准备铁剑小马打一波早战、自己却只能用棒子加车来应付一样,怎么打怎么憋屈。
时代优势来源于科技优势,军事优势来源于装备优势,这一切本质上,都还是以资源和材料的优势为基础。
实际上现实世界也是一样。
毕竟野蛮六本身也是在模拟人类文明的走向。
远到古典时代抢铜铁硝石,近到海湾战争争夺中东控制权、为了那片漂浮在油海上的沙漠,人脑子打成狗脑子,本质上也都是为了争夺战略资源的控制权。
为了防止己方因为缺乏战略资源而沦落成任人宰割的鱼肉;
又或者是为了控制战略资源不让其他文明获得、从此让自己成为新罗马帝国。
到星际时代之后,这样的争夺仍然在持续:
——星际文明与星际文明之间,一样存在因某种材料、某种技术、某种资源所导致的,军事装备战斗力上的差距。
远的不说,光说近的。
那斐族老乡,可就是因为‘完美智能生命量产法’而被灭门的。
这种技术,理论上也能算是影响到一种战略物资的。
...人工智能核心,本身就是星际里管制程度极高的战略物资。
升级到‘完美智能生命’的,那就更不用多说了。
而且它诞生于‘不定之光’里,后者同样是全宇宙独一无二、没有分号的存在。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
苏文出道到现在,发展脚步如此迅猛,本身也是在这方面获得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优势。
当年导致斐族灭亡的重要资源,被他垄断在自己手里,那不快才怪了。
不过,心智人形终究有她们的局限。
她们可以充当管理者,充当研究者,充当将领,充当通讯基站...
...甚至提供‘情感电台’服务,也不在话下。
但她们当不了‘资源产出者’。
就算光辉再体贴入微,也不可能凭空变出一座‘千兆零素锻造厂’来。
因此过去一段时间里,苏文其实也有些头疼。
星际时代的进阶资源,可不好搞的。
好比说他为了生产速子,搞了个超大号空间站。
为了生产反物质,拍下去巨构现在还在加班加点修,基址都才刚完工。
这都是短期投入大、长期投入也大的国力无底洞。
就这,还是‘信息’和‘能源’两个方面的材料资源而已。
‘材料学’本土领域的材料资源,那都没个眉目的。
原本,苏文经过权衡利弊之后,最想要的是‘零素’。
也就是简并态物质。
零素是t6级别金属材料。
打算用来替代t4耐钢合金,作为下一代的装甲、结构等材料的主要选项。
他之前也算得很好:
帝国还没开始开疆拓土,这内环星系也刚开始探索...
不说多了,二环、三环星系里,怎么着还碰不着一颗白矮星、脉冲星、中子星?
甚至往多了说,四五颗、五六颗也不是不能有。
倒不是说这么多特殊天体,全都会拿去开发起来。
但最起码选择一多,就能挑挑拣拣。
找个星系环境好一点、本身零素产能上限也高一点的,拍个千兆零素锻造厂,给它开发成帝国军事舰船的专属装甲供应工厂,这不困难吧?
...谁想到,还真就困难。
最起码二环往内的这么多星系里,是一个带中子星的都没有。
并且希佩尔二人还在带队探索三环星系,而直到今天为止,两支探索舰队已造访过的三环星系里,同样没有一个是以中子星为主星的。
...这可真就盖了帽了。
于是苏文也没了主意,一直拿不好下一代的装甲材料该选啥。
用着t4,惦记t6,看起来似乎是好高骛远。
是还没进入中等星际文明阶段,就考虑高等文明该做的事情。
可实际上,确定发展方向,本身就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要不然,很容易就会一步错,步步错。
更不用说在走弯路的过程中,所浪费的时间、精力、资源,那都是回不来的。
还是以蓝星上的历史来举例子。
冷战初期,双方发展计算机,有过晶体管与电子管的路线之争。
美国佬搞了晶体管,就确定了以后能够走上从锗管到硅管再到硅晶圆的正确路线,
并为冷战后一直到今天、美国半导体产业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垄断优势奠定了基础。
所以有时候嫌国产芯片发展不够快的人,应该好好想想。
英特尔的优势,不是在它创立的时候产生的,而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bIm和贝尔实验室一块搞锗晶体管的时候就已经奠定下的。
同一时期的中国,别说收音机电视机,钉子和煤油都要进口呢。
我们的科学家,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去追赶人家近一个世纪的优势,还把人家给逼得急眼了搞制裁,已经是非常了不得的成就了。
...至于苏联。
好吧,苏联在这里是反面教材。
冷战初期由于某些政治原因、坚持走电子管路线,最终就发展成了个瘸腿的废物。
提起苏式装备的机械设计,所有人都有口皆碑。
可提起苏联在电子设备方面的成就,却几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
苏27那台一吨重的超大号雷达,更是堪称臭名昭着。
这就是方向错误的代价。
因此。
在确定一个可行的方向之前,苏文宁可放弃在这方面的进展,守着t4科技过日子。
然后...
这好日子不就等到了吗?
‘硬光’;
‘以太巨龙鳞甲’。
两种t6材料,一个现成的,另一个也有希望解析技术。
这么好的事情,上哪儿找去?
不过...
苏文还有更进一步的想法。
“硬光开采站建立起来之后,固然是要立刻满效率跑起来,”
他打开数据库,目光在一连串的全息影像之间梭巡着,
“可这东西到手之后,就不能胡乱使用了。”
硬光在目前的帝国,唯一的用处就是供应心智魔方的生产。
它是心智魔方的三种主材之一。
并且在心智魔方的生产过程之中,硬光用量也最大。
高于人工智能核心和不定之光子实体。
后两者都是一个就够。
硬光却需要大概三十六升左右。
——之所以用容积来计,而不是用质量,主要是因为这玩意儿几乎没什么重量。
并且生产它的过程,也是类似于从液态凝固,按升计更形象。
这样一类比,它的消耗的确是最多的。
然而。
等到获得了博物馆星球之后,这‘消耗较多’的程度,就完全没法比了。
博物馆内层的标本库里,随便扒拉一个晶块出来,那都得成百上千立方米。
人工智能核心的产量,就完全跟不上了。
更不用说不定之光,一个分裂周期,也就生产个位数的子实体。
少的时候只有一个。
多的时候也七八个就顶破天了。
因此,心智魔方这方面的需求,真的叫不上号。
毫不意外的。
苏文就把目光转向了舰船装甲。
这本来就是他最惦记的事情。
但是...
“直接用硬光铺设装甲,是效率最低的法子,堪称暴殄天物。”
“我们有更好的选择。”
苏文放下手中的骨瓷茶杯,
“你应该还记得,我们之前有一款性能优异、却没条件应用的装甲技术...”
“当然,确实记得。”
光辉微笑道。
不仅记得。
而且她还从数据库里的记载了解到,
那项技术,还曾经给她的指挥官大人,造成过不小的麻烦。
并且...
它本身就是与‘心智魔方’一起出现的:
【t6空想介质装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