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让你造星舰,这舰娘哪来的? > 第237章 大型舰体类型的抉择,八万吨级的暂定上限

第237章 大型舰体类型的抉择,八万吨级的暂定上限

星际时代,要建造一艘军舰。

相比前星际时代,应该说思路都是比较统一的。

固然是因为,有很多技术问题摆在这里、导致细节上是复杂了许多。

但整体的流程看下来,基本上还是大差不差。

都是从铺龙骨开始。

虽说和前星际时代的海军战舰不太一样、星际战舰的龙骨并不是一根单体结构,也并非铺设在船底。

但从本质上来说,双方的功能性大差不差,都是承担着‘主梁’的角色。

——尽管相比前者,星舰作战的环境,通常都不在行星重力井里,但引力因素或多或少也是个干扰,会影响船身结构稳定。

此外,虽然太空没有空气阻力,

但‘舰炮开火时的’、‘装甲受击时’、乃至可能‘出现碰撞时’的各种情况下,舰船依然有可能遭受巨大的作用力影响,因此强调结构稳定依然是重中之重。

星舰的龙骨,就是为了保证整条船的结构稳定。

将所有模块贯穿起来、使之不至于一碰就碎、一撞就散。

相对于老式海军舰艇的龙骨,星舰的龙骨不在船底,而在船中,整艘船的中轴部位。

除此之外,它并非一体成型,由多段拼接而成,但同样强调完整性和统一性,不可二次拆分。

这种情况下,龙骨长度,基本上就决定了战舰总长度。

之所以大型船坞要留出那么大的空余空间,说白了就是为了用来整体铺设龙骨。

五百米级别的冗余长度,别说战列舰和无畏舰了。

舰宽、舰高小一些的泰坦舰都能塞得下了——船坞真正制约的是空间,无重力环境下,吨位影响其实并不大。

只是习惯性上以它来作为衡量标准而已。

但就眼下这些船坞五百x一百x一百的规格,设计紧凑一些的话,硬塞进去一艘‘体积小、但装甲总量保持不变’的‘紧凑型袖珍重装泰坦舰’啥的...也还真不是不行。

“...总之,以目前我们的需求来说,这十座专门用于建造主力舰的大型船坞,规格上是完全够用的,”

最后,还是主管工业生产部的明石作了总结陈词,

“下至轻装战巡,上至袖珍泰坦,除必须由专业空间站单独建造的巨型舰种以外,所有型号、吨位、层级的大型和特大型主力舰,全都涵盖其中,预计可满足未来数年内的所有设计指标。”

“...当然,这是从单舰设计指标上来说的。

考虑到需要提升量产速度的话,应该还得修建新一批规格更小、数量更大的大型船坞。

不过量产型主力舰的话...目前的技术指标也不怎么高。

以我个人意见来说,用于量产舰的大型船坞,定在十万吨级就足够了。

具体数量可以另行决定,此外最好单独圈定一块区域,集中部署。”

苏文默默地听着她的报告,非常满意地微微颔首。

“足够了,这就足够了。”

他点头说道。

实际上这已经超出他的需求不少了。

‘大型舰体’包含所有类型的战列舰、舰队航母,

‘特大型舰体’就已经是超级战列舰、超级航母、无畏舰、以及刚刚所说的‘袖珍泰坦’的水平了。

...但说实话,后者一直以来也就都是设计理论推导时会拿出来,

很少有哪个文明真会建造这种玩意儿。

原因也很简单:没有这方面的需求啊!

别看火礁星域那边,一伙‘海盗’一口气就拿出了十四艘泰坦舰。

可那玩意儿实际上就不是按常规方式‘建造’出来的;

并且那帮人也根本不是什么狗屁的‘海盗’,而是即将导致整个星域都覆灭的真正灾难...

...尽管眼下,当地文明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就是了。

总之,他们和苏文一样,都属于‘正常情况之外’的异数。

而抛开这个异数不提的话...

火礁星域本土,是没有任何一个当地文明拥有‘泰坦’级别舰体的建造能力的。

别说泰坦,他们连无畏舰都没几艘。

‘护圣骑士团’倒是有,问题是他们同样不是本地人,同样属于外来者。

平心而论。

苏文眼下所拥有的工业能力,和火礁星域那边的几个中等文明一线势力相比,是相差无几的。

他科技水平先进、种族能力强大、国家制度优势强,

但发展时间极短、起步资本小,

而且这里面很多都还是靠的‘老乡馈赠’这种奇遇性质的玩意儿。

...换句话来说,也就是靠的发横财。

后者虽然科技水平低很多,但成千上万年的积累底蕴足以抹平这个差距,

因此双方半斤八两。

这种情况下,双方的海军力量,对舰种类型的需求,

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基本一致:

——常规主力舰就够了。

帝国目前的整体科技水平,已经是摸着高等文明的边了。

假如狂一点,高标准、浮夸风一点,

按‘所掌握最高级技术’的标准来衡量。

有t9级别终极科技在手的苏老板,更是妥妥的‘超级文明掌舵人’。

...虽然挺搞笑,可这也是事实。

可话又说回来了,科技水平不能脱离实际生产能力来单独衡量。

而以工业水平来说的话,他依然只是普通的中等文明,甚至论产能还略低一些。

这种情况下,维持一支‘无畏’甚至‘泰坦’级别的舰队,就非常夸张了:

搞辣么大的船,给谁看啊?

维护费就够把苏文吃穷的了。

百万吨级别的船体,造一艘出来,就够吃光帝国好几个月的所有合金产能。

后续的维护补给,更是天文数字。

得调出好几个区划的零件、合金之类工业品产能,什么事也不干、就专门伺候它一艘船。

这是苏文无法接受的。

因此。

在综合各方面数据、当然最重要是仔细衡量了一番性价比之后。

最终确定的‘下一代主力舰’,也是帝国第一代主力舰的基本数据指标。

被圈定在了‘-吨级’这个范围内。

..

先前开内阁吹风会时,已经有过这方面的讨论。

三万五千吨到八万吨,本身是一个很笼统的范围。

相当于是包括了‘准主力舰’和‘主力舰’两个级别,全都在内。

之所以考虑添上‘准主力舰’,也是因为苏文觉得这很有必要。

以帝国如今的科技水平,海军的确可以搞跳跃式发展。

问题是这样搞了,就相当于是逃课了。

之后若是哪里出了问题,不就变成临时抱佛脚了吗?

帝国海军此前,所应用过的最大吨位舰种,不过是万把来吨的‘监视者级’。

那玩意儿虽然是重巡,却还是个标准的指挥舰,根本没法广泛应用。

而如果再把它这个个例,给排除出去的话。

就直接下降到了轻巡级别。

...最高只装备过几千吨轻巡的海军,一口气跳跃到五万、甚至八万吨级的重型战列舰?

别说技术上有没有难度,还不可知。

光是中间这么大一个缺口,苏文就看得很心虚啊!

因此最终确定,还是得留下这么一个口子。

不能一口气把指标订到五万吨上去。

大型重巡、超巡、护航空母、轻空母之类的东西,

具体造不造、具体列不列装,且不说。

先得给它留下这么个口子来。

确实不一定会大规模量产。

但设计相应的方案、摸索清楚对应级别舰艇如何建造,还是很有必要的。

一口气吃不成胖子嘛!

尤其是,先前的会议上,已经确定了‘心智人形精英领舰’+‘大规模量产舰’的这么一个搭配方案。

那么...

前者对应大吨位的主力舰;

后者包含所有种类,

比如万吨重巡、又或者是几万吨的准主力舰。

这不就正好了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