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离家
徐家大过年的也在吵架呢。
左邻右舍的听见响动都过来劝解。
“大过年的,有什么好好说。”邻居二婶站在中间,拉开抹泪的徐母,“过年哭啥,不吉利。”
“我也不想哭,你看看徐知渝!为她好还不领情,被人退了婚,还到处跑,一个女孩子,就待在家里不好吗?”
说完,徐母嘴里还呜呜哭个不停,只觉得女儿不领她的情。
“知渝,你妈也是为了你好。”另一个邻居姑婆,头发花白,将她拉出堂屋,“跑那么远多危险呐,家里多好。”
一直低着头的徐知渝抬起头,在昏暗的灯光下看着被几个邻居围起来的徐母。
呐呐站在一旁的徐知晚跟徐知彦。
眉头紧皱,黝黑的手指间夹着一根香烟不断抽着的徐父。
她悠悠叹口气,“妈,不换你怎么说,我都不会留在家里的。”
“外面机会多,工作多…我不想就这么蹉跎掉自己的人生。”
徐母一听,都顾不上抹眼泪,就差没哭天抢地,“你出去了这家里夏天农忙怎么办?啊?!你弟弟妹妹还要读书呢!”
徐知渝总算是知道了对方的顾虑,家里干活没人手、少了一份收入…
“妈,如果我把弟弟妹妹生活费承担起来,是不是就能出去?”
她的话音刚落,徐母哭泣的声音也止住,“你来承担?”
今年徐知彦就要上高中了,肯定是要去县里的,到时候要住宿,要生活费,也是笔不小的开支。
“对,我来承担!”郑地有声的回答让人侧目相看。
“知渝,你弟弟妹妹一个月生活费最少也是要20的。”徐父将烟蒂丢在地上踩熄,“你一个月工资有多少?承担起来自己还要不要生活?”
“爸,我有自己的办法。”她现在足以承担起,说话很是有底气。
最大的顾虑被消除,徐母此刻有些犹豫,“你别出去了就给忘了,到时候不寄钱回来,我们也没办法。”
几个来劝解的邻居也吃惊呢。
“知渝,你可别赌气。”
“是啊,你拿这么多出来,自己一个人在外地咋整?”
徐知渝没有回答,一只脚微微摩擦着堂屋已经被踩实的泥土地,手插在衣服兜里,低垂着眸子,轻声开口,“妈,除了一个月给弟弟妹妹承担生活费,每个月我再给家里寄5块。”
徐母原本动摇的心在此刻已经落定,两手抹掉脸上的泪水,“这是你说的啊,到时候在外面吃不上饭可别怪你妈!”
……
晚上躺在冰冷潮湿的床上,唯一的温暖是灌满热水的吊水瓶。
徐知晚从外面上了厕所回来,这门一开一关之间,带进来不少冷空气,徐知渝只感觉吹的头疼。
迅速脱掉外套跟裤子,着了秋衣秋裤的徐知晚快速钻进被窝,忍不住向温暖源靠近。
“我别过来,我才捂热。”徐知渝毫不留情制止了她的动作,把脚下另一个吊水瓶踢过去。
“姐,今晚你也太厉害了。”徐知晚用被子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想起晚上的那一幕,还是对自己姐姐佩服得很。
“只是每个月你要寄那么多钱回来,自己还能生活吗?”
大城市,肯定东西也不便宜。
“放心吧,姐姐有钱,”望着头顶黑黢黢的小青瓦,寒风从小缝隙透进来,导致怎么睡也睡不暖和,“你跟徐知彦就好好念书,将来考个好大学知道没?”
“知道了,”徐知晚感觉身上暖和了一点,小幅度的往她那边靠去,“到时候你要是还在南市,我就报那边的大学!”
“好,姐争取在那边发展好一点!”
两姐妹这边越聊越来劲,而徐家夫妇的屋子那边,徐父披着衣服半躺在床上,“你今天怎么回事?”
徐母有些心虚,在房里走来走去,也不知道忙些什么,“什么怎么回事?”
“就是你拦着不让知渝出去,”徐父拍了拍身下的床,“一个月寄25回来!你也不怕女儿在外面连饭都吃不起!”
徐母越加心虚,有些后悔听了大嫂的话。
之前除夕吃完饭后,大嫂李玉英说知渝在外面怕是挣到钱了,又是给家里做衣服、买东西,回来又买了煤,这小女娃,手里捏着钱,怕是存不下来。
她当时就动了心思,觉得女儿把钱握在手里怕是不妥,后来回娘家,又听那边嫂子说的留在家里,也觉得不错。
就想着,要是女儿不出去,那钱就不问了,要是还出去,还就得往家里寄钱了,这才有了这么一出。
“她年纪小,这钱寄回来我给她存着。”
徐父唉声叹气,家里一直是徐母做主,今天在孩子跟那么多外人面前,他也不好说什么。
“给家里的钱就不要她寄了,承担那两个孩子的生活费已经够不容易,她自己一个人在外面拿着这钱也能吃点好的。”
徐母终于停下坐到床沿边,“你让她留着,到时候全花外边了,寄回来我给她存着不好吗?”
最终徐父还是拗不过徐母。
终于走完亲戚,徐知渝难得睡了个懒觉。
只是外面天还是阴沉沉的,看不到一点阳光。
脚底下的瓶子已经凉透,半夜就被她给踢出被子。
年也过的差不多,她打算今天就去县里买火车票。
只是一把手伸出被子,就被冷空气打败,做了好久心里准备才一口气起床穿衣服。
锅里热着粽子,徐知晚、徐知彦已经在吃着了。
“我今天要去买火车票,你们要不要一起去县里?”
想着他们难得去一趟,趁这个机会带去转转也是不错的。
“姐,你这么快就要走啊?”徐知彦张口咬下一大口粽子,含糊不清的说话。
“年也过完了,该走了,再说也不是买了票立马就能走。”
“这样啊,那我们跟你一起去!”
徐知晚立马回答,县里他们可是难得去一次的。
“行,那吃了早饭我们就出发。”
徐母串门回来,听到几人的对话,也插进来,“怎么不在家多待段时间?这么着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