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九月初一,朱由校期待中的噩耗并没有如期而来,朱常洛依旧活着!
“妈的,历史还真就不一样了!”朱由校忍不住腹诽,自己这个“便宜老爹”一天不挂,他就没法真正掌控实权。
实权没有揽着,事情却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奏疏被送到了南台,不是哪哪发生了战事,就是哪哪闹了水旱灾,啰里八嗦说到最后就四个字:要钱要粮!
看完这些,朱由校不由得感叹一句“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
到处要钱要粮,国库里却能饿死耗子,外面那些大臣自然也“贴心”地给指明了路子,那就是——请发内帑!
一个月前,朱常洛新君即位,一出手就是一百万两内帑,现在刚刚过去一个月又来要内帑,感情国库的钱收的不容易,皇帝内库的钱就是大风刮来的吗?
想到朱翊钧曾说过皇家财产已经统计造册,朱由校觉得有必要找常云要那些册子了,至少心里要有个底,万一哪天内库也能饿死耗子,他也就可以上万岁山了。
朱由校不想去紫禁城,只好让魏朝亲自跑了一趟。
到了下午,魏朝带着八名内侍抬着两个大箱子回来了。
朱由校有些傻眼了,这么多账册,那得有多少家产?难道说这次要发财了?
然而打开箱子之后,朱由校才发现自己想多了,账册多的原因是记录在册的东西多,甚至多少斤铁、几匹帛、几根楠木都一一作了统计。
朱由校懒得去管那些铁啊、棉花啊之类的,他就看金银!
经过一顿忙活,终于核出了内库现有银九百余万两,黄金两万余斤,按市价大约换个三百余万两白银,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
除了金银,账册上还有一项让朱由校很感兴趣,那就是属于皇帝的皇庄,他粗略估计了一下,大约有近百处,共有土地三百多万亩。
明代皇庄据说始于明宪宗没收太监曹吉祥的三十五顷庄田,到了武宗时期达到巅峰,面积达到三万七千五百多顷!虽然后来嘉靖皇帝将一部分皇庄改为官田,但依然由太监直接收取皇庄子粒或子粒银,实际上仍属于皇庄范畴。
这些地若是经营的好了,每年带来的收益也将是非常可观的,朱由校曾经说过要靠皇家的名头做生意,这些地不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吗!
当然,朱由校不是要卖地,他是要用这些地生产粮食,然后成立粮食公司,依靠巨量的粮食获利。
有人可能会问了,明末处于小冰河期,水旱灾害频繁,粮食生产受到极大影响,朱由校又如何保证他的地能收获粮食并以此获利呢?
这个问题问得好,这里穿越者优势和社会调查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那就是种高产抗旱耐寒的农作物!具体是什么呢?土豆、番薯和玉米呗!
明朝中后期,这三种农作物已经先后传入中国,朱由校之前的社会调查也发现了这些农作物的踪迹,相较于中国传统农作物,尤其是旱地作物,这三种农作物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康乾盛世被称为“番薯盛世”正是由于番薯在清朝得到大面积推广的原因。
朱由校曾想过在大明境内大面积引进种植,但后来调查发现,还是有很多困难的。
首先是大明百姓对这些外来物种还是抱有拒绝的态度的,强制老百姓改种也不大现实;其次是这三种农作物现在的抗旱耐寒能力还很一般,虽相对高产,但想要在大面积推广还需要进行品种繁育。
现在发现有这么多皇庄,正好可以用来做新作物的繁育推广基地,还能产出粮食和一些经济作物挣钱,可谓是两全其美了。
当然,这一切现在也只是朱由校的设想而已,如今已经是九月份了,一切只能等明年再去实验了。
将皇庄搞试验田的事先放一边,朱由校的思绪又回到了明末的财政问题上。
明末中央财政一直处在崩溃边缘,这是导致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则是有钱人不用纳税或纳很少的税,遭受灾情的穷人却又没有钱纳税!
国库没有税收,一到用钱的时候就只好由皇帝自己掏腰包,等皇帝掏完那点私房钱,国家也就没了。
崇祯皇帝朱由检就是最好的例证,内库花干净只好去求大臣,没曾想大臣们个个铁公鸡,结果导致明朝灭亡,最后便宜了李自成,一顿拷掠拷出数千万两金银!
朱由校明白光想着从自己身上开源节流是不行的,财政改革也必须跟着进行才行,国库有钱了,皇帝的私房钱自然也就省下来了!
但是如何让国库充盈起来呢,增加辽饷之类的肯定是不行的,直接搞官商一体纳税也是不可能的,这种事别说东林党不答应,其他那些个乱七八糟的党也不会答应!
那会不会有一派人支持呢,还真有!朱由校知道这一派目前还默默无闻,未来他们会有一个名留史册的恶名——“阉党”。
阉党其实说白了不就是帝党吗,表面上这帮人跟着魏忠贤混,魏忠贤不还是乖乖跟着皇帝混,说来说去还是在替皇帝办事,在陕北的时候,朱由校就有培植帝党的打算,现在看来有必要开始执行了。
看完金银和皇庄,又想了一些风牛马不相及的事,朱由校再次将视线放到那些账册上,那些个铜、铁、布帛,还有香料、鸦片,以及各种珍珠、古玩,这些东西都可以打包一并卖了换钱,估计也能凑出不少,加上现有的金银,维持个三五年应该是没多大问题,就看能不能在这三五年里解决财政问题了。
虽然朱由校抠的连朱翊钧都看不不下去,但是在面对赈灾这种事情上还是很大方的,一天时间先后有数个地方申请的赈灾银获得批准,内库也因此又少了三十万两白银。
朱由校又是直嘬牙花子,哪怕他清楚这是用在正途上的!
然而三天后,让朱由校差点暴走的事来了,朱常洛的三个兄弟,瑞王朱常浩、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三个人联名上疏,要求朝廷拨款为他们修建王府,好方便他们就藩。
这三人之前一直住在十王府,朱翊钧死前遗命为这三人选择封地,朱常洛也倒是麻溜,上台没几天就给三人定了封地,现在封地有了,剩下的就是拿钱给他们修王府。
朱由校对明朝的宗藩制度可谓是深恶痛绝,一帮人什么也不干,就知道趴在大明帝国身上吸血,几十万人,一年的俸禄银不知要花多少,就这还有不少嫌少的呢,自从他监国以来,这样哭穷的奏章已经见过几十本了。
瑞、惠、桂三王也是胃口够大,每人要求一百万两作为修建王府的资金,气的朱由校差点没直接提刀去砍了这三头猪!
“一百万两,做梦去吧,一两都没有,谁不愿意在北京待着就自己花钱去封地修王府!”
朱由校也不怕落个亏待宗藩的名声,反正迟早也得对这帮藩王动手,早背晚背还不是一样。
这还真不是朱由校吹牛,当他在汾阳看到城里恢弘壮阔的东西府之后,他就明白这帮寄生虫不收拾收拾,再怎么进行改革也是白扯,因为改革的红利最终还是会被这帮寄生虫蚕食殆尽。
一个残破的帝国、一群各自算计的官商集团、一个吸血的庞大家族,处处都是用钱的地方,然而钱从哪里来?
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朱由校简直快要掉进钱眼里了,做梦都在想着怎么搞钱。
“钱啊!”这是朱由校每天说的最多的一个词了。